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尔街之狼观后感销售角度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你想说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满足、创造出别人需要的
在影片前期,乔登是一位销售能手。卖粉红股票时,在所有人一板一眼,毫无激情打电话时,他的一席话抓住客户心理,说服客户,短短的时间内卖出股票,让旁人瞠目结舌。
在影片中期,乔登又是一位有着领导能力且天才般的演讲家。他拥有超人的口才,每次和员工讲话时,总能把自己的激情传递给公司的每个人。
无论是作为一位销售能手还是一位领导者,乔登总能明白客户和员工需要的是什么,并且为他所用。这似乎表明了在销售和管理上的一个简单的道理:这里不需要你想说什么,是别人想听什么,他们需要什么。
《华尔街之狼》这等经典之作,值得各位小伙子们,一看或反复观看。要学习其精髓,而不是只学习皮毛,因为只学习皮毛,意义不大。
二、华尔街之狼-1.破译销售和影响力
说到销售,我们的脑海中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是一个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客户成交的职业,面对不同的客户,根据不同客户的个性需求、目标、价值观、痛点,去对客户进行说服,并促使成交,面对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销售方法,但是,在《华尔街之狼》的第一章,就颠覆了我对销售的认知。
先说说《华尔街之狼》这本书吧,这本书的作者乔丹·贝尔福特是“华尔街之狼”的原型,他曾经创下过3分钟赚取1200万美元的奇迹,被《福布斯》评价为“股市中的罗宾汉”,而他的秘诀就是说服他人的能力。他认为“一切销售都是一样的”,并根据自己多年的销售经验总结了一套销售技巧:直线销售系统。而有一部电影名叫《华尔街之狼》,正是以这本书为原型的。
在这里大家可能就有疑问了,“一切销售都是一样的”,这怎么可能,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销售的方法和技巧都不一样,怎么也不会像作者说的那样“一切销售都是一样的”。
但是在我读完第一章后,我也对“一切销售都是一样的”这句话有了深切的理解,诚然,面对不同的客户,所用的方法和技巧肯定会有所区别,但是,剥开层层技巧和方法后,就会发现,销售的底层逻辑都是大同小异的。
而作者创造的直线销售系统,就是这样的一个理念:所有销售都是一样的,因为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在你有机会接近目标客户之前,必须深深印在潜在客户的脑海中的3个关键要素是一样的。
那什么是这3个关键要素呢?作者把这3个关键要素称为“三个10”:用1~10的数值衡量潜在客户确定性的状态。
那什么叫做确定性呢?
比如当一个潜在客户在确定性范围内“10”的位置,那意味着他或她在那一刻处于绝对确定的状态。反之,如果这个潜在客户当时处于“1”的位置,那么他当时就处于十分不确定的状态,当然,肯定还有可能处于中间数值“5”的位置,那么在这个位置,说明这个潜在客户内心就非常的矛盾,但是在优秀的销售人员看来,处于“5”的潜在客户,胸前有一个很明显的标志,那就是:请影响我,现在,此刻!我下不了决心,所以请帮帮我!
那解释完确定性,那就来说一说什么是“三个10”:
1)产品、想法和概念
2)你、信任以及于你产生共鸣
3)潜在客户必须信任你所服务的公司,并且与其产生共鸣
在看到这3个关键要素的时候,我突然就想明白了,销售的底层逻辑原来是这样子的,首先,产品、想法和概念这是我以前就知道的,但是后面两条,这是我所不知道的,以前我一直以为,只要有好的产品,剩下的,只需要靠销售去努力就好了,而今天,却颠覆了我以前的想法,一个好的销售,是要让客户对你产生信任,对你所在的公司产生信任,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进入下一步销售环节并促使成交的概率将会大伤很多。
明白了“三个10”,那我们也有疑问,我们怎么知道潜在客户处在1~10的哪个位置,别急,在第一章也教会了我们确定性的两种形式:合乎逻辑的和受情感支配的。
合乎逻辑的确定性主要是以你说的话为基础,当一个客户从逻辑上对你的产品确定时,他们才能从一而终,这就是合乎逻辑的确定性。
受情感支配的确定性是以某些食物肯定不错的本能直觉为基础的,而这种确定性与你给潜在客户描绘的未来图景有关,而这种技巧称为“勾画未来”,它能帮助我们从情感上打动别人。
《华尔街之狼》第一章,从这几个方面,给我们破译了销售的底层逻辑,虽然没有具体跟我们详细讲述直线销售系统,但是也跟我们讲了销售系统的3要素,光是这3要素,就打破了我对销售的一些认知,这让我不得不期待接下来的章节。
接下来的章节,大家和我一起拭目以待吧!
