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的历史名人

太多了:

1、尧 据传说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尧出生在顺平县 ( 原完县 ) 的伊祁山 , 因此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后人称其为唐尧,帝尧曾在今邢台大麓禅让位于舜。

2、伯夷 不食周粟的河北(卢龙)人。

3、叔齐 伯夷之弟,与其兄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4、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任丘市),春秋战国时代名医。 5、公孙龙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公孙龙,字子秉,赵国人。

6、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

7、赵奢 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赵国人,与赵王室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 8、蔺相如 战国名相,河北曲阳县人,英勇大义,智慧宏达,千古佳谈。

8、廉颇 战国四大名将,慷慨重义,以勇气闻于诸侯。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

9、乐毅 赵国人,战国名将,领五国之兵连下齐国七十二城。

10、李牧 赵国柏人(今河北隆尧)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其功绩自不必说。

11、毛遂 赵国贤士,毛遂自荐,出使不辱使命,为官造福于民。

12、赵姬 秦始皇生母,今河北邯郸人。

13、徐福 据传为日本天皇老祖,秦时齐人徐福(沧州战国时属齐,安阳内黄战国时属赵)率三千河北儿女东渡日本。

14、赵佗 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人(今河北省正定县以南)。南越国创建者。

15、毛亨 西汉学者,河北河间人,“毛诗学”的开创者。

16、毛苌 西汉诗学“毛诗学”的传授者,河北邯郸人,《诗经》,就是毛苌注释的“毛诗”。 17、韩婴 西汉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注:诗经传承有齐鲁燕赵四家,后惟赵毛苌一家流传至今)。

18、董仲舒 汉初大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西汉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功罪千秋评说。

19、李延年 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 代表作《佳人曲》。  20、李夫人 汉武帝妃子,李延年之妹,死后被追封为孝武皇后,有“倾国倾城”之貌,其兄曾赞其“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21、窦太后 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自她之后,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

22、王政君 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正定人,一生经历七朝,享年84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

23、王莽 (公元前45-公元23),字巨君,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在位。 23、甄宓 河北省无极县人,庙号文昭甄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后人称其为洛神。

24、卢植 生于139年,北中郎将,性格刚毅,曾做过刘备的师傅。韩国总统卢武铉是其后代。 24、张角 钜鹿(今河北平乡县)人,汉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 。 25、刘备 河北涿州人,蜀汉皇帝。

26、赵云 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以南)人,三国名将。

27、张飞 河北涿州人,三国名将。

28、祖逖 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人,西晋名臣,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由他而来。

29、刘琨 河北无极东北人。西晋诗人。少年时即有“俊朗”之美誉,以雄豪著名。闻鸡起舞的另一主角。

30、高欢 (496-547),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鲜卑化的汉人,北齐王朝的奠基人。

30、祖冲之 今河北涞水县, 是中国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

31、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32、孙伏伽 隋河北清河(今邢台清河)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33、李春 河北邢台临城人,隋代造桥匠师,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学家,赵州桥的设计者。 34、窦建德 河北故城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李家统一中国的最大挑战者,当时是鹿死谁手未可知。

35、刘黑闼 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

36、李渊 唐朝开国皇帝,甘肃成纪人,自称其祖乃赵郡隆庆(今邢台隆尧)人。

37、魏征 唐初名相,河北晋县(今河北晋州市)人,中华铁胆直臣。

38、宋璟 (公元663年~737年),字广平,河北邢台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

38、卢照邻 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39、高适 字达夫,唐代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唐著名边塞诗人。

40、贾岛 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著名诗人。

41、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42、冯道(882~954)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

43、郭威 河北邢台人,后周太祖。他出身平民,是一位历史上公认的清廉勤政的好皇帝。 44、柴荣 邢台人,史称周世宗。著名五代时期后周皇帝。

45、赵匡胤 河北涿州,生于洛阳,常年居住在开封,死后葬于郑州巩义的宋陵。

46、 吕端 ( 935-1000),字易直,北宋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有“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之称。

