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打是几几年的事情?
1983年。
1.为了迅速扭转社会治安的不正常状况,1983年8月25日中央召开了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决定以三年为期,组织一次、两次、三次战役,按照依法“从重从快,一网打尽”的精神,对刑事犯罪分子予以坚决打击。
2.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是政治领域中一场严重的敌我斗争。它可以搞好社会治安,推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扩展资料
中国第一次严打的具体要求
这次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关键在于全党全军统一认识,政法公安部门统一认识,要讲清楚这样一些问题:
1.讲清楚严厉打击犯罪分子与综合治理的关系,就是运用专政手段,依法严惩犯罪分子。
2.讲清楚从重从快惩处与加强法制的关系,而法律本身,就包含了宽与严的内容,体现了宽严结合。
3.讲清楚强有力地行使专政职能与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关系。
4.讲清楚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二、1983年“严打”指的是什么?83年全国严打到底有多厉害?
唐山菜刀队这两天又因“扫黑除恶”而登上了热搜。这也让所有人的思绪被拉回了之前的全国严打,1983年,进行了非常严厉的“严打”活动。由于当时刚刚改革开放,对于社会企业和一些工作岗位都产生了不小的波动,许多人都待业在家,在当年待业在家中的青年有超过两千万人,这些待业青年要么下海经商,要么就在家里待业谋求出路。
一些社会青年每天都无所事事,也会受到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这些待业青年的价值观有些扭曲,许多人都选择去当小混混。社会治安也开始有了变化。这些小混混迅速到组织起来,就成了黑社会。而且开始了违法犯罪的行为,特别是盗窃、伤人和抢劫等。
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件就是,两名人员潜入沈阳空军医院盗窃,最后被人发现时开枪打死了很多人,逃跑后流窜于多个省份,而且在逃跑的过程中也不断作案。所以才会全国全国范围的严打黑色势力,开始让国家对社会治安下定决心要整治起来。这次严打行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大范围的把7万多个犯罪团伙给抓捕了,并且也缴获了许多枪支和子弹。
人民群众也开始拧成一股绳,为严打犯罪分子作出了许多贡献,而且也进行了举报,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可以说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一起打下来的。由于此次的全国严打非常严厉,所以严打战线也有三年之久,通过这次的严打事件,全国的社会治安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这些犯罪分子们也根据所犯的罪行得到了相关的处理,让这些贩子付出了应该付出的代价,在严打期间,人民群众们也积极的参与了进来,可以看出这一些犯罪分子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很大的恶劣影响。
三、严打是哪一年?
严打是1983年。
严打第一战役重点打击对象是流氓犯罪分子和流氓团伙,就是“浮在面上的刑事犯罪”,同时严厉打击杀人、抢劫和重大盗窃犯罪,抓紧侦破大要案和久侦未破的重大积案。
第二阶段开始对犯罪团伙进行深挖。
第三战役一手继续抓严厉打击犯罪,一手抓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做到打击、防范、建设相结合,为长治久安打下牢固基础。
作用
其一、扭转了当时社会治安混乱的局面。采取非常手段,危害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基本被消灭,生产秩序、教学秩序、科研秩序得到有效治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无不拍手称快。
其二、奠定了改革开放40年的环境基础。
四、八三年严打的起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
有人说,是缘于河北省唐山市的“菜刀队”;也有人说,是由一名外国女记者在北戴河的沙滩上被强奸引发的;还有人说,1983年的这场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斗争的直接导火索,是这一年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喜桂图旗(今牙克石市)的“六一六”案件。
1983年6月16日,在呼伦贝尔盟喜桂图旗,8名十几岁的社会闲散青年无事生非,酒后滋事,残忍杀死了27名无辜者,其中包括75岁的老人和2岁的幼儿,并有多名女青年被强奸、轮奸。这帮犯罪分子同时还犯有抢劫罪、爆炸罪。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起极为罕见的特大凶杀案,在当地引起巨大的混乱,震惊全国,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一时间,当地及周边地区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以至于人们对到喜桂图旗办事都心有余悸,在火车站不敢出站台。
虽然被害者的亲人和当地广大人民群众集体上书,要求把所有罪犯全部处以死刑,但经审判后只有两人被判处死刑(其他罪犯都不够判处死刑的法定年龄)。
“六一六”案件震惊了中央领导。此后,邓小平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果断做出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的决策。
根本原因: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十年内乱”的后遗症之一,就是滋生了一大批打砸抢分子、强奸犯、抢劫犯、杀人犯、盗窃犯和流氓团伙犯罪分子。这些犯罪分子活动猖獗,破坏社会治安,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还没有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相当多的一部分犯罪分子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各条战线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在大好形势下,社会治安不好,成为公安司法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据公安部统计,1980年全国立案75万多起,其中大案50000多起;1981年立案89万多起,其中大案67000多起;1982年立案74万多起,其中大案64000起。
1983年头几个月案件继续猛烈上升,虽然后4个月开展了“严打”战役,发案大幅度下降,但全年立案总数仍达61万多起,其中大案65000多起。社会治安情况开始明显好转。