三、《华尔街之狼》:4条说话技巧,从穷人到富豪!别毁在不会说话上
人人都有一夜暴富的梦想 ,撩片君也不例外,每每看到谁谁谁又中奖几千万的新闻都羡慕不已,为此还专门研究过彩票中奖规律。但撩片君内心也清楚,这种一夜暴富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极小。尽管如此,从贫穷到富有却是有技巧可用、有规律可循的。
奥斯卡影帝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2013年时曾经主演过一部关于 小人物怎么从贫穷迈向富有、成为富翁 的电影——
《华尔街之狼》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由小李子饰演的主角是被称作“ 垃圾股大王 ”的乔丹·贝尔福特。乔丹的人生经历可谓是丰富至极。刚出来打拼时身无分文,凭借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在销售领域打开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后期去到证券市场从事职员工作,由此发现了商机—— 兜售“垃圾股”。
正常的股票佣金还不到1%,但是垃圾股的佣金却 高达50% 。就这样,在证券公司倒闭之后,他开始创业,成立了专门兜售垃圾股的公司。客户群体不仅有低收入人群,还有精明的高收入人群。最后凭借着他超高的讲话技巧,他慢慢地从一个穷小子成为了 亿万富翁 。
虽然他最终因为诈骗入狱,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来学习和借鉴他超高的讲话技巧。
在影片中,乔丹每次在销售的时候,不管是电话还是面对面,说话的同时都有极多的 肢体表达形式。 同时,他交谈时的 语调 也会随着关键词的变化而变化。
“我刚看到一只股票,这是我半年来看到的 最好 一支。你只要花费 六千 的投资,就可以收获 6万 !”
在说到关键词“最好”和“六万”时,不仅仅是 语气上的强调 ,在肢体语言上也会用 拍手或仰头 其他辅助动作。因为即使是隔着电话,电话那一头的人也能通过感受想象到讲话人的姿态。
在讲话的内容上,乔丹达到了可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程度。他的讲话内容最亮点的地方就在于 针对不同听众的心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
面对 客户 时,这个时候客户的心理活动是“ 想赚钱 ”,他切入的点就是“ 我能给你带来多少钱的收益 ”。
“你几周前给我公司寄了一张明信片,想打听一下 前景极广,但风险很小 的股票。我刚看到一只股票,这是我半年来看到的 最好 一支。这是一家 高端科技公司 ,就在中西部。审批马上就要通过,这是新一代的雷达探测仪,在军用及民用领域都将被 广泛使用 。你只要投入 6千 美元,就能 收获6万 美元!”
面对 下属 时,下属的心理是“ 我要成为像老板一样的有钱人 ”。于是他会把下属糟糕的生活环境具体化,并跟自己的生活进行 正反对比 ,以此激励。
“在这个世界上,做穷人不光彩。我富过,也穷过, 我每次都选择做富人 ,因为至少有钱的时候,我就算面临困难,我也也是坐在 豪车 后座,穿着 2000美金 的西装和 14000美金 的金表。
......
所以听好了,你 付不起账单 了吗?拿起电话开始拨吧!你 房东要把你扫地出门 了吗?拿起电话开始拨吧!你 女朋友觉得你是个没用的废物 吗?拿起电话开始拨。我要让你们用钱来解决所有问题!你们今天所要做的,就是拿起电话,说那些我教你们的话, 我就能把你们变的比美国大多数CEO还富有! "
在这种强烈的环境和言语刺激下,下属很自然地就被激励去努力工作。
反观他的合作伙伴,站在台上没精打采的、说话底气不足、语调没有起伏,一开口就被嘘声连连。最后话都没讲完只得下台。
在对待他的 合作伙伴 上,他也不是盲目地捧,而是 精准地捧 ,捧对方在乎的点。
“我想花一点时间告诉你们为什么Steve为什么这么牛,因为他是一个 创造天才 !这种能力,他的这种天赋,不仅仅是发觉当今最热门的女鞋潮流,他的能力,更是 制造潮流 !你们懂了没!?像他这样的天才是每 十年 才出一个,我说的是 阿玛尼,香奈儿,路易斯 这种名牌!他现在是女鞋业 最红 火的人,他的订单 冲破 了北美每家商场的屋顶!他现在就在我们的办公室!我们应该 感谢上帝让这个人能够站在我们这里 !”
