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食 | 素食届的骄傲 - 福和慧
五一的时候,去拔草了上海米其林一星,黑珍珠二钻的高端素食餐厅 - 福和慧。今天来写一写品尝人均千元的素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餐厅的入口并不起眼,店名的位置也不是特别醒目。
一进餐厅,我们就被指引着乘坐客梯,到达了三楼的包厢。
从窗外望去正好可以看见栽种的绿竹。
酒/茶单的封面,由木纹和亚麻两种材质,以接近黄金分割的比例,组合而成。与室内空间所用材料相呼应。
我们品尝的是今年的春季套餐,菜单上有九款菜品,另外还有四款配餐茶。
第一道开胃茶:白茶 -香料八宝茶
与日晒而干的福鼎白茶不同,这款八宝茶以阴干的云南白茶为基底。另外,还加入了新会陈皮、薄荷、莳萝、柠檬草、柠檬叶和香草。植物的清新秀丽,挑逗着嗅觉。茶入口,清透微凉,顿感心旷神怡,明朗气清。春天已悄然入室,微风拂面。
茶器也经过精心的设计,茶要捧着喝,这样在品茶的同时,还能闻到植物的芬芳。
作为一个平时不喝茶的人,这个开胃茶,真的让我激动惊喜。不仅惊喜于茶的颜值和味道,更惊喜于将茶与其创作灵感的巧妙相联。上一次有这种内心激动的感觉,还是前任老板让我给一个咖啡厅做设计概念的时候,并且最后我们还成功中标了项目。
同时,我之前在“耕种号”写《繁花似锦的春》系列,因而观察了很多花和植物,觉得他们熟悉又亲切。此次将植物和春意画上了餐桌,让人感到意外又欣喜。
赠送的餐前小食
绿色的花朵,猕猴桃脆片托举着牛油果酱,再洒上榛果仁。黄色的花朵,腌渍的萝卜脆片托举着萝卜泥和萝卜汁,再洒上柠檬粉。
服务员小姐姐建议我们先吃酸甜口味的绿色花朵,因为猕猴桃的酸味比较开胃,再配着喝一口开胃茶,之后再尝黄色的花朵。
绿花入口第一感很脆,之后是猕猴桃的酸甜味,再加上榛果仁的颗粒感。我本人是非常喜欢吃牛油果的,但是感觉猕猴桃片的酸甜味过重,已经覆盖了牛油果的味道。
黄花的味道很惊艳。我还是第一次吃这么薄脆的白萝卜,经过腌渍的脆片,白萝卜的本味更为浓厚。绵软的萝卜泥,中和了萝卜片的爽脆感,使整朵花的口感更丰富,整体味道很清甜。
对于这么好看的小食,我问服务员小姐姐,它有没有名字。得到的回答是:主厨没有给它起名字,就叫小食,这里所有的菜品名就是食材的名字。
不妄加定义,才是对食材本身和大自然最大的尊重。
开胃前菜 - 百合
主材选用兰州的鲜百合。兰州百合于每年的一月和八月下种子,然后三年成苗,移土之后再种三年。经过六年的锤炼,方成今日餐桌上一朵盛放的白莲。
种植于两千到两千五百米高海拔的砂性土壤里,再加上干旱和昼夜温差大等一些生长环境因素,兰州鲜百合的口感嫩脆微甜,而不同于平常百合的软糯微苦。
百合绽放如莲,白洁如玉。入口很脆爽,味微甜。搭配着下面的百合泥和微酸苹果汁,增加了口感的丰富度和味道的层次感,很是开胃。
宁夏的冻干枸杞是空心的,回味微苦。
汤品 - 莴笋
来自四川的莴笋姑娘“饺子”,头戴菜心花,披着薄如纱的翠绿衣裳,身怀慈菇和莴笋丝,依偎在千层卷心菜的怀里,躺在漂浮着莴笋叶油的清汤中,慵懒的享受着春日,微风习习,怡然自得。
莴笋的味道清爽又纯粹。本以为清汤也会同样清新平和,不料,清汤的酸辣味直击味蕾,仿佛平缓流水忽地飞流直下。菜食和清汤,一静一动,打开味蕾的重重大门,迎接早已等候多时的第一主角 - 舞茸菇。
第一道热菜 - 舞茸菇
主厨的创作灵感来自于2020开年发生的一些事,前段时间的澳洲森林大火和至今席卷全球的疫情。带着全球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恢复生机的美好愿景,主厨创作了这道菜。
