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销售技巧和话术

销售技巧和话术有哪些?销售话术的任务实际上是推销一种象征性满足人的心理的方式,这种需求往往是隐含的潜意识高明的销售话术就是瞄准说服对象的潜意识,将潜意识转化为一种动力。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销售技巧和话术,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销售技巧和话术

第一大销售话术:安全感

人总是趋利避害的,内心的安全感是最基本的心理需求,用安全感来说服客户是最常用的销售话术。这种说服随处可见,比如保险销售话术中基本都是从安全保障为出发点来说服的。汽车销售话术中,说这种汽车的安全系统对于保证出行中的家庭很有效,对于买车的人肯定是一个有力的论点。比如卖房子,对客户说物价上涨、房价上涨,资金缩水,不如投资房屋来得安全。再比如卖设备说,购买这台设备,可以让客户的体验更好,吸引更多的客户,而如果不买,你的竞争对手就会买,会把你的客户抢走。

安全感的反面是恐惧感,如果安全感打动不了客户,那你不妨用恐惧感吓唬他一下。卖儿童智力玩具的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一种吓唬;让客户观察皮肤里面的螨虫来推销化妆品,也是一种吓唬;日本一个保险公司推销员用录音机模拟死人到阴间和阎王的对话,讲述由于没有给家人购买保险,而受到惩罚的事情,更是吓唬。吓唬可能是最有效的推销话术。

第二大销售话术:价值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个人价值得到认可。汶川大地震中,有乞丐主动为灾区捐款,除了是善心之外,恐怕也有一份希望得到社会认可的潜意识。抓住价值感,也是的一个重点。劝说买保险,你可以说:“给家人买保险就是买平安,这是作为父亲和丈夫的职责。”、“这台设备用上以后,公司的`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这说明你这个设备部主任的慧眼识货。”。推销烤肉机“当丈夫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他多么渴望吃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当妻子将美味的烤肉端上来的时候,丈夫的心该有多幸福?”呵呵,如果你小嘴这样会说,那妻子如果不买,我都想鄙视她一下。

第三大销售话术:自我满足感

自我满足感是比个人价值感更高层次的需求,我不仅有价值,更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这也是推销话术经常用的说服点。买汽车:“这部汽车不仅性能很好,而且车型很独特,线条流畅有特色,十分适合您这样成功人士。”同样是卖烤肉机你可以这样说:“当丈夫和三五好友来家里时候,你为他们做出和饭店一样的烤肉来,才显出你家庭主妇的手段啊。”对那个设备部主任你可以说:“这台设备用上后,公司在一年之内能够节省两万元,而且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老板和同事会称赞你这个设备部主任真是优秀啊。”

第四大推销话术:情爱亲情感

毋庸讳言,情爱是人类最大的需求和欲望,也应该是销售话术的说服点。你知道吗,在西方看拳击赛的主要观众是什么人?据调查是老年妇女,别以为老年就不需要情爱了。但是以情爱为说服点要讲求策略,不能很直白地去讲,特别对方是女性的时候,你一个小伙子乱讲,不是找对方抽,就是找对方男朋友抽,该!我们都救不了你啊。要善于运用语言引起对方的想象,比如推销仍然是推销烤肉机,你可以对她说:“逢丈夫的生日,用红烛、鲜花营造一个浪漫温馨的二人世界,端上一盘烤肉,两杯红酒,两个人低吟浅酌。丈夫品着那垂涎欲滴的烤肉,看着贤惠淑美秀色可餐的你,将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感觉啊。”好了,打住(再往下说就是找抽了),让那个妻子自己想象吧。你能说这样的销售话术,她还是不买,告诉我,我和你一起鄙视她。

亲情感是销售话术的另一个说服点,每个人都需要亲情感。比如推销仍然是烤肉机,今天好像和烤肉机杠上?呵呵。你可以对那个妻子说:“周日,当您全家围坐在餐桌的时候,您端上了用烤肉机烤出的色、香、味俱佳的烤肉时候,孩子欢呼、丈夫夸奖,天伦之乐其乐融融,那是多么好的一幅景象啊。”

