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加坡有多少家5星级的酒店?

新加坡共有29家5星级的酒店

1、万豪酒店2、东方酒店3、丽嘉登美年酒店4、丽晶大酒店5、乌节大酒店

6、君华丽嘉大酒店7、君悦酒店8、四季酒店9、圣淘沙度假村

10、文华大酒店

11、新加坡喜来登酒店12、新加坡泛太平洋大酒店13、新加坡贸易大酒店14、洲际酒店15、浮尔顿酒店

16、港丽国际酒店17、滨华大酒店瑙米酒店

18、瑞士史丹佛酒店19、皇家广场酒店20、考普瑟滨水大酒店21、考普瑟滨水大酒店

22、良木园大酒店23、莱佛士大酒店24、莱佛士广场酒店25、西尔顿酒店26、远东樟宜乡村酒店27、阿马拉圣殿度假村28、香格里拉圣陶沙29、香格里拉酒店

二、丹巴吉美大酒店是几星级

三星。酒店的星级是按照酒店配套设施定义的,丹巴吉美大酒店装修简单,收费低廉,经济实惠是一家三星级酒店。

三、武昌起义当日孙中山在丹佛下榻的豪华酒店是什么样的?

丹佛, 是美国中部的一交通枢纽城市。丹佛机场曾在上世纪90年代是全球四大机场之一。但在今天,对见识过香港、浦东、北京等大型国际机场的中国人来说,这已不算什么了。而细细观察,感觉丹佛机场规划设计还是颇有些独到之处,各功能区衔接紧凑,空间利用非常合理。

图片说明 丹佛市的这条中央商务区的步行街据说是著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的设计作品。

在中国人眼里,丹佛不大。这里的居民收入在美国为中等, 月租28平方米带卫生的标准房约1700到4000人民币不等(注:含税,不计中介与小费等),这几乎是上海中环内的房租价了。

笔者到丹佛,是要参加组团游美国的黄石等多个国家公园,在随团前便“自选动作”去现场考证孙中山1911年10月10日时(武昌起义当日)到丹佛时下榻的酒店:第17街321号·布朗皇宫旅馆。

现已找到的与孙中山在丹佛时间的史料有两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当年丹佛·第17街321号的布朗皇宫酒店旅客入住登记簿。布朗皇宫酒店建于1892年,在丹佛负有盛名。

该酒店保存完好的旅客入住登记簿上显示,1911年10月10日(周二)当天有14人入住酒店。这其中孙中山和黄姓随行人员一起入住。

在当天的登记簿倒数第二位客人的签名是Y.S.Sun,来自旧金山,入住房间号为321,Y.S.Sun便是孙中山英文名字SunYat-sen(孙逸仙)之缩写;另一客人签名W.S.Wong,同样来自旧金山,房号323。这就是说,孙中山和黄姓随行者是当日最后入住酒店的两客人。

酒店资料还显示:在其经营的时间里,曾有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克林顿等6位美国总统入住过该酒店,英国“披头士”合唱团也曾是酒店客人。

而在确认布朗皇宫酒店旅客入住登记簿前,人们多认为著名旅美学者唐德刚《晚清七十年》书中绘声绘色的描述是真实情况: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当天,孙中山正在典华城(丹佛的粤语音)一家中餐馆当“企台”(粤语即茶房)。

这天,孙手捧餐盘从厨房里走出为客人上茶时,一同事忽然大叫起来:“老孙,你有份电报。”孙拆开一看不禁大喜,国内形势发展迅速,要他即刻回国。据唐德刚说,这是餐馆老板后人亲口说的,老板与孙中山是世交。

综合各种考据互证,现人们可以获知:1911年6月,在孙中山影响下旧金山华界的致公堂和美洲同盟会实行联合为革命筹款。7月,旧金山又成立了美洲洪门筹饷局(又称中华革命军筹饷局)为武装起义筹资。9月初,孙与黄云苏等人分南北两路赴各埠筹集经费。 据史料记载,筹饷局成立后,经五个月的努力,孙中山等在美国各地华界中已募得资金14.41万美元!这数字在当年可真不算小了。

图片说明 这家酒店在设橱窗里用图片和实物介绍其有着百年历史的文化传承。这也是该豪华酒店与众不同的“卖点”。

孙中山当获知武昌起义消息后,即取消原定募款计划,即往华盛顿,在途经芝加哥,当地华界为他举行了“预祝中华民国成立大会”·····12月25日上午,孙中山搭乘“地湾夏号”邮轮抵达上海,黄兴、宋教仁、陈其美等人迎接,此时许多媒体猜测这位海外回来的革命者带回多少资金?有《申报》记者问:“您这次带了多少钱来?”孙答:“予不名一文也,所带着革命之精神耳!”

12月29日,经全国17省代表选举( 每省一票),孙中山以16票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图为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武昌起义。今天,这可能对许多人来说已是“陌生”,但这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非常重要转折关头,和具有标志意义的重大事件。

最后说明一下,此家酒店虽已营百年,但现仍可称之为“豪华”大酒店。这在今天携程网上的标准双人间牌价是1970-1380元人民币。上图为今天该酒店的大堂内景,仍保持着昔日的传统风格。

图为现该酒店标准客房的内景照片

在最后结束本文之时,笔者还是要提一个问题:当年孙先生在美国向华界募集革命经费时,虽说响应者众多,所募资金不菲,但在得知他入住竟是如此豪华酒店,且一人独居豪华套房,笔者还是心生不少疑惑:难道就不能省点钱花吗?

要知道当年在美的华人侨民多是从事“低端”工作的劳动者:苦工、帮佣,或以经营洗衣店、小餐馆等艰难谋生,他们能捐出些血汗钱来支持国内革命实属不易!或许,笔者是太没有从事伟大事业的气魄与境界了。那么,就将笔者的这点渺小念想随奔流不息历史洪流而消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