扩展资料:
“严打”自1983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87年1月进入尾声,共分三大战役分步实施:第一阶段1983年8月至1984年7月,第二阶段1984年8月至1985年12月,第三阶段从1986年4月上旬到国庆节,加上收尾工作,历时3年零5个月。
在此期间,共查获各种犯罪团伙19.7万个,团伙成员87.6万人,全国共逮捕177.2万人,判刑174.7万人,劳动教养32.1万人,其中,第一阶段逮捕102.7万人,判死刑的2.4万人。
为应对这个时期关押场所紧张,一方面进行突击性建设,另一方面,改建了一些公安机关办公用房并借用一些单位库房,作为临时监房。
“严打”第一阶段,死刑24000人,打掉的基本都是群众身边的违法犯罪人员,社会反响最为强烈。公检法对所立案件依法从重从快处理,各地相继召开大规模宣判会,严重威胁当地治安的违法人员被严惩、注销城市户口,押送外地改造,一些首恶分子被枪毙。
“严打”期间的死刑大案要案比比皆是,死刑的场面深深刻入百姓记忆中。经过审讯被公审宣判死刑的犯人,须经过游街示众后押赴刑场行刑。前面由鸣着警笛的警车开道,后面紧跟着一辆辆大卡车,每辆卡车上站着一名将要被执行死刑的犯人。
犯人被五花大绑,由于将临的死亡和游街的耻辱而面如土色。他们胸前挂着木牌,上面写有名字、性别、年龄及罪行等,在他们的名字上面还画着黑色的“×”。行刑车沿途播放广播,宣传“严打”斗争,控诉犯人罪行。路过的大街小巷,引来无数百姓围观。公安人员在旁边维持秩序,疏导交通。
当时,各地的校园还经常张贴审判犯人、游街示众、刑场行刑的实景照片,张贴这些照片的本意,与游街示众一样,意在教育民众遵纪守法,希望祖国的花朵从小见证残酷的行刑场面,长大后不会重蹈覆辙。
对“生”才刚刚有些朦胧体味的孩子,面对“死刑”这两个字眼,心中生出的更多的是恐惧。血肉模糊的死刑场景印在幼小孩子们脑海里,成为成长记忆里长久挥不去的一抹阴影。
居民区的大街小巷,时不时张贴通缉令和判刑公告。这些公告上,死刑犯的名字下面会用粗粗的红线画上一道,而结尾处,“此布,院长某某”字样的上边则用醒目的红色“√”作为一种严厉的警示。
1983年“严打”时,有这样一句口号:“可抓可不抓的,坚决抓;可判可不判的,坚决判;可杀可不杀的,坚决杀。”“严打”斗争打击了许多违法犯罪分子,保障了公民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生活安定,收效明显。但是这段时间内,对于某些罪责较轻的犯人,打得过严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邓小平1983年因何痛下决心要全国“严打”?
百度百科-1983年全国严打事件
五、中国有几次严打
三次。分别是1983年严打、1996年严打和2001年严打。三次严打的目的都是为了社会治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但是,三次严打的区别很大,因为三次严打的时代背景和任务要求都不一样。此外,三次严打的规模也有很大的区别。
70年代末期,我国的社会治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我国待业青年的数量,超过了2000万。其中,大部分人都安心等待分配工作。或者,干脆直接前往沿海地区打拼。但是,其中的宜小部分人,出于各种原因和目的,开始从事抢劫、强奸、杀人、盗窃等各种犯罪活动。1979年,我国公安机关的立案数量为50多万件。
到了1980年,增长到了70多万件。1981年,更是达到了89万件。1982年,虽然立案数量下降到了75万件,可是重大案件的数量增长到了6万多件。当时,出现了年轻姑娘晚上不敢出门的情况。社会治安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也影响了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1983年9月,我国开始了第一次严打行动。由此可见,第一次严打主要是维护社会治安。1996年,我国开始了第二次严打行动。经过10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出现明显的仇富心理,出现了很多针对成功商人的案件。此外,盗窃、抢劫等案件的数量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大量的西方书籍和影视剧进入了我国。这些书籍和影视剧中,含有大量的色情和暴力内容,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很大。90年代中期,公安机关侦破各种案件的时候,发现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明显增多。
鉴于90年代社会治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开始了第二次严打行动。打击的重点是青少年犯罪、人口拐卖、毒品犯罪等等,从具体情况来看,案件的类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1年,我国开始了第三次严打行动。
第三次严打的重点是打击黑恶势力犯罪,进入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地区滋生了各种类型的黑恶势力团伙。这些黑恶势力团伙威胁、伤害无辜群众,暴力垄断各种行业,从而谋取暴利。在2001年的严打,很多曾经十分猖狂的黑恶势力团伙被陆续打掉。
六、80年代中国的“严打”是什么情况,在法制史上是什么地位?
80年代初期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严打”,这是因为随着文革结束,以及国家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必须要为全国百姓以及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一个安全环境。全国范围内有多个犯罪团伙受到彻底打击,在进行相应审判程序后,对多数案件都判得很重,并且在三年当中枪毙了将近三万犯罪分子。经过连续几年“严打”,整个社会风气开始好转。人民群众对生活对政府更加有信心,国内投资环境健康而稳定,使得我国改革开放得到顺利进行。而这一次“严打”,其实也是在向全国人民宣告,随着人们经济水平不断上升,我国政府致力于全面建设法治社会,并且不断提升法治队伍建设,有着法治建设里程碑意义。
1、严刑重判枪毙主犯
80年代初我国刚刚开展改革开放,但同时各种社会治案案件数量越来越多。通过开展“严打”使得治安环境越来越好,为了取得相应效果,对于所有犯罪团伙都给予最严厉打击,尤其是在量刑时比以前有所加重,并且将大部分主犯都予以枪毙,可谓是大快人心。
2、让社会风气开始转变
经过几年连续“严打”,社会治安情况向良好方向发展,人们对于未来生活更加有信心。而对于我国开展改革开放来讲,让所有国内外投资人都更有安全感。从而使得我国改革开放得到顺利进行,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提升了百姓生活水平。
3、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建设法治社会
80年代“严打”,是我国政府第一次着手组织安排,面向社会所进行的一次治安大管理。不仅对犯罪分子给予打击,还对公安队伍及政法队伍进行了整理以及锻炼。由此向全国人民宣告,国家将致力于建设安定法治社会,让每一个人在法律保护下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