47、怀丙 (生卒年月不详),真定僧人,北宋高僧、著名科学家。精于建筑工程技术。 48、郭守敬 邢台人,中国元朝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

49、关汉卿 河北保定安国人,元曲大家。

50、白朴 元曲四大家之一,正定人。

51、苏大年 河北正定人。元代翰林编修,人称苏学士。最擅长画竹石等,能诗文。

52 、马致远 沧州市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53、梁梦龙 (1527~1602年),真定(今正定)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

54、杨继盛 (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

55、纪晓岚 河北沧州人,清名臣,《四库全书》主编。

56、曹雪芹 祖籍河北丰润,伟大的文学家。

57、张之洞 河北沧州南皮人,洋务运动重臣。

58、刘春霖 直隶肃宁人,清光绪30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59、霍元甲 河北东光县人,著名武术家,燕赵侠士,民族英雄。

60、赵三多 邢台威县人,义和团领袖,首先在山东率领义和团起义。

61、王士珍 北洋三杰之龙,河北正定人,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

62、冯国璋 北洋三杰之豹,河北河间人,著名笑星冯巩的曾爷爷。

63、张作霖 东北王,辽宁海城人,祖籍河北。

64、李大钊 字守常,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

65、韩荫亭 永年田寨人,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员,八路军平汉支队司令员,一代英豪,传奇名将。

66、董振堂 邢台新河人, 红军名将,原红五军军长,为河北省参加革命以来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官

67、冯玉祥 祖籍安徽,生长于河北保定,保定土话保持一生。

68、佟麟阁 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

69、董存瑞 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民族英雄,燕赵遗风。

70、马本斋 河北沧州人,回族,中华抗日英雄。

71、戎冠秀 河北平山人,中共党员,抗日英模,荣获“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等。

72、狼牙山五壮士 河北张家口蔚县人,民族英雄,燕赵遗风。

73、小兵张嘎 河北保定安新县人,少年抗日英雄。

74、王二小 河北保定涞源县上庄村人,少年抗日英雄。

75、张爱玲 祖籍河北丰润,近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功罪任评说。

76、张中行 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燕园三老之一。

77、冯至 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78、孙犁 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79、郭小川 现代诗人。河北丰宁县人。

80、王蒙 河北沧州人,前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红学家。

81、铁凝 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作协主席。

82, 仇占国 河北阱径人,载入中国美术史的人物画家。

83、尚小云 邢台人,戏剧艺术大师,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84、王任重 (1917—1992) 河北景县人。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85、于敏 核物理学家,中国氢弹之父。

希望能帮到你。

河北历史名人

1、黄帝,我们现在知道黄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联盟的总称。史传黄帝部落由甘肃的姬水迁入今河北省中北部,并与当时来自山东的蚩尤部落和河南的炎帝部落,在河北大地上(涿鹿、坂泉等地)上演了奠定中华民族的一系列战争, 最终三部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前身。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从甘肃迁入河北并完成一系列战争并最终融合,决不是一个很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过程,很可能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则从甘肃迁入河北到一系列战争的完成,可能已经在河北大地上繁衍了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照现在的观点,完成这一系列伟大战争的黄帝(部落联盟)是河北人。

2、据传说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尧出生在顺平县 ( 原完县 ) 的伊祁山 , 因此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据《史记·五帝本纪》和其它一些古代典籍记载 , 尧是黄帝的后代 , 为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喾的儿子 , 本名放勋。帝挚九年 , 挚亲率官员到唐将帝位禅于放勋 , 放勋即帝位 , 帝号尧 , 因初封于唐 , 即以唐为朝代号 ,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号 , 后人称其为唐尧。

3、商王朝发迹于河北、山东东北部和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其中河北邢台是商古都之一。则商王朝开国者,不可排除不是河北人。

4、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卢龙)人。

5、 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 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

6、 赵奢,生卒年不详,号: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中后期整兵团歼灭秦军之第一人。

7、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慷慨重义,以勇气闻于诸侯。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死时已是84岁高龄.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

8、乐毅,赵国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人,战国名将,领五国之兵连下齐国七十二城。

9、蔺相如,战国名相,英勇大义,智慧宏达,千古佳谈。

10、荀子, 今邯郸一带人,诸子百家之一.