舞茸菇事先腌渍过,腌渍的酱料有烟熏芝麻和香菇等。腌渍过后再进行烘烤,而成树冠之状。舞茸菇可以沾着“土壤”来增味。颗粒感十足的土壤带来咸鲜香的三重味觉感受。
树上新绿的部分为清甜椒酱,树干为金针菇。土壤是由腌渍过舞茸菇的酱料干化而成。舞茸菇味道鲜肥而厚重,继腌料的味道之后,还有烟熏的回味。烤干后的金针菇,薄脆中带着纤维感,将金针菇的本味浓缩其中。
第二道配茶 - 乌龙茶 漳平水仙
漳平水仙是世界上唯一一款乌龙茶紧压茶饼。漳平地处福建的南部,有着亚热带季风气候,风热湿润,雨水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漳平乌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在乌龙茶叶揉捻完还有水分的状态下,将其放入木模,然后经过手工压制,成为方形茶饼。压制的过程要拿捏手中的力道,因为压制过紧会使方饼在烘焙时,内部无法均匀受热。茶饼成型后,需要再包上毛边纸连续烘焙30-40个小时。
中国的六大茶系,主要是制作工艺的不同:白茶,日晒或阴干,茶的味道更为自然纯粹。绿茶,炒青或烘青。黄茶,在绿茶的制作基础上增加焖黄的工艺。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在揉捻后经过发酵,再烘干而成。乌龙茶,又称青茶,属于半发酵茶,烘焙工艺对于乌龙茶来说很重要。黑茶,普洱茶就属于黑茶,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其中渥堆对茶色茶香的形成至关重要。
第二道热菜- 豌豆
这道菜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上海菜-豆瓣沙。基底的菜泥由腌渍的青菜和蚕豆瓣制作而成,再覆上一层现剥的小豌豆。五斤豆角剥一斤豆米,然后再由主厨挑选出最嫩最富含汁水的进行烹饪。这道菜还搭配了一个上海迷你葱油饼。
盛菜的容器为“三才碗”,又称盖碗。盖为天,托为地,杯为人,寓意天时地利与人和。装葱油饼的容器就是盖子。
豆子汁水饱满,口感脆嫩,仿佛走在青青草地间,微风拂面,口腔里充满了春天绿叶发新芽的味道和气息。豆瓣泥则增添了绵纱的口感。
迷你葱油饼,外圈很酥脆,内里很柔软,再加上葱油香,味道很惊艳了。
后来我问服务员小姐姐,葱油饼能不能额外单点。小姐姐说,厨房每天都是根据预约人数备菜的,下次需要的话可以提前说。福和慧的葱油饼比阿大家的口感更有层次,成了我念念不忘的味道。
第三道热菜 - 番茄
番茄是与崇明的农场合作的。娇羞的番茄小姐头戴翠绿色的冰草发饰,身穿由甜菜根和番茄汁熬制而成的拖地长裙。
她看着呆萌可爱,但却饱读诗书。藜麦,玉米和节瓜,都是她丰富内涵的见证。
番茄口感绵密,微酸带甜。随后,红色的酱汁带来了酸味;再咬下去,又出现了玉米的甜味。味觉坐着过山车,不亦乐乎。
第四道热菜 - 豆腐
这道菜选用的是山东的有机黄豆,豆腐是店里自制的。配上同样是店里自制的黄豆松露酱油和腐乳。
服务员小姐姐给我们舀取的都是上面和中心最嫩的部分,然后淋上酱油。
我本人爱吃豆泡豆腐和豆皮等豆制品,但是唯独不爱豆腐,要么觉得质地太过干瘪苍老,要么就是太过水嫩而没有口感,而且都有一股豆腥味。
而这道豆腐吃起来,口感很嫩滑,有淡淡的豆香,咀嚼几口之后才慢慢化开。妈妈说就像蒸出来的蛋羹一样。沾了酱油的豆腐带有淡淡的甜味。豆腐乳的口感很绵密柔滑,给豆腐带来了鲜鲜咸咸的味觉升华。豆腐三重奏挺得我心。这也是我吃过的最大的一块豆腐了。
