一、圆明园为什么毁灭
圆明园是被美、法、德意日等,国家侵略我们国家时毁灭的
在没有准备的某一天,这些强盗们强行抢夺了圆明园的各种宝物,稀世珍宝。第一次,他们两手空空的走进,却满载而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扩展资料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而圆明园曾经收藏了多少文物是个谜。无论是故宫、颐和园还是其他文物建筑,都会有相关的陈设档案,专门记录建筑中所拥有的文物,唯独圆明园缺乏陈设档案,因为圆明园收藏文物的总数并没有明确的记录,弄清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国外也变得很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圆明园的毁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圆明园
二、ktv游戏火烧圆明园怎么玩
1、游戏《火烧圆明园》是属于四个人玩的。
2、将四张纸折叠起来,参加游戏的四个人分别抽出一张火烧圆明园视频。
3、抽到捉字视频的人要根据其他三个人的面部表情或其他细节来猜出谁拿的是贼字的视频。
三、中国历史上的八大耻辱都有哪些?你了解多少呢?
纵观中国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我们知道,一历朝历代次重大的打击或者一个较大的失败,都有可能导致国家外敌入侵、山河破碎,推动了朝代更替,同时也被史官写上耻辱的一页。透过这些惨烈的历史,我们要理性看待历史,从中汲取历史教训。
中国历史八大耻辱之一:衣冠南渡
西晋后期,匈奴军攻破西晋都城,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
自八王之乱后,西晋国力衰弱,致使匈奴趁机举兵南下,蚕食中原。永兴元年(304年),匈奴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建立汉政权。
永嘉三年(311年),刘渊率军先后两次进攻洛阳,被西晋击退。永嘉五年,刘渊之子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打西晋,在宁平城之战中歼灭晋军主力,随即第三次进攻,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俘虏晋怀帝,杀王公士卒三万余人。建兴四年(316年),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
“永嘉之乱”是使中原地区在短暂的统一后再次由统一走向分裂的重大事件。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率中原汉族臣民由京师洛阳南渡至建康(今南京),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南迁事件。
中国历史八大耻辱之二:靖康之耻
靖康二年(1127年),金朝举兵南下,攻取大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难”。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干离不领军攻打燕京(今北京),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大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宋徽宗见势不妙,于是禅位给太子赵恒,是为宋钦宗。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东路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并索要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军两路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到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除了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皇族、后宫妃嫔以及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京城则被洗劫一空,靖康之难直接导致了北宋灭亡。
中国历史八大耻辱之三: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祥兴二年(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
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
中国历史八大耻辱之四: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被俘的事件。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
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
但王振不准。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明军仓促应战,所以兵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
当时京师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
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
此一战役,明军精锐军队损失殆尽,国力衰退。土木之变成为了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中国历史八大耻辱之五: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也被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
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
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中国历史八大耻辱之六:火烧圆明园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将其焚烧,大火连烧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使这座世界名园尽毁,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圆明园文物也被大量掠夺,其数量据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中国历史八大耻辱之七: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趁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3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政府被迫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中国历史八大耻辱之八:奉天事变
奉天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侵华的开端。奉天事变亦称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军占领),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本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东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九·一八事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四、总结鸦片战争和火烧圆明园
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
“闭关锁国”后的满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2] 。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2]
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火烧圆明园[1] (英文:Burning Old Summer Palace,法文:Burning vieux palais d'été),历史上圆明园遭到劫掠曾发生两次,第一次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第二次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入侵北京,为消赃灭迹,掩盖罪行再次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在狭义上指焚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即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圆明园[2] 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对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火烧圆明园的暴行进行强烈地谴责,正如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五、中国近代史遭受的耻辱
1、火烧圆明园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
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2、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
①割让香港岛;
②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④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⑤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经济上,中国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由于战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而逐渐解体,中国经济也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3、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
4、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政府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十一国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因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
①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还损害了国家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即“洋人的朝廷”)。
而俄国则在用其它条约获得中国的东北的领土。英美则以商业利益为重,希望保持中国门户开放,并对日、俄的野心感到不安。最后达成的协议,没有要求清政府割地,只要求巨额的赔款。
5、八国联军侵华
公元1900年5月28日,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联军对大清帝国侵略。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大清帝国之实。
侵华军队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
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条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丑条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关条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烧圆明园
六、ktv火烧圆明园什么意思
专属歌曲。2015年歌手郑少秋为电视剧《火烧圆明园》演唱了主题曲《火烧圆明园》,因画面精彩具有特殊含义被各地的KTV引入,在电视剧热度过去后KTV的点击量还是只增不减,被誉为ktv专用歌曲。歌曲歌词为: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恨意冲云际,谁无怒愤不感痛悲。曾滴了多少血汗,才夺了天工建起,用我心力建,期传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