11、公孙龙,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公孙龙,字子秉,赵国人(今邯郸)。

12、毛遂,战国名士,“毛遂自荐”从此成中华美谈。

13、高渐离,战国侠士。

14、赵陀,河北正定人,越南开国始皇帝,至今越南将其列为人文始祖。

15、徐福,据传为日本天皇老祖,秦时齐人徐福(沧州战国时属齐,安阳内黄战国时属赵)率三千河北儿女东渡日本,至今河北有千童县,每年有大批日本人来千童县祭祖,(可怜那群东渡的河北儿女,或许是因日本的水土起了突变,留下后来的一批孽种)河北人看了哭笑不得。

16、董仲舒,汉初大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功罪千秋评说。

17、赵飞燕,环肥燕瘦。

18、东汉名臣群,刘秀起兵于河北,当时一大批河北名臣,记不清了,有兴趣者翻书看去。

19、祖冲之(Zu Chong-zhi,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中国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字文远。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县)。

20、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21、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内邱县), 春秋战国时代名医。

22、李春,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学家。

23、张角,钜鹿(今河北宁晋县)人,汉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 。

24、刘备,河北涿州人,蜀汉皇帝。

25、赵云,河北正定人,三国名将。

26、张郃,河北河间人,三国名将。

27、程普,三国名将。幽州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

28、祖逖,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北伐名将,中华英雄,从此“闻鸡起舞”,zhishi不忘。

29、冉闵,汉家男儿,中华英雄。

30、高昂,汉家男儿,中华英雄。

31、李渊,唐开国皇帝,甘肃成纪人,其祖乃赵国赵郡(河北赵县)人。

32、窦建德,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李家统一中国的最大挑战者,当时是鹿死谁手未可知。 33、刘黑闼,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

34、魏征,唐初名相,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市)人,中华铁胆直臣。

35、卢照邻,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36、高适,字达夫(wiki)。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著名边塞诗人。

37、卢纶,著名边塞诗人。

38、贾岛,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著名诗人。

39、安禄山,燕赵胡人。

40、史思明,燕赵胡人。

41、河朔四镇,读读唐史,强!

42、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43、五代燕赵英雄群,太多了,我也记不清,有兴趣翻翻书去。

44、柴荣,河北邢台人,北周开国皇帝。

45、赵匡胤,河北涿州人,宋朝开国皇帝。

46、赵普,宋朝开国名臣。

47、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四川人,祖籍河北省栾城县,苏辙有《栾城集》,以念其祖。

48、卢俊义,河北大名县人。

49、燕青,河北大名县人。

50、柴进,河北沧州人。

51、武松,河北清河人,因杀人逃入阳谷县。

52、丘处机,宋末元初道学家。

53、关汉卿,河北保定安国人,元曲大家。

54、纪晓岚,河北沧州人,清名臣,《四库全书》主编。

55、张之洞,河北南皮人,洋务运动重臣。

56、刘春霖,中国最后一个文状元。

57、河北武状元群,看看清二百多年来的武状元名单,河北一省约占四分之一,其它各省望尘莫及。啥叫尚武之乡!

58、曹雪芹,祖籍河北,文学大家。

59、霍元甲,天津静海县人,燕赵侠士,民族英雄。如果天津人不是河北人,至少是燕赵人;如果连燕赵人也不是,则霍元甲不是天津人。(静海本属沧州,建国后才划入天津,且静海讲沧州话,不是大家熟悉的天津话。)