第三道配茶 - 红茶 正山小种
武夷山的烟熏正山小种。“正山”意为正宗,“小种”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当地茶农使用马尾松将茶叶直接烟熏烘干,因而最原始的正山小种带有松烟的烟熏香气。1689年,武夷茶流入英国,武夷茶虽为红茶,但被熏成了黑色,因而得名black tea,并沿用至今。随着制茶工艺的日益精良,现在的小种已经不需要直接烟熏烘干,因而已经没有了烟熏味。
这道茶致敬了最原始的正山小种的工艺和香味,选用越南芽庄的沉香, 将整块的油脂点燃之后现场熏制。容器的选择也颇为讲究,葫芦的形状与餐厅其他的葫芦元素相搭配。茶在下,烟在上,葫芦腰部的锁口能将烟最大时长的锁在容器中,达到3-4个小时之久。
茶喝起来味道比较厚重,还带了烟熏之气。爱茶之人应该会喜欢,只是作为不喝茶星人,我不太能接受这个味道。
主食 - 笋
锅巴饭的米选用的是东北的五常大米,从我点单之时便开始现煮。连同茼蒿、春笋和松茸酱一起搅拌。砂锅还有热度,搅拌的时候,米饭发出诱人的滋滋声响。
米饭软硬适中,粒粒分明,伴随着锅巴的香脆,味道浓郁。也许是其他菜品太过优秀,主食就略显普通了。
隐藏菜单 - 荠菜小笼包
我平时就爱吃荠菜饺子,荠菜馄饨。所以这次也点了一份隐藏菜单上的荠菜小笼。在我看来,这份小笼比主食米饭更为出色。它外皮晶莹剔透,内陷饱满有料。
小笼的外皮很薄,筷子夹起一颗的时候,又能感受到它的弹性。荠菜馅料混合了香油,汁水丰盈。一口下去油香和荠菜香相互融合,即有油的湿润感,又能吃到荠菜的纤维感。
第一道甜品 - 沙棘冰霜
沙棘果实呈橘色, 维生素C含量高,还有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的功效。此款甜品选用的是甘肃沙棘。盛开在黑色滑石上的橘色花朵,明媚娇艳,姿态翩翩。花瓣是胡萝卜脆片,花心是沙棘冰霜和香草卡仕达酱,花蕊为胡萝卜粉。
胡萝卜薄片吃起来是冰糖葫芦外壳的甜脆口感。沙棘冰霜带来芒果味的错觉,化入口中透凉心脾,香草卡仕达酱则带来了牛乳奶香和顺滑口感。
第四道配茶 - 米汤茉莉花茶
灵感来自屯米,主要用来搭配甜品和餐后小食。此茶选用五常大米,只取水煮开后第一波最清澈的米汤,润燥养胃。再按一定配比加入茉莉花茶,加入花香的同时让米汤的口感更为轻盈。
看见这杯茶的时候,就让我想到了杯圈沾盐的Margarita。杯口沾着由新疆红枣磨成的粉,红枣粉为清淡的米汤茶带来了一丝丝甜味。
第二道甜品 - 荸荠
青岛的石花菜富含天然藻类胶质,主厨将胶质做成一轮明月,再配以马蹄和银耳汁进行调味。
器具呈荷叶型,从较矮的盘边望去,只见荷塘月色,光影皎洁。月亮内部嵌入的整颗石花菜依然生机勃勃。
胶质的石花菜像果冻一样Q弹。但对于不是上海人的我们来说,这款甜品过于甜腻。还好搭配米汤茉莉花茶平衡了甜味。
配餐小食 - 青团核桃酥
青团里包的是十年陈的新会陈皮,加上店内自制红豆沙。精致的核桃酥由手工雕刻而成,内馅加入了核桃、腰果、花生、芝麻和松仁。
核桃酥吃起来,香酥的同时还有绵纱质感。这两款小食都不是很甜,核桃酥尤其赞。
整餐吃下来用了两个半小时。我们倾听着食物背后的故事,了解原材料的出处,细细品味其中的多种滋味,将美食带给人的幸福和愉悦感最大化。
整套菜品的设计非常用心,从打开味蕾的清新茶饮和前菜,到刺激味蕾的热菜和配茶,再到平抚味蕾的点心和米汤。味蕾在达到高潮以后归于平静。所用餐具也很讲究,基本一道菜换一副餐具,盛菜的盘子也是加热过的来保证食材的口感与温度。也非常感谢服务员小姐姐们的贴心服务和讲解。
二、请问上海有哪几家素食餐厅比较好吃的?