手艺人都想要成为类似梵高一样的天才,抓住了这一心理,乔丹用“ 创造天才 ”这一词来捧对方。不仅让合作伙伴听了舒心,下属听完之后会更加了解所要销售的产品背后的故事。
乔丹最让人敬佩的是他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 自信 ,在应用讲话技巧前最重要的就是自信,相信自己所说的话。即使卖的是垃圾股,在乔丹推荐给客户时,依然是 内心坚定 地把它吹得天花乱坠,让人不得不信这支股票的潜力。
电影中的讲话技能让撩片君想起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
这本书在国内的译名有些鸡汤,让人摸不着头脑。它原版的英文书名叫做《 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直译过来就是“ 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 ”。整本书写的也并不是虚头巴脑的鸡汤文,而是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方法论。
书中的理论知识大致与《华尔街之狼》中的讲话技巧类似。不外乎这几条: 不要批评、责怪或者抱怨他人,而是要真诚地赞赏他人;影响人的唯一方式是想到他的需求,并告诉他如何去实现。
电影中乔丹都有做到:对下属、对客户、对合作伙伴都是捧,从而激发他们;影响下属的方式也是教他们如何熟练地运用话术去让客户买垃圾股,从而实现他们的财富自由。
著名演讲网站TED中有一期,有一位嘉宾讲述了一个沟通技巧的演讲—— 如何说话别人才会听。 结合《华尔街之狼》和《人性的弱点》,“如何说话”这一问题就有了系统的回答:
1.讲话前 底气要足 、 要自信 。
底气足不仅仅只是表现在表面,更表现在你对讲话对象所做的功课。这个功课是指通过观察琢磨对方心态,在交流时用平等的语气和视角与对方进行沟通。如果想要有这方面的积累,可以看看美国著名心理学大师菲利普·津巴多的著作。这里的自信也不是颐指气使的意思,而是指一种平常的心态。
2.讲话时 避免 批判、消极、抱怨、责怪的口吻。
很多人在讲话时特别喜欢一开口就否定对方,这是在讲话中是极其不好的行为。在交流中如果涉及到负面词语,一定要谨慎开口。即使必须开口,也要用注重语气,并且提供方法论,给出对方自己的建议。同时,在对方讲话时不要插嘴,要等对方把话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控制 好肢体语言、语调、音量和语速。
肢体语言包括眼神、动作等。很多人在谈话时眼神喜欢飘忽不定,这样会给人一种不靠谱的感觉。在交谈时,尽量看着对方的眼神说话,在语言转折或者变化时再望向别处,给予对方缓冲时段,因为盯久了会让人不适。
与此同时,说话时的语音、语调、语速一点要控制好。如果发觉自己是那种讲到激动之处会提高音量和语速的人,可以在平时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使自己慢慢适应。同时,重点内容还可以通过语调来突出和强调。
4.交流结束,最后要注重听者的 反响和回应 。
事事必有回响,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原则,也是我们与人交流时的原则。在回应时,不一定要用言语去回应,还可以用点头的肢体回应和眼神进行回应。
讲话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不断进步的学问。曾经出过如何说话的书的主持人蔡康永就在上面栽过跟头。
在某一年的金马奖颁奖会上,蔡康永作为主持人说错了一句话。在面对上一届主持人黄渤时,他说了一句“这是我家不是你家”,本意是黄渤是上一届金马主持,而自己是常驻金马主持,黄渤是客人,自己才是主人。但在两岸关系的境况下,一句简单的话就变了味。
话语一出,当时空气忽然安静。好在在一旁的黄渤及时机灵地回了一句:“其实刚才我看到你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一匹马陪你。这么久了,只看过人骑马, 从没看到过马骑人 。”众人纷纷爆笑。
因为当时蔡康永的造型是这样的:
一句听似简单的回应玩笑话马上就化解了尴尬,让人不得不感叹黄渤的口才和情商。
生活中,相信也有很多朋友有过讲错话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撩片君就有一个朋友,本来是被领导提拔差点要升职了,结果在做一个新项目的时候不小心出了差错,本来在向老板道歉的时候已经被原谅了,但他又加了一句“不过,这事也不能怪我一个人,这个锅我一个人不背”,直接导致了职业生涯的断崖式下跌。可见,无论是何种情况,会讲话真的很重要。
再回到电影《华尔街之狼》上,虽然乔丹凭借“会讲话”这一技能成为了百万富翁,他却依然没能逃过法律的制裁。电影之外,主角原型乔丹在出狱后四处演讲、出书、赚钱还债,凭借他讲话经验的传播,他又一次成为了有钱人。只不过,这一次的有钱是建立在不触碰法律的基础上。
我们每个人都有对于金钱的渴望,想要成名成家,想要富甲一方。但对于我们而言,除了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道德底线的设立。如果没有最高的道德标准,那就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今天你有好好说话吗?