60、赵三多,河北衡水人,义和团领袖,首先在山东率领义和团起义。

61、大刀王五,河北保定人,燕赵豪杰,京城侠士。

62、燕子李三,河北沧州人,侠义大盗,名震中华。

63、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

64、张作霖,东北王,辽宁海城人,祖籍河北。

65、张勋,大军阀,鞭子军首领,长江巡查使,江西人,祖籍河北。

66、王士珍,北洋三杰之龙,河北正定人。

67、冯国璋,北洋三杰之狗,河北河间人。

68、冯玉祥,祖籍安徽,生长于河北保定,保定土话保持一生。

69、佟麟阁,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

70、张爱玲,祖籍河北丰润,近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功罪任评说。

71郭小川, 现代诗人。河北丰宁县人。

72、狼牙山五壮士,河北保定人,民族英雄,燕赵遗风。

73、董存瑞,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民族英雄,燕赵遗风。

74、马本斋,河北沧州人, 回民,中华抗日英雄。

75、王二小,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人。少年抗日英雄。

76、小兵张嘎,少年抗日英雄。

(参考资料:)

容城县的历史

容城县历史

(一)、名胜古迹

容城历史悠久,保存在境内的革命历史文物非常丰富,这些文物是容城历史发展的见证。

早在一九八二年,容城上坡遗址(磁山文化)、南阳遗址(春秋战国)、晾马台遗址(商周),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于一九八七年,容城县人民政府将午方遗址、东牛北庄遗址、白龙遗址、东牛遗址、黑龙口燕长城遗址、陈阳庄城堡遗址、北后台烈士陵园,城内烈土塔,革命纪念馆,共九处公布为容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现代文物三处:

1、北后台烈士陵园。1946年修建,1974年重建。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三十二团与敌浴血奋战。不幸有497名指战员英勇牺牲,遗体埋葬于此。位于贾光乡北后台村西。

2、城内烈士塔。始建于1946年,后被敌人破坏,1966年重建。,为纪念全县在抗日战争及以前牺牲的烈士嵌刻的碑记。塔由八通碑组成,园内松柏环绕,位于城内北大街路东。

3、容城县革命纪念馆,1986年建于城关镇上坡村西侧,总面积2664平方米,馆内有大厅两座,并有胡德林、胡福才(狼牙山五壮士容城籍烈士)等纪念碑亭三座。

二、古文化遗址

1、上坡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存,距今最早文化层约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上坡遗址的发现把我县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三千年,位于上坡村南。

2、南阳遗址:系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重要遗存,据出土遗物看,有燕国易都迹象。距今约两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位于晾马台乡南阳村东南200米,保护范围5万平方米。

3.晾马台遗址:此遗址为商周遗存,距今约四千年左右,遗址有重建明月禅寺一座,古寺巍峨,寺院内千年古柏遮天蔽日,位于晾马台村西北隅。

4.午方遗址:经省文物研究所发掘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址,距今约四、五千年,位于城关镇午方西庄村西侧。

5.北庄遗址: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存。位于东牛乡北庄村东“阴顶子”处,保护范围6万平方米。

6.白龙遗址: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存。位于东牛乡白龙村西500米。

7.东牛遗址:此遗址为仰韶文化遗存,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东牛村南100米。

8.黑龙口燕长城:当地人称“界堤”。据考查,是战国时燕国南境长城,西起易县,东至渤海,我县残存1000米,高0.5至2米,位于小里乡黑龙口村东至萍河桥堤。

9.陈阳庄城堡:此城堡传说是保卫宋八王赵德芳坟墓驻兵之地。也是宋代北境边防城堡,位于八于乡西陈阳庄。

(二)、历史人物

刘因(1249—1293)字梦吉,元初理学家、诗人。容城县沟市村人,幼年天资卓绝。初习经学,后研究程颐、朱熹的理学。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曾任承德郎、右赞善大夫,后托病辞官回乡。理学上成就突出,一生著有《四书精要》、《易系辞说》等,后清廷收入《四库全书》。广泛行世的《静修集》是诗文选集,其中收入各体诗词800余首。诗名冠元初诗坛。

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发奋苦读诗书,明朝嘉靖年间中进士,后官至兵部员外郎,因弹劾化鸾(大将军,奸相严嵩的死党)被贬为狄道典史。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曾开办书院,兴修水利,开发煤山,受到人民的拥戴。化鸾事败,又被提升为兵部武选员外郎。因上书列举奸相严嵩十大罪状,被严嵩所害。一生以直谏,气节著名。

