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尾区的介绍

马尾历史悠久,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各地商船经过马尾来往福州,开始了水上贸易,马尾一带人口渐繁五代闽王王审知发展对外贸易,初步开拓了马尾港。1马尾区位于福州市东南部,距市区约20公里, 东望台湾,南抵粤桂,北达浙赣,闽江下游北岸,“金三角”经济圈,区内四季温暖湿润,海洋性气候明显。1997年末,全区总面积274平方公里,辖马尾镇、亭江镇、琅岐镇和罗星街道,总户数4.41万户,人口15.5万人。

二、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的名称由何而来?

在福建省福州市区东南部、闽江北岸。面积254平方千米。人口15.8万。辖1街道办事处、3镇。区人民政府驻君竹路。清同治五年(1866年)创船政局,内设造船厂及前后学堂,为中国近代造船及海军发源地。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舰在此海战。1919年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在此制成起飞。1960年置马尾区,明王应山《闽都记》:马江“在江右里,南台、西峡皆汇于此。江心有巨石如马头,潮平则没,潮退则现,故名。”清以后始有马尾之名,因地处石马尾部而得名。1960年设马尾区,1963年撤销。1970年置马江区,1978年并入郊区。1982年复置马尾区。1984年在此划出 4.4 平方千米建立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福马支线铁路终点,福分(福鼎)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罗星塔、石马礁。纪念地有马江海战烈士墓和昭忠祠。

三、2000年马尾唱歌地方的店名叫什么了

红派KTV(马尾店)。马尾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截止2000年,该区域唱歌地方的店名叫为红派KTV(马尾店),是一家主营ktv唱歌服务的店面。

四、有没有关于福州马尾地区的详细资料?

一、马尾区 马尾区概况: 马尾区面积约为13.5平方公里,人口约12万人左右,其中有约1.25%身居海外。它地处闽江口,依托地下位置的优越,成为福建省会福州市的一个重要通商口岸和引资渠道,特别是近年来党对沿海开放地区的政策的倾斜,使马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1、居民的生活水平 马尾区居民生活水平正在向小康水平发展,据区委会公布的数据:户年约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占总户的约20%。户均面积约100平方里,人均约18平方米。各类现代化的家用电器的普及为87%左右。各类休闲设施也较齐全。 2、居民的受教育水平 马尾区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也比旧时代有了很大的增长,各类院校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区的各个行政村,其中师大二附中做为省级重点中学,源源不断地向高校输送高质量生源。还有二十四中做为市级重点职业中专,也不断地向当地企业输送掌握一定技术的技术人员。 3、各类区政设施 自建区以来,区委就十分重视区政设施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区委以投入数亿资金用于区政建设,现在马尾区中已有的IC卡电话亭数百处。 二、各类人文景观 1、磨溪位于鼓山东侧快安村,是有名的游览景点。磨溪原名龙溪,全长期25 华里,发源于鼓山,清道光年间沿溪处处磨坊,故名“磨溪”。其中有“情侣岩”、“南宫拜石”、“罗汉巡山”等景点。 2、罗星公园位于马尾罗星山,面积2.33米。罗星塔俗称磨心塔,是一座空心石塔,高31.5米,塔座直径8.6米,原为古代港口航海灯塔的标志,是以公认的海上重要航标之一,世界邮政地名称为“中国塔”。 3、昭忠祠位于马尾马限山东南麓,是中法战争马江战役烈士埋骨处,后山岩壁上有“仰止”、“铁心同心”等摩崖石刻。墓西是马限山炮台遗址。 4、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学府,也是中国海军的摇篮,航空事业的发祥地。近代中国第一艘军舰“万年青”号在马尾竣工下水,1919年,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双桴双翼“甲型1号”在马尾起飞。 5、另有一些名胜,如: (1)马江忠魂: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遗址。 (2)浮礁岩马:马尾马限山前江有一长型礁岩叫马礁,落潮时像一匹骏马。马尾因此得名。 (3)七星祝寿:马尾红山村后山上有七块岩石,犹如少女婷婷玉立。 以上各类人文景观经区政府的多年保护,重修,已成为人们节假口游览的好去处。 三、马尾区各大开发项目 马尾区在近内已经先后完成了各类工程的开发: 1、江滨大道的建成,江滨大道全长8.公里,由马尾区罗星塔至金牛公园,使从马尾区到市区的时间大缩短,并加快了马尾区有经济发展。在江滨大道靠江边,风景优美,空气怡人,成为人们晚上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2、位于青州的青州大桥的建设正在进行中,据施工单位的总工程师称,青州大桥有望在国庆期间正式开放通车,届时,从马尾区出发到长乐国际机场的行程将大大缩短为只需15分钟。再也不用从市区绕道前往了。 3、位于青州的新港区与旧港区的万吨级货运码头已经与世界上数十个国家通航,据称报告称,新旧港口的年吞吐量达到数千万吨。另外新港区将会成为台湾与祖国大陆三通的试点口岸,届时闽台两岸的文化交流将进入历史性阶段,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尽了一份力量。 4、而位于港区对面的保税区不但提供了仓储、货运的全面的、快捷的各项服务,还在保税去内形成保税制度,为招商引资立下了汗马功劳。 5、即将动工的罗长高速公路(罗源至长乐)也将延伸至马尾区,为马尾区的经济腾飞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6、白眉水库的兴建彻底解决了当地居民和企业的生产用水。 7、做为三星级宾馆的“海上明珠”,内部完善的设施,周刊的服务,使投资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投资的款环境。 8、新建的“马江医院”内部环境优雅,设备齐全,毫不逊色于市大型医院。从此,马尾居民足不出区,就可以享受到优质、保障的医疗服务。 9、新建成的游乐场使马尾区居民的休闲内容更加丰富多采。 10、商贸街的建成引来的许多充满希望的商家,使马尾的经济更加繁荣。 11、位于快安村的著名的“中华映管”,专门生产电子显象管,号称“百亿电子城”,也是全面最大的由外商投资的电子城。另外附近又有许多大中型工厂,如:JVC、多多良、元斗、东联等等,为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增添了许许生机。 以上的各项工程使马尾成为了一个海陆空立体化的沿海城市,从而使马尾区成为了福州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枢纽。综上所述马尾经济开发区在党的政策下,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已经开发成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马尾区的经济发展将更上一层楼。