1布达哈有机素食餐厅
长宁区虹井路866号(延安西路和虹桥路中间)
021-62688766
推荐:梅子酱素烧鹅、越南米纸卷
枣子树(江宁店)
静安区奉贤路258号(南汇路口)
021-62157566
推荐:长相思、黑椒素排、叉烧酥、素叉烧
松月楼
黄浦区旧校场路99号(近方浜中路)
021-63553630
推荐:海棠糕、素菜包、香菇菜包、金牌面筋面
功德林(金桥国际店)
浦东新区张杨路3611号金桥国际商业广场8座309号
021-20233317
推荐:蟹粉、素肉松、香油鳝丝、肉圆菜心
西林素斋
松江区中山中路666号西林禅寺内
021-57716771
推荐:斋面、酥炸虾球、腊肉荷兰豆、糖醋小排
三、上海有几家素食餐厅? 有哪些好的素食加盟店推荐呀?
上海素食餐厅差不多有47家,加盟素食餐厅的话首先人气旺,品牌响的,干净卫生。
选址,装修,菜品,定位,推广是成功开家素食餐厅的五大要素,提前祝你成功哦!
以下是上海的素食餐厅,请参考百度地图:
;s=con%26wd%3D%E4%B8%8A%E6%B5%B7%E6%97%A7%E8%B4%A7%E5%B8%82%E5%9C%BA%26c%3D289&from=alamap&tpl=mapdots
四、上海的米其林餐厅,到底哪一家更“正宗”?
让我们看看!这是我第一次现场参加米其林的开幕名单。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今年,我以亚太地区顶级美食博客的身份来到这里。皮埃尔问为什么记者招待会在路上这么早举行。我说也许厨师们在得到星级后会在中午回去开门。名单包括:米其林一星:22家米其林二星:6家米其林三星:上海也超过首尔(24)和新加坡(29),成为拥有米其林餐厅的亚洲第五多的大城市。香港和澳门、大阪、京都和东京排在前面。
2018米其林指南上海米其林一星餐厅,烤鸭属于我每两个月就想吃一次的食物。达董灿在北京烤鸭圈排名前五,并且成为了上海的第一名。我希望达董灿董事会新开设的美国分公司《纽约米其林指南》。这并不是说外国人应该承认我们会做饭。主要是为了澄清陈皮鸡酸甜鸡左唐宗鸡与真正的中国食物没有什么关系。
中国艺术美食。去年米其林名单公布后,这家餐厅成了热门话题。它位于莘庄,人均100元的价格非常实惠。石光邵伟,在普利酒店开业,这是一家不做作的酒店餐厅。遵循精致的饮食方法,菜肴自然新鲜,龙虾意大利面和12小时焖羊肉肩值得点,早午餐可以在周末吃。新法国菜:静安区常德路1号,富和汇是今年亚洲第48家最好的餐厅,也是唯一上榜的素食餐厅。
中国素食者,所有祈福符的名字,来自徐魏军厨师,他在家里排名第七。亚洲有八家商店,分布在香港、北京、上海和日本。主要的焦点是古代法国菜和粤菜。菜肴不精美,功夫藏得很深。
五、上海吃素食的餐厅一共有几家啊?