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世人称夏峰先生,容城县北城村人。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中举,因不满明未政治腐败,营救东林党人,受世人赞扬。自明至清,被多次征召做官,均辞而不就,志于教授著述,为清初“三大儒”之一。著有《书经近旨》、《读易大旨》、《理学宗传》等,收入《四库全书》。著诗文集《夏峰先生》及《田 几辅中州人物考》、《两大难录》等行世。

作者: 219.148.140.* 2007-6-18 13:30 回复此发言

--------------------------------------------------------------------------------

2 容城县历史

(三)、容城县现代革命史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此,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容城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比较早。1921年,保定直隶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进步学生王孟雄等,秘密携带进步书刊回乡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的真理开始在容城县传播。

在国共两党实行合作的高潮中,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知识分子纷纷到容城进行革命活动。1925年,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国民党直隶省党部负责人于方舟和共产党员翟少痴先后到容城开展革命工作,在发展国民党员的同时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创建了国民党容城县党部和中共容城特别支部,使容城的革命斗争有了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是年秋,进步教师刘通庸在白龙村敬业两级小学利用教师身份,宣传革命道理,开展革命活动。此后容城县的革命斗争逐步活跃起来。1925年6月,为声援上海“五卅”工人运动,容城县成立了“沪案后援会”,全县师生千余人上街游行示威,爆发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1925年夏到1926年,容城县成立了反封建的群众组织“天足会”,号召广大妇女抵制缠足。不少村庄拆拉了神庙,兴办学校。1926年底,又接连爆发了反对“八厘公债”和“文书贴印花”的群众斗争。通过这些斗争,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宣传,逐步为人民大众接受,许多青年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3月,容城县青年杨子英、李学珍、马学儒到广州参加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学习;同年5月,容城县青年高朴、孙洪恩、庄士荣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8月,高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以后,中共北方区委员会遭到严重破坏。同年7月,汪精卫又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在全国形势恶劣的情况下,中共容城特别支部保存了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1930年4月,容城县“革命文艺研究会”建立;1931年4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容城县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容城县委员会相继诞生。随后,又成立了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员的“容城县反帝大同盟”和由贫苦农民组成的进步团体“容城县赤卫队”。

1932年1月,中共容城县委领导进行了一场震动全省的农民运动。3000多名农民愤怒砸毁了搜刮农民的县官产局。同年7至8月间,又发动组织县东农民砸毁了坑害人民的白沟河官商盐店。

1932年9月,中共容城中心县委员会即中共容(城)安(新)雄(县)定(兴)新(城)中心委员会成立,阴一刚任书记。1933年初,容城县的共产党员发展到140多名,党支部共有18个。后由于叛徒出卖,县委和团县委瘫痪,容城革命斗争处于低潮,直到抗日战争初期。

抗日战争初期的1937年9月15日,日本飞机分两处轰炸容城。9月19日,国民党军队第五十三军南退路过容城,容城县国民党当局随军南撤,当地的一些地主、土匪游民纷纷拉起武装,局面异常混乱。

10月,中共保属省委派共产党员李大昭到容城开展工作。12月,共产党领导的河北游击军派贾桂荣到容城,将当地大股武装改编为河北游击军第八路军第二师,并击溃了拒不接受改编,危害百姓的小股土匪武装,使混乱的局面得到了控制。

1938年1至7月,中共冀中省委、中共冀中区四特委先后派大批干部到容城开辟工作,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容城县抗日根据地在农村的大部分地区形成。1940年,县、区、村的党、政、群、武装组织普遍建立,开展了宪政运动,实行了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广大妇女、儿童站岗放哨,青壮年纷纷参军参战。抗日洪流滚滚向前。