四、电影《华尔街之狼》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付诸行动
执行力是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对新人来说,并不需要等到一切准备好才开始。乔丹·贝尔福特教导新人应该直接乔装专业,在电话中听起来像是个专业的股票经纪人。这样边干边学,模仿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专业了。
华尔街的大鳄们喜欢赌博,尤其是面对貌似合法的商业机会时,而乔丹·贝尔福特是第一个将想法付诸行动的人。
二、直截了当
贝尔福特尽量把事情讲得简单明了,让一般的员工也能够抓住重点。这是贝尔福特把那些经验不足的新人转变成老练的股票经纪人的重要方法。
三、狼群战术
事业起步时如果能和老朋友一起合作,应该效果不错。一是因为老朋友的可信度比较高,二是因为朋友之间比较熟悉,他们可以给你些忠心的建议,让你少犯愚蠢的错误。对贝尔福特来说,肯尼·葛林和丹尼·波鲁这两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的忠心,虽然他们并不是贝尔福特身边最聪明的人。
在工作中,人们不仅应习惯于与自己相像的人相处,而且应学会与自己很不同的人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汇聚各方面人才,从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贝尔福特和波鲁是个好团队,就在于贝尔福特是个理性且有远见的领袖,擅长分派工作,而波鲁则是个很好的执行者。
四、注重形象
虽说“人不可貌相”,但是人的思想会反应在外在行为上,同时,外在行为也会影响人的思想。穿着不仅影响别人对你的印象,更是自我态度的流露。穿着正式挺拔代表了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因此,贝尔福特要求所有员工必须穿著整齐,甚至请专家为新员工量身订制衣服。
五、以史为鉴
经验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要学习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并汲取失败的教训。然而, 有限的人生不能体验所有事情,所以通过阅读向前辈学习就成为我们积累经验的重要方法。贝尔福特说过:“我总是从过去中学习,而我也深信不疑:若一个人不从过去的错误学习,他注定要重蹈覆辙。”
五、《华尔街之狼》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付诸行动
执行力是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对新人来说,并不需要等到一切准备好才开始。乔丹·贝尔福特教导新人应该直接乔装专业,在电话中听起来像是个专业的股票经纪人。这样边干边学,模仿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专业了。
华尔街的大鳄们喜欢赌博,尤其是面对貌似合法的商业机会时,而乔丹·贝尔福特是第一个将想法付诸行动的人。
二、直截了当
贝尔福特尽量把事情讲得简单明了,让一般的员工也能够抓住重点。这是贝尔福特把那些经验不足的新人转变成老练的股票经纪人的重要方法。
三、狼群战术
事业起步时如果能和老朋友一起合作,应该效果不错。一是因为老朋友的可信度比较高,二是因为朋友之间比较熟悉,他们可以给你些忠心的建议,让你少犯愚蠢的错误。对贝尔福特来说,肯尼·葛林和丹尼·波鲁这两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的忠心,虽然他们并不是贝尔福特身边最聪明的人。
在工作中,人们不仅应习惯于与自己相像的人相处,而且应学会与自己很不同的人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汇聚各方面人才,从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贝尔福特和波鲁是个好团队,就在于贝尔福特是个理性且有远见的领袖,擅长分派工作,而波鲁则是个很好的执行者。