No1五观堂素食是沪上的素菜馆中的“少数派”,坚持不仿荤,素得彻头彻尾,不劳人动脑筋琢磨“这肉到底是啥做的”之类的问题,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亲切。(对了,五观堂不提供碳酸饮料,千万不要到了店里质问人家“身为餐厅怎么可以没可乐”,素味素心的餐厅里,自然轮不到这种有多害而无一益的饮料来掺和。)长宁区新华路349号,近定西(62813695)
No2枣子树枣子树是沪上最早推行纯净素的餐厅之一,也就是推崇无烟、无酒、无蛋、无肉——不少男士总是望而却步这样的餐厅,爱宣称:“没有一点肉的味道吃过了也总觉得自己没吃,真令人沮丧!” 枣子树里,神、形、味俱全的“拷贝荤食不走样”却可以“骗取”一些男士的喜爱,可以假乱真的黑椒牛排(30元)、长相思(16元)就是来这里必点的菜式。枣子树古北店
地址:黄金城道848号巴黎花园底楼(近水城南路) 电话:021-6275****、6275****枣子树净素餐厅(淮海店)地址:嵩山路77号上海皇宫电话:021-6384****枣子树净素餐厅(江宁店)地址:奉贤路258号电话:021-6215****途径公交:69路,149路,158路,48路,709路,737路
No3名唐有机餐厅做的是有所融合改良的“粤菜”,值得一去的原因人家已经开门见山了:有机产品。有机水果和蔬菜是这家餐厅的卖点,换言之,也有位倡导健康饮食的主人。(名唐有机餐厅的亮点还包括半开放式的厨房,要是卫生问题上有所纰漏或不够“有机”,谁胆敢把厨房这样敞开给大家看?)黄浦区中山南路479弄老码头休闲创意园2号楼102-106室(6152 6668)。
No4新元素。新元素的英文名叫“Element Fresh”,更为一目了然地点明店家的“中心思想”,新鲜的食物元素就是招人青睐。新元素的特点之一是食物的分量非常“欧美化”,适合老外的胃口,换一个食量普通的中国女孩去吃,一份色拉加一份饮料就足以把女孩撑倒了。如今新元素在沪上已经扩张了好几家店,如果不赶时间的话,最理想的选择还是去淮海路的那家,坐在楼顶露天的木桌边吹风边享受食物。于凉风习习中与好友举起果汁碰个杯,慢慢聊,就是再美不过的良辰。徐汇区淮海中路1028号嘉华坊4-5楼,近襄阳南路(5403 8865)。
No5茉莉香。茉莉香开在巨鹿路的老洋房里,环境、气氛都很怡然,不过也许正是环境的优越感所在,茉莉香的菜量相对就精致小份,价格偏高算这里的美中不足。虽然不是素菜馆,好在店里看重和奉行的是全力考虑菜式的低油、低糖、低脂。建议去茉莉香点茶而不是甜滋滋的饮料,这里的普洱和茉莉龙珠(10元/位)都货真价实,不是许多饭店“挺喝”但蹩脚的碎茶泡的茶。
冷菜里的话梅山药(22元)会令人沁心,酸甜融合得恰好,开胃功效亦好,像山药这样营养丰沛却低热量的食物,只好嫌吃得还没过瘾就见盆底了吧。也可再要一份这里的茉莉香虾仁(68元),因为选用的是泰国大虾,虾仁个头十分饱满,剔透于色,弹性于味。茉莉香,静安区巨鹿路878号,近常熟路(6247 5677)。
六、上海最顶级素菜馆的菜谱
众所周知,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吃素也已经不光是减肥瘦身人群的首选了,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加入到了吃草的队伍中,上海人作为对吃特别讲究,所以,对吃素自然也不会甘于落后!所以,一谈起上海吃素的经典饭店,相信上海人一定会津津乐道。
而今天,小编要带大家了解的,就是一家绝对算得经典的素菜店!这家的素菜,可是绝对到了以"素"乱"荤"的至高境界了。
先来看看这菜色↓↓↓
蟹粉、松子桂鱼、响油鳝丝、腐乳肉……店里菜品丰富,光是看菜单上琳琅满目的那些菜名,就足以能吸引人细细研读一番!而那些听上去非常上档次的菜名也会让人有一种走进御膳房的错觉,不过你以为它们都是荤菜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嗯,都是素的素的!但是可以绝对的以"素"乱"荤"!