1941年4月,华北日军推行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6月,开始对平、津、

作者: 219.148.140.* 2007-6-18 13:30 回复此发言

--------------------------------------------------------------------------------

3 容城县历史

保三角地带疯狂“扫荡”,在容城境内和临界,先后制造了一系列惨案。容城县军民在中共冀中十地委和中共容城县委的领导下,进行了顽强的反“扫荡”斗争,积极开辟“堡垒户”、“堡垒村”,创造性地开展“挑帘战”、“地道战”;打入敌伪内部,开展伪军工作,掌握两面政权,同时进行整风学习,开展大生产运动。从而使容城人民的抗日斗争烈火越烧越旺。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反攻的开展,容城县军民在容白公路设伏,全歼白沟警备二大队;在段庄村北的津保公路活捉了伪县长王朝新和日本顾问奥金尚彦;平毁了县境内的全部封锁沟;端掉和迫退了县城以外的所有日伪据点。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7日,容城县人民抗日武装配合八路军收复容城县城,赢得了八年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妄图以武力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在冀中及相临地区,国民党军队先后抢占了平、津、保等城市及平汉铁路沿线的城镇。1945年9月初,原新城县汉奸武装王风岗部被国民党收编为“河北省保安第七总队”,其他汉奸武装也同时被收编。

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后,容城县进行了精兵简政。

1946年1月,国共《停战协定》签定不久,国民党军队就开始了对容城边缘地区的军事进犯,从而涌现出“野桥八次保卫战”,击退了敌人的进犯。6月,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7月,根据斗争需要,设立容定县。9月,驻保定、徐水的国民党军队2000多人,长途奔袭并攻占容城县城。10月,冀中十分区七十五团在容城军民配合下,全歼国民党容城保安大队,解放了容城。年底,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犯,容城县1100多名青壮年踊跃参军,编入冀中十军区七十六团。

1947年8月,北平国民党第十六军及“还乡团”武装大规模进攻容城,到处扶植地主政权和地主武装。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一部和冀中军区、十军分区部队发起大清河北战役,国民党第十六军退出容城。容定独立营和区、村民兵武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扶持的各地主政权及“自卫团”组织。11月,容城全境解放,成为巩固的解放区,全县工作重点由军事斗争转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各项事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年底,根据中共中央10月公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了全面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的土地制度。

1948年8月,恢复容城县建制。中共容城县委、容城县民主政府建立并进驻容城县城。随后,开展了平津支前运动。

1949年10月1日,中化人民共和国成立。容城人民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进程。

(四)、现代革命人物

1、阴一刚

阴一刚(1908.2—1994.6.17),容城县东牛乡东牛村人。

1925年1月,在容城县白龙村敬业两级小学任教。是年四、五月间,中共顺直省委负责人之一于方舟同志到容城进行革命活动期间,阴一刚受其引导,开始接受进步思想。此时,在国共合作的推动下,南方革命运动高涨,北方革命正蓬勃兴起,经于方舟同志介绍,他加入了国民党。

1927年1月,阴一刚到容城县午方村北校任教。1929年春,共产党员刘通庸(原名刘传中)到白龙村敬业两级小学任校长,阴一刚等进步青年主动与之接近。在刘的影响下,阴一刚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认识到国民党1927年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勾结北洋军阀,更加残酷地压榨人民群众,只有参加共产党进行革命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尽管当时环境极端残酷,他仍然于1929年夏毅然退出国民党,并于1931年由陆治国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1930年四、五月间,由阴一刚牵头和容城县东关小学教员张绍棠、东牛村小学教师刘吉昌等人发起并组织了“革命文艺研究会”。其政治主张是:反对国民党,拥护共产党。它的一系列活动,大大激发了一批青年的革命热情,促使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宣传并团结了周围的农民群众,为容城县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1931年4月,保定共青团特委负责人陆治国到容城县进行革命活动。在陆的直接领导下,阴一刚等以“革命文艺研究会”为基础,发展了容城县第一批共青团员,成立了中共青年团县委。后受中共保定特委书记贾振峰委派,在容城县发展组织开展工作。1931年农历4月下旬,在东牛村阴一刚家里召开了容城县第一次党员大会,成立了中共容城县委,阴一刚被选为中共容城县委第一任书记。