相关信息:
《华尔街之狼》讲述的是华尔街传奇人物乔丹·贝尔福特的故事,这位股票经纪人曾经在三分钟之内赚到1200万美元,31岁的时候就拥有亿万家产。这部电影是根据乔丹的个人回忆录改编,讲述了他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发家生涯以及迷失于性和毒品的沉沦生活。
影片的开始是通过乔丹的讲述开始的,刚开始是他富得流油,在长岛有海景豪宅和一个性感漂亮的妻子。但是,镜头一闪,到了1987年,他刚进入一个大公司,成为低级职员。他的老板传授了他成功的秘诀,那就是性和海洛因在华尔街立足这两样是不可少的。
但是他所在的公司在一场著名的“黑色星期一”的股灾中破产了,后来在妻子的建议下,来到长岛的一家小型股票经纪所工作。乔丹发现由于经手的都是些很廉价的股票,所以这里没有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后来,乔丹还与住在同一栋公寓的销售员多尼·阿佐交上了朋友,两人合伙开设了一家股票公司,从此开始了他的“华尔街之狼”得称号。
他通过带有欺诈性的电话推销低价股发家,到了后来他一夜赚了2200万美元。后来他沉迷毒品,在之后他还是被警察抓捕了,为了减刑,他出卖了所有能出卖的人。在内华达一所监狱里服刑36个月之后,乔丹重获自由,之后去了新西兰,成为一名传授推销技术的演讲师。
六、真实的“华尔街之狼”是怎样的?
首先要指出,看奥斯卡入围影片《华尔街之狼》之前,请不要期待能看到一部类似《华尔街:金钱永不眠》或者《大而不倒》那样的金融题材电影。事实上,马丁?斯科塞斯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联手打造的这部《华尔街之狼》,基本上可以说和华尔街一词所指代的金融业没什么关系,更像奢靡的生活方式的“礼赞”片。
但电影《华尔街之狼》的主人公原型乔丹?贝尔福特—他也是《华尔街之狼》一书的作者—确实是一位相当成功的金融骗局制造者。
23岁的乔丹?贝尔福特在自己的肉类生意失败之后,便去了股票经纪公司,学会了金融世界的一些基本规则,之后他便买下一家名为Stratton Oakmont的股票经纪公司,于1989年开始“创业”。
乔丹?贝尔福特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做的事情非常简单,方式与一种被许多人称为“拉高出货”的经营策略很相似。这家公司先怂恿不知情的投资者购买低价的垃圾股,以推升垃圾股的股价,然后抛售自己持有的股票,进而谋取巨额利润。而投资者却很可能会在股票崩盘时一无所有。
骗局的逻辑很简单,所以重在“执行”。贝尔福特拒绝聘用任何有经验的股票经纪人,反而将原来为他开卡车的一批年轻热血的销售员招至麾下。他向他们传授了自己拿手的陌生电话推销技巧—“柯达推销术”—首先不要提及某只无名的场外交易股票(低价股),而是吹捧一只蓝筹股(比如柯达)。在投资者接受了蓝筹股这个诱饵并开始信任经纪人之后,经纪人才会推销垃圾股。据相关人士回忆,当时贝尔福特的座右铭就是:“别让客户挂断电话,除非他们接受或者扭断脖子。”
此外,为了刺激这些渴望财富、愿意奋斗的年轻人,贝尔福特开着法拉利跑车上班,每天要对员工进行两次演讲,打造对自己的个人崇拜。当然,贝尔福特也不会亏待自己的小弟。根据《福布斯》杂志1991年的报道, Stratton Oakmont的经纪人每年可以赚到大约8.5万美元,而此前他们可能只是一个负责铺地毯的普通蓝领。上世纪90年代,贝尔福特在其巅峰期聘用了1000名股票经纪人,涉及的股票发行总额超过10亿美元。
不得不说,在销售技巧和为员工洗脑这类事情上,贝尔福特天赋异秉。FBI检察官丹?阿隆索在调查贝尔福特的案件时,被贝尔福特的口才深深吸引,并邀请他到曼哈顿区检查院为检察官们演讲。
1998年,贝尔福特被起诉,罪名是因为欺诈和哄抬股价导致投资者损失近2亿美元。但他利用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再次“翻身”—“自传”《华尔街之狼》一书大卖,还吸引了莱昂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