五、马尾区的历史沿革

西周时,境内属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西汉时属东冶。东汉时属侯官。晋代属原丰县。从隋代至清末,属闽县。民国时期,归闽侯县管辖。

唐乾元元年(758年),长乐郡改为福州,领闽县、侯官等8县。闽县设115乡,今马尾地区部分归闽县晋安乡,部分归闽县安仁乡。晋安乡设合浦里(今闽安、亭头)、海滨里(今英屿、东岐、长安)、海畔里(今琅岐);安仁乡设胜残里(今马尾)。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今马尾地区分别归晋安东乡和安仁乡。晋安东乡原为晋安乡,区划同唐时,设海曲里(壶江、川石)、海畔里、合浦北里、合浦南里,安仁乡下设永盛北里(原胜残里)。

元明时期,马尾地区仍为闽县晋安东乡和安仁乡。海曲里、海畔里合为嘉登海曲里。明万历八年(1580年),改嘉登海曲里为嘉登里(今琅岐),改合浦北里为江右里(今亭江),改合浦南里为江左里(今闽安)。安仁乡永盛北里改为永北里(今马尾)。

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从泉州移设福州,琉球商人纷纷经马尾赴榕,马尾港的地位更为突出。

清代末年,闽县撤乡建区,共分为11区,今马尾地区分别属于琯江区、马江区、嘉屿区。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辟五口通商。福州是五口之一,各国兵商船来福州均停泊于马尾港。1866年,洋务派在马尾创办船政,聘法国人建厂制造轮船,次年创办船政学堂,马尾成为中国近代科技队伍萌生和形成的基础。

1984年4月在马尾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期开发面积4.4平方公里,后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1月23日,正式设立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9年5月国务院批准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福州台商投资区,面积1.8平方公里。建国后至90年代末全区总面积274平方公里,辖马尾镇、亭江镇、琅岐镇和罗星街道,总户数4.41万户,人口15.5万人。

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马尾科技园。1992年11月19日国务院批准在马尾设立福州保税区,面积1.8平方公里,1993年1月18日正式运营。1993年1月,国务院批准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沿闽江北岸向快安延伸,面积扩大至10平方公里。1993年1月1日,马尾区与福州开发区“两区合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行政机构。1995年12月15日马尾街道更名为罗星街道。

1996年1月1日,福州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马尾区辖罗星街道和马尾、亭江、琅岐三镇,面积从原来的76平方公里扩大到274平方公里,区内的福州港于1996年8月经交通部批准作为海峡两岸定点直航试点口岸。2000年琅岐设立经济区。2003年2月27日新增魁岐等5个村。据区国土资源局统计,2006年末全区土地面积189.96平方公里。至2006年末马尾区辖罗星街道和马尾、亭江两镇,全区户籍人口9.26万人,12个社区,35个村委会。

六、马尾的历史历程?

马尾现为马尾区,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所辖的一个区。面积254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350015。区人民政府驻君竹路。辖1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即罗星街道和马尾镇、亭江镇、琅岐镇。马尾又称马江,位于福州市东南约20公里闽江口北岸,市镇居民4万多人。地形险要,扼守闽江下游,是福州港外水陆交通的门户。相传附近马限村有块石头,形如马,头向罗星塔,尾向马尾街,故名马尾。又有一说为闽江下游有浮礁似骏马,礁西为马头江,礁东为马尾江,旧镇中岐位于马尾江边,马尾地名由此而来。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号东冶港,清光绪末年称马江尾,民国二年(1913年)设马江镇,1951年更名为马尾镇,因地处马江之尾而得名,隶闽侯县。 1956年,撤销马尾镇,设立马尾区。1958年改制为马尾人民公社。1960年1月,从闽侯县划归福州市,隶属郊区行政办事处。3月,撤销郊区行政办事处,复置马尾区,隶属市人民委员会。1962年1月,恢复郊区行政办事处,马尾区隶属之。 1969年马尾区改制为马尾公社。1970年2月,与亭江公社、渔业公社合组为马江公社,直隶市革命委员会。5月,马江公社改制为马江区,下辖马尾、亭江、渔业3个公社。1972年1月,渔业公社划归市商业局水产站领导。1975年4月,亭江公社划归郊区管辖。1978年2月,撤销马江区并入郊区,复设马尾镇,连同马尾公社隶属郊区。 1982年8月,恢复马尾区,拆郊区马尾镇和马尾公社成立马尾区,为市辖区之一,撤销马尾镇,设立马尾街道办事处。 1995年10月27日国务院(国函[1995]102号)批复调整福州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马尾区辖马尾街道办事处和马尾镇,从原郊区划入的亭江、琅岐2个镇和岐山镇的魁岐、建坂、龙门、双协、快洲5个居委会。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1996年1月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从原郊区划入亭江、琅岐2个镇,马尾街道办事处更名为罗星街道办事处。 2000年,闽侯县闽江乡的闽亭、建亭2个村划归马尾区亭江镇管辖,闽江乡的公婆、胜利、建星3个村划归马尾区琅岐镇管辖。2000年,马尾区辖1个街道、3个镇:罗星街道、马尾镇、亭江镇、琅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