1931年7月,中共容城县委、县团委发动并领导了教师、学生反对反动教育局长和两校校长的青年运动。

1932年1月,中共容城县委县团委领导3000名农民砸毁了搜刮农民的县官产局。同年7至8月间,又发动组织县东农民砸毁了坑害人民的白沟河官商盐店。

1932年9月,中共容城中心县委员会即中共容(城)安(新)雄(县)定(兴)新(城)中心委员会成立,阴一刚任书记。1933年初,容城县在阴一刚领导下,党员发展到140多名,党支部18个。后由于叛徒出卖,县委和团县委瘫痪,容城革命斗争处于低潮。此时,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组织上调他到保定特委,途中不幸与上级失去联系,开始了政治流亡生活,一直到1937年11月成为陕北公学的第一期学员。

阴一刚同志在容城建党初期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坚定地树立了共产党在容城县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威信,锻炼了群众,培养了一批党的基层干部,为容城县以后的抗日救亡运动奠定了基础。

2、胡德林 胡福才

胡福才,1913年出生于容城县平王乡郭村,原名胡小秃。

胡德林,1917年出生于容城县平王乡郭村,原名胡小尚,生父胡老乱。幼年随母改嫁到平王乡李郎村,随继父安印成改名安小尚,参军后恢复原姓,并改名为胡德林。

1938年8月,晋察冀军区红一团,从日伪占领下解放容城县城时,二人参加该部为战士。1941年9月在著名的狼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系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两位烈士。

1985年9月,容城烈士纪念馆建成,内立有“胡德林、胡福才烈士纪念碑”,他们将千秋万代活在故乡人民心中!

广东容城的简介和历史

容城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历史悠久,建县已有2000年的历史,文明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七千余年,全县总面积314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人。

容城简介

河北省容城县《中国男装名城》《北方服装之乡》, 历史悠久,建县已有2000年的历史,文明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七千余年,全县总面积314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人;属保定市管辖。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河北省中部,京、津、保腹地,距首都北京和天津直辖市均为120公里, 两个小时的车程可上天入海,距古城保定40公里。东临全国最大的

小商品市场之一 -白沟,南接华北明珠白洋淀,是理想的经济发展区域。

容城投资环境优越。

基础设施

交通便利,保津高速横贯全县,西距京广铁路、107国道16公里,京 深高速公路8公里,东距京九铁路30公里。

通讯快捷,全县程控电话总装机容量已达3万多门,可直接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电话联系。

电力充足,境内有220KVA变电站一痤,35KVA变电站11座,组成科学合理的电力供应网。可为各行业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保障。正在建设的京石客运专线和津保城际铁路及白洋淀站更加完善了容城的交通承载能力及区位重要性。

经济状况

“南石狮,北容城”。容城经济发达,特色产业明显。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9.6亿元,人均7840元;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7.4亿元,人均7000元。容城县以服装生产为主导产业,是中国较大的服装生产基地之一,素有 之称。全县共有服装生产企业3000多家,其中成规模的400余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资产总额达57.5亿元,年生产各类服装2.8亿件(套),完成产值80亿元,占全县GDP比重达到70.1%;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3万人,直接出口创汇超亿美元。规模企业105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0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31家,1 000万元以上企业63家,省级服装企业集团5家,已经形成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服装加工户遍地开花的产业格局。

容城对外联络广泛,经济外向度较高。全县共有外资企业29家,累计引进外资1180万美元;服装出口全世界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外兴建办事处32个; 2002年,全年外贸出口创汇4600万美元,人均出口创汇184美元,经济外向度50%,均为保定市第一位。

河北省保定籍三国名人:涿州市二十二人,容城县一人,高阳县三人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在汉末三国时期分属于冀州刺史部和幽州刺史部。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保定市的三国名人共有二十六位。其中,保定市代管的涿州市二十二人,容城县一人,高阳县三人。由于前文介绍过涿州市的二十二人三国名人,本文对该市人物不做介绍,只列名单。