没错,这一道道经典的上海本帮菜经过厨师们的一番巧思及悉心烹饪以后,不仅外观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口感也逼近荤菜本味,同时又不失食素的乐趣,小编都要拍案叫绝。
满"素"全席↓↓↓
菜单↓↓↓
素蟹粉——以假乱真味鲜美
首先要提的就是小编看来堪称一绝的素蟹粉,一上桌就非常气势,也是店家的招牌。蟹粉从色泽上与真的蟹粉形似,用蟹状的器皿装盘,非常考究。
轻轻舀上一勺,配上些许蟹醋,送入嘴中,瞬间蟹香四溢,滋味鲜美,口感那和蟹粉一模一样,令小编也不禁啧啧惊叹,简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相近鲜美口感。
素蟹粉(52元)↓↓↓
松子富贵鱼——经典香菇代鱼肉
顾名思义,是根据上海经典名菜松子桂鱼得来的一道,原本是一道以桂鱼、松仁、玉米等为原料做成的菜肴,在这里则是用了超级大规格的香菇代替了鱼肉,形象逼真,酱汁浓郁。
虽然在口感和鱼肉有差,但比起鱼肉,多了一份韧性,小编亲测,咀嚼更为带劲,酸酸甜甜配上米饭着实开胃。
松子富贵鱼(88元)↓↓↓
腐乳肉——"肥肉"多吃超满足
接下来小编认为必尝的腐乳肉,估计真心也算上海人的心头好了。关键是,这家店的腐乳肉不是用肉制成,但肥瘦相间外形和真的红烧肉无差,而入口的一瞬间,也是绝对能令人质疑自己的味觉的。
大豆蛋白制成的肥肉,入口即化,与酱汁完美的融合在舌尖跳跃,满满的胶原蛋白呼之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道菜里竟然也能同时品尝出瘦肉和肥肉的两种口感,瘦肉部分同样媲美真肉口感,无疑是能让爱吃肉又不敢多吃的人得到最大满足的。
腐乳肉(56元)↓↓↓
鱼香脆鳝——入口焦脆料神奇
最后想说的就是这道上海菜"响油鳝丝"演变而来的一道菜。脆鳝的外形酷似鳝丝,入口也和真鳝一般香脆,如果不是已经知道人家是素的,小编可还真心辨别不出的节奏,也非常符合上海人喜欢的浓油赤酱口味。
在热油的激发下,素"鳝丝"入口也是脆脆的口感。而打听其原料,竟是再平常不过的香菇,加之彩椒、淀粉、油盐等调味,再配以店家独有的秘制鱼香酱,炒菜师傅说,勾芡后要让酱汁均匀包裹住所有的食材才会好吃,虽为油炸,却不油腻。
鱼香脆鳝(52元)↓↓↓
再来后厨看看人家的烹饪过程,原来,师傅就是这样把一枚小小的香菇剪成这样的条状的,刚剪好的时候还是长长的一条不断的,和黄鳝的外形下差无几。
师傅剪香菇↓↓↓
再来看看这娴熟的功力↓↓↓
香菇成条后,裹住面粉,然后整根入锅,经2次油炸,再勾芡上色,看似简单,但其实火候和味道都十分有讲究,绝对非常考验功力。
裹面粉↓↓↓
入锅之前↓↓↓
下锅↓↓↓
滤油↓↓↓
2次油炸再翻炒勾芡↓↓↓
端盘↓↓↓
除了以上几道经典菜,店里比较出名的还有咕咾肉、八宝辣酱、菜心海参、糟溜鱼片、香煎小黄鱼、牛仔粒等菜式,以及经典素菜包和素面。
凤梨咕咾肉(38元)↓↓↓
八宝素辣酱(46元)↓↓↓
香煎小黄鱼(88元/4条)↓↓↓
金牌香菇面筋素面(22元)↓↓↓
小编感觉,全部都能以素乱荤有木有!同时,由于采用的是烘、焗、拌、煎等西餐制作方法,店里还有不少色泽光亮却不见油的西式素菜。
牛油果蔬菜色拉(42元)↓↓↓
黑松露百合甜豆(58元)↓↓↓
黑松露炒饭(88元)↓↓↓
垂涎三尺之后小编也要揭晓谜底了!这家店,就是享有"净素上海第一家"美誉的魔都百年老字号——"春风松月楼"!
