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公馆的轶事典故

抗战胜利后,国共谈判随即展开。1946年,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率领代表团由重庆至南京进行针锋相对的谈判斗争。中共中央决定,代表团在南京设立办事处的同时,也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周恩来致函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要求“在南京拨予房屋两幢,在上海拨予房屋一幢”,以便“筹备办事处”。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收了大量敌伪房产,拨予房产一事其实并不难办,国民党表面假惺惺地说:“所需房屋,请先自物色,侯觅定后,如系敌产,尚未指定用途,可由院饬上海苏浙皖敌伪产业处理局拨租。”然而,实际上却一拖再拖,直至周恩来到南京的前几天,才匆匆拨了梅园新村30号作为中共代表团南京办事处,而上海的房屋则始终没有下落。

其实,周恩来对此并未抱太大希望,在与国民党交涉前就已经派人到上海办理房屋租借。根据周恩来的指示,1946年3、4月间先期到上海的乔冠华、龚澎,通过关系用6根金条租下了马斯南路107号(今思南路73号)的房屋。然而,国民党当局却以谈判地点不在上海为借口,不让中共代表团在沪设立办事处。6月18日,董必武由南京到上海,在了解了这一情况后,说:“不让设立办事处,就称周公馆。”四天以后,即6月22日,马斯南路107号的门牌旁边就挂上了“周公馆”的户名牌,下有一行英文“GEN.CHOUEN—LAI’SRESIDENCE”。 在国共和谈期间,周恩来往返奔波于京沪两地,与上海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文教、工商界爱国人士,及国民党上层进步人士广泛接触。每逢周恩来抵沪,周公馆便宾客盈门,高朋满座。 宋庆龄曾亲临周公馆访问,张澜、沈钧儒、马叙伦、马寅初、谭平山、柳亚子、黄炎培、章伯钧、罗隆基、章乃器、陶行知、周建人、梁漱溟、许广平、沙千里、史良、包达三等爱国民主人士,也经常或有时在周公馆里看到。

周恩来也很重视文化界的工作。许多作家、艺术家和电影戏剧演员也经常应邀来座谈,其中有田汉、阳翰笙、胡风、夏衍、于伶、黄佐临、刘厚生等,还有电影明星白杨、秦怡、张瑞芳、丹尼等。

此外,加拿大和平人士文幼章是周公馆的老朋友。他在周公馆里,他象在家里一样,和周恩来谈论形势,和家康等人谈论事务,还帮助年轻同志润饰英文稿。美国女记者、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前往延安之前,周恩来也曾在上海周公馆里会见她。 “周公馆”附近的名人故居:孙中山故居——香山路7号、张学良公馆——皋兰路1号、梅兰芳旧居——思南路87号、柳亚子旧居——复兴中路517号、刘海粟故居——复兴中路512号。

二、南京紫峰一号夜总会怎么样 在什么地方 消费详情

紫峰壹号商务会所KTV(鼓楼店)、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1号。消费比较高、小包消费1080, 免包厢费,可坐1-5人中包消费1580 ,免包厢费,可坐3-8人大包消费1980, 免包厢费,可坐8-12人豪包消费2980 ,免包厢费,可坐12-18人。

南京紫峰一号夜总会拥有、风格、概念各异的夜总会豪华VIP房、总统房、贵宾房、商务房、行政房等。夜总会照明、包厢中每一个角落的灯光设计漂亮的灯光设计,可以给夜总会包厢设计增添不少的乐彩。

整体换几个产生或幽静、或素雅的效果,灯光设计都是使用节能环保的LED光纤照明,设计都是五颜六乐的,在夜晚来临的时候格外的夜生活、康、快乐、时尚的夜总会娱乐新概念;在K歌的同时感受电影的热烈气氛。

夜总会管理禁忌:

禁忌一:忌夜场经营管理决策盲目性。夜场职业经理人决策前调查分析不够,信息不准或管理者主观片面、缺乏经验及素质不到位,易造成决策失误。

禁忌二:忌“保姆式”夜场经营管理。夜场实行层次管理,分级负责,每个职别的人员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要求,所以,一级管理人员应该鼓励下级管理人员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切记不能权责独揽﹐事必躬亲。

禁忌三:夜场经营管理忌不当竞争。夜场经营应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行业法规,遵守国际惯例和通行准则,既不能行业联合轰抬物价,形成垄断,侵占消费者利益,也不能视行业规定不顾,削价竞争,扰乱市场。

禁忌四:忌轻信是非。夜场是用工密集型行业,岗位复杂,员工密集,管理人员多。因此,必须树立良好的内部风气。各级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团结部属,公正待人。

三、梅兰芳的生平简介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 [1]  ,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

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扩展资料:

梅兰芳的艺术特色:

1、唱腔

梅兰芳的唱腔醇厚流丽,感情丰富含蓄。由于他嗓音高宽清亮、圆润甜脆俱备,故音色极其纯净饱满,唱工从不矜才使气,始终保持平静从容的气度,决无气馁音懈之处。他的唱腔基本上是从传统唱法中来,但又无一腔照搬传统,而是以自己的润腔方式和行腔规律,将其化为具有从容含蓄的梅派韵味的唱腔,旋律优美,顺畅流利。

2、表演

梅兰芳善於运用歌唱、念白、表情、身段、舞蹈等技艺,把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入微。他运用艺术手段自然、和谐、圆活、洒脱、出神、人化,富有节奏感和塑形美。他的表演艺术特点是质朴中见华贵,端庄中含俏丽,淑静中蕴情致,妩媚中显大方。

3、舞蹈

梅兰芳在京剧表演中选择了新旧相融合,在传承中去其不美与低俗,留其精华与清雅来积极学习与吸纳。梅兰芳所创造的“梅派”道路,也和其他流派创造者一样,先是走承师之道,而后在承师的基础上,走自己的创新道路。

4、化妆

梅兰芳对旦角角色化妆进行了创新,北方的旦角,不讲究画黑眼圈,淡淡的画上几笔就行了。片子贴的部位,又高又宽,往往会把脸型贴成方的,如果在鬓边贴出一个尖角,内行叫“大开脸”。头上再打个“茨茹叶”,这就是标准的青衣扮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