涿州市的二十二位三国名人出自两地,其中属于涿州市区的有八人,他们分别是卢植、卢毓、张飞、张苞、张绍、张遵、张特和简雍。属于涿州市林家屯镇的三国名人有十四人,均为蜀汉皇帝刘备家族成员,具体名单为:刘备、刘禅、刘永、刘理、刘璿、刘瑶、刘琮、刘瓒、刘谌、刘恂、刘虔、刘胤、刘辑和刘晨。

仅有的一位容城县三国名人名叫孙礼,字德达,于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加入曹操集团,担任司空军谋掾一职。不久后,当年曾救过孙礼母亲的赖乡人马台获罪被判处死刑。孙礼为了报恩,私自将马台放走,自己向主簿温恢自首。温恢将此事告诉曹操后,曹操非常感慨,下令将二人免罪。此后,孙礼先后担任了河间郡丞、荥阳都尉、鲁国相等职。当时,鲁国境内盗贼横行,百姓深受其害。孙礼到任后,采取严厉打击和拉拢劝降等方式,恩威并施。短短数月过后,鲁国贼寇绝迹,鲁国又恢复了昔日的繁荣。

曹魏帝国建立后,孙礼先后担任过山阳、平原、琅琊等郡太守,并于曹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随大司马曹休参加了石亭之战。当时,曹休贪功冒进,率领十万大军向夹石地区挺进。孙礼认为,夹石一带地势险要,一旦东吴大军在夹石设伏,后果将不堪设想。孙礼提出了暂缓进入夹石地区的建议,却遭到曹休的拒绝。后来的事实也正如孙礼所预料的那样,东吴名将陆逊早已在夹石地区设伏,曹休进入夹石后不久,立刻遭到陆逊的围攻,曹休最终惨败而归,几乎全军覆没。此战过后,孙礼转任阳平郡太守,不久后被调入朝堂担任尚书。

魏明帝曹睿即位后,孙礼继续得到重用,并被晋升为大将军长史、散骑常侍等职。不过,曹芳继位后,孙礼却遭到了大将军曹爽的排挤,被调往扬州担任刺史,此后又在荆州、冀州等地任职,最终遭曹爽弹劾,被判处五年徒刑。不过,在众多大臣的劝说下,曹爽不得不在一年后再度任用孙礼,将其任命为城门校尉。令曹爽没有想到的是,此事过后,孙礼与司马懿的关系越发密切,他也成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坚定支持者。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诛杀曹爽,控制了朝政。孙礼被任命为司隶校尉,负责京城治安。不久后,孙礼被晋升为司空,于次年病逝。

高阳县的三位三国名人是一对父子,父亲名叫许允,儿子名叫许奇和许猛。许允,字士宗,出身于世家大族,在魏明帝曹睿时期步入仕途,担任过尚书选曹郎。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任侍中的许允奉司马懿之命前往高平陵,成功说服曹爽投降。到了曹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许允被控制朝政的司马师任命为中书令。曹魏嘉平六年(公元254年),许允的好友李丰、夏侯玄被司马师所杀。许允惊恐不已,遂与部下密谋,打算刺杀司马师,但始终未能如愿。同年,许允被流放至乐浪郡,于途中病故。

许奇和许猛都是许允之子。许允病故后,司马师担心许允的儿子长大后复仇,便让钟会前往许允家中。司马师吩咐钟会,如果发现许奇和许猛才能出众,就立即将二人逮捕处死。得知钟会即将前来,许奇和许猛连忙向母亲阮氏询问应对之策。阮氏认为自己的儿子才能一般,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只要正常应对即可。结果也正如阮氏所料。在与许奇和许猛交谈后,钟会认为二人的能力一般,便将这一结论告诉了司马师,许奇和许猛也因此躲过一劫。许奇和许猛长大后,先后步入仕途。许奇担任过太常丞一职,后在西晋时期被晋升为祠部郎,最终高居司隶校尉之职。许猛则在西晋年间担任幽州刺史,成为西晋的封疆大吏。

参考书籍:《三国志》、《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