春风松月楼如今位于豫园百翎路23号,始创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足足109年的历史了,是上海第一家素菜馆,也就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一家素菜馆。
金字招牌↓↓↓
店面↓↓↓
门面↓↓↓
店招牌↓↓↓
那么,究竟要如何才能做出如此经典的素菜菜式呢?据春风松月楼的素食研发主厨沈岚介绍,为满足现代人的食素口味要求,松月楼在菜品上不断探索求新,以讲究的食材选料,推出了象形仿荤菜的制作,做到"素菜荤名,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以假乱真"的程度,所以,不少食客吃完都会啧啧称奇。
"松月楼有很多传承下来的经典菜色,但是在烹饪方法和配方上,我们都做过适当调整,以求做到色香味三个维度兼顾且相得益彰。就比如素蟹粉这道菜其实工艺复杂,一个是从色泽上要跟真的蟹粉形似,另外口感也是要跟真的蟹粉高度贴近,最后还要讲究摆盘。因为菜除了色香味俱全之外,用什么器皿来呈现这道菜也是很关键的。"沈岚表示,5月重新开业后,春风松月楼一方面在原材料上投入了很大心血去研究改良,另一方面也在器皿上花了不少心思面。
精致的器皿↓↓↓
印花纸巾↓↓↓
"我们希望能够在菜肴上桌时就能吸引住食客的眼球的,给他们留下一个非常惊艳、直观的第一印象。从而给这道菜本身加分,让食客对这道菜入口之后的味道有更大的期待。"大师傅沈岚说。
春风松月楼大厨沈岚在后厨烹饪菜品↓↓↓
小编了解到,春风松月楼曾于今年3月起闭店2个月,进行了装修改造升级,并于5月重新开业。出门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但进店独得一方清净……如今的松月楼从装修风格来看,的确是摇身一变,可与网红一争高低,外观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原仿明清建筑风格不变,内部则将素食文化贯穿始终,全然的小清新风格。
一楼环境↓↓↓
素雅摆设↓↓↓
收银台及食客↓↓↓
在店内,墨宝"素食奇葩"、书法家林曦明的亲笔题字"松月楼"等,都得以保留呈现。
"素食奇葩"墨宝↓↓↓
古色古香的环境,空间宽敞明亮,媲美古代客栈的就餐环境。
楼梯间的投影↓↓↓
二楼有包房和雅座,除了没肉吃以外,在小编看来,正可谓是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了。
二楼雅座↓↓↓
二楼包房↓↓↓
二楼环境↓↓↓
餐桌上是素食者的满汉全席,餐桌背后也藏着不可说的秘密。
据春风松月楼经理余耀平介绍,松月楼始创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从素六露轩素菜馆当学徒出身的徐蕙嘉集资租借豫园西面凝晖阁开设了春风松月楼素菜馆。
徐老板深谙只有保证质量才能保证饭店金字招牌的道理,开业后亲自四处采购上等食材原料,亲自上灶当主厨,亲自带徒传艺,并对净素清戒之严,既不准本店员工自带荤食进店,也不让顾客自带荤菜入内,否则宁可不做这笔生意,简直如同佛教庙堂禅寺一般严格。
久而久之,上海城隍庙地区人等都到此用餐,信誉与日俱增,很快成为当时沪上素食业的一家名店,并被誉为“净素上海第一家”。
关于春风松月楼的故事↓↓↓
不仅如此,春风松月楼这老字号的名字也并非浪得虚名,历史悠久,其中故事自然绵长。要论其精彩,这得从它和乾隆皇帝的渊源开始说起。
春风松月楼历史照片(资料图)↓↓↓
乾隆提笔"隆顺",生意兴隆万事顺利
春风松月楼的前身有一部分曾叫隆顺馆,而隆顺馆原名吴记素菜馆,因上海地方官员常去那里吃素斋素点,所以生意相当不错。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微服至城隍庙烧御香,在吴记素菜馆吃完素斋深感满意,唯一美中不足是觉得吴记的店名太俗,遂与店主说想为其题个匾。
于是,乾隆乘兴写下了苍劲有力的"隆顺"二字,寓意:隆者,生意兴隆也,顺者,万事顺利。由此,吴记素菜馆改名为隆顺素菜馆。如果你去过原松月楼内的包厢,你应该见到过取自于这段历史典故的"隆顺"二字。
还有这么一个传说,当时乾隆来到这家菜馆的时候,他坐过的那把椅子叫格劳椅。后来顾客知道这张椅子是乾隆皇帝坐过的之后,纷纷过来摸一把坐一会,感觉这样做会为自己带来好运。只可惜现在这把椅子已不放在店内了。
想象一下,乾隆皇帝平时吃的都是宫廷里的山珍海味,在微服私访时吃到来自民间松月楼做的"社会素菜",还给出了如此高的评价,想必当时的素菜做的,就一定是惊艳无比,令人回味无穷了。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不用遐想羡慕乾隆当时吃的那桌美味佳肴,因为春风松月楼的那些经典菜式一直流传至今,店里的佳肴甚至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碗过桥素面,让丰子恺念念不忘
此外,春风松月楼和丰子恺也有一段渊源。由于当年老上海滩的社会名流们都喜欢来松月楼用餐,常客之中也包括了著名画家丰子恺。他和朋友经常一起到松月楼是来吃过桥素面,浇头来了以后先喝一瓶小酒,小酒喝好后,他会把吃完浇头剩余的卤汁浇在面里面,和着面一起吃。
旧门面照片(资料图)↓↓↓
因此,在《丰子恺散文集》内,你也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这里有一家素菜馆,叫做松月楼,百年老店,名闻遐迩。"
在小编看来,不只是丰子恺这样的名人会时常光顾松月楼,当时老城厢里来过的名人也定不会少。松月楼地处城隍庙,周围还有一个沉香阁,前去烧香拜佛之人到店里就餐也是在平常不过的事了。
外卖档口素菜包,近1/2是馅
最后,由于上海人都喜欢吃包子,排队也要去买包子在上海真的不只是随口说说的。所以,不得不提的还有松月楼堪称一绝的素菜包。
据春风松月楼经理余耀平介绍,店里菜包挑选的是上等的中筋粉和面,蒸出的包子外皮不粘牙,内馅选用上海青、安徽香菇、自制面筋及本帮豆干,剁成馅混合后按比例滴入菜油和麻油,使口感层次分明,香气四溢,回味鲜甜,也就是上海人十分喜欢的经典口感,也是阿拉小时候记忆中的菜包味道。
堂吃的迷你素菜包(12元/3个)↓↓↓
小号素菜包一笼四个↓↓↓
关键是,每一只100克左右的包子将近1/2都是馅,皮也是真心Q弹外加薄,因此,是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馅的节奏,这便是一只包子的过硬的实力!它曾荣获上海名特点心、中华名小吃、中国名点"三桂冠"等殊荣,更曾创下单日最高售出20000只的纪录。
素菜包内陷↓↓↓
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在70年代一只菜包5分钱的年代,每天都会有长长的队伍等候着菜包新鲜出炉的场景。"我对这个印象特别深,因为我就住在附近,我家里有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亲戚,例如北京的、福建、宁波的,只要这些亲戚来家中做客,我的首要任务就是一个任务了,就拿个大锅子去排队买菜包,那时候排队基本上也总能看到四五十个人的长队伍,而且买起来就是15个、20个起买,5分钱一个,好吃不贵!"春风松月楼总经理余耀平说。
当年排队买素菜包的盛况(资料图)↓↓↓
如今,每天来排队买净素包的顾客仍不少,并且一个个可是"精明"的很!余耀平表示,有些人住的很远,从宝山、松江过来,他们会慕名而来带一点包子回去给爸妈、亲朋好友们分享,所以一般都是三盒、四盒,一盒六个也就是平均要买20-30个带回去。
好在松月楼卖净素包也并没有设置限购这一条例,8点半正式能对外供应销售,所以如果早上来松月楼,还是会看到大家排起绵延曲折的买包子队伍。不过小编感觉反正上海人喜欢排队买包子也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反而还不知不觉成为上海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外卖的大号素菜包↓↓↓
"城隍庙是一个福地,是个好地方,松月楼则是这块福地上的福地。松月楼能一直营业下去,和这里的风水宝地很有关系的,但靠地理优势并不能真的能够一直高枕无忧的营业下去,商圈里的合作很多,竞争自然也不少,所以在珍惜有一个良好的地理位置的机会同时,老字号就更需要不断的鞭策自己去调整、升级、改造以至于不被社会淘汰,老字号不能倚老卖老,也要有创新的产品,呈现新的东西去迎合更多的年轻人和现在的社会。"
采访末了,在谈及老字号发展时,余耀平也表示创新不可少,也许,松月楼能够屹立上海百年之余,这段话已经可以解答困惑。
此外,他还认为,松月楼现在正值壮年,而非迟暮。余耀平从81年饮食服务学校毕业之后就来到了南市区饮食公司,南市区饮食公司归豫园商场统一负责管理后,正式成为一名豫园商城的员工。还有三年就退休的他,真正40年的工龄让他也见证了餐饮业不同时代的发展,这过程中间的辛苦不言而喻的,可他却始终看到松月楼未来更美好的前景。
因为他坚信,随着就是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食素,体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吃素的比吃荤的人更雅气这句话,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了解更多
4075阅读
搜索
禅意十大素食餐馆
创意素食餐厅地址
顶级素食餐厅名称
45道高颜值素菜品
上海福和慧素食餐厅
老字号素菜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