第五大推销话术:支配感

我的生活我做主,每个人都希望表现出自己的支配权利来。这支配感不仅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掌控,也是对生活的自信和安全感。这是人们一种隐含的需求,也是销售话术的说服点。记得有个很有趣的推销案例,一天,一位先生领着他的太太(没有考证,姑且这么说)来到一家珠宝店,两个人随便浏览琳琅满目的珠宝,这时那位太太轻声叫起来,原来她发现了一枚很大的钻戒,非常漂亮。

两个人欣赏完这枚价格不菲的钻戒,先生的脸上微有难色地问价,这一切都被那位静静观察的销售员看在眼里,这位销售员很轻快地报了价紧接着说:“这枚钻戒当年曾经被某大国的总理夫人看好,只是因为有点贵他们没有买。”“是吗?”只见那位先生的眼睛立刻睁大了,“竟然有这样的事情?”先生问。销售员简单地讲了那天总理夫妇来店的情景,先生饶有兴趣地听完,先前脸上的难色一扫而空,又问了几个问题,很痛快地买下了这枚钻戒,脸上是得意之色。

在很多时候,人的力量感表现在对财富的支配上。在这个推销案例中,销售员巧妙地运用了满足支配感需求的销售话术,从而让那位先生买下了总理夫人想买都买不起的钻戒。

第六大销售话术:归根感

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对于一些已有成就,并经历了坎坷的中年人来说,归根感是它们的一种追求。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很好的一种销售话术。这是一种比较难把握的心理需求,它是那种经历繁华过后的返璞归真,是那种沧桑以后的踏实的心态。比如你买汽车可以说:“这款汽车价格不贵,但性能却很好,尤其是汽车的外表典雅而古朴,线条简单而凝练,正适合你这种经历过风雨的人。”

第七大销售话术:归宿感

每个人都要有个归宿感,否则那颗心就可能惶惶不定。我是谁?我那个群体是什么?我应该属于哪个群体?这是每个人一生一世要搞明白的。于是,就有了成功人士、时尚青年、家庭主妇、小资一派等诸多标签。而每个标签下的人要有一定特色的生活方式,他们使用的商品、他们的消费都表现出一定的亚文化特征。将商品和这种标签结合起来,将商品作为所归宿群体的标志,是销售话术的关键点。比如同样是买车,对时尚青年可以说:“这款车时尚、动感,是酷酷们的标志。”对于成功人士:“这车型大方、豪气,性能优良,速度快,是成功人士的首选。”、对于家庭主妇:“那款车操作简单、安全舒适并配有大型后备箱方便放各种东西,适合采买、接送孩子,主妇们都选择它。”

第八大销售话术:不朽感

尽管生命都会走向落幕,但没有一个人会盼望那一天的来临。害怕死亡、害怕老去、害怕容颜消褪、害怕爱情不永,这方方面面的害怕构成了人们对于不朽的追求,有人花钱买名声,有人花钱买健康,有人花钱买容颜。借着这种需求,用销售话术来说服客户,也是常用的办法比如营养品推销:“滋补身体要趁早,如果身体已经受到损坏、或者老化再想补就晚了。这种产品可以全面调节身体的机理,有效地减缓各种脏器的老化,使用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变得年轻了,容颜也好看了。”

销售话术技巧和应变能力

销售话术先端正说话态度,真诚就是最大的话术技巧。

良好诚恳的态度,才能使自己的语言犹如春风细雨一般,叩开别人的心扉,滋润着干涸的心灵,激发人的斗志,增长人的勇气。

销售随机应变能力。头脑反应迅速,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电子计算机,在一秒钟内能正确分析自己目前处境的优劣并设法找到为自己开脱的理由,巧妙应变。

推荐几本有关销售技巧或者营销的书

1、《消费者行为》,迈克尔。R。所罗门着。中译本有3、5版。

“消费者行为”是营销学的基础;我们的产品方案,广告传播方案,对兼并、投资对象的价值评估,等等经营行为,都离不开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

中国企业营销失误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重视消费心理、轻视消费行为,其外在表现就是重视广告、重视概念、重视明星名人,轻视营销战略。

所罗门教授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切入营销学而取得巨大成就;(中国解放后没有了完整的文化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神话学、符号学、民族学等学科各自承担了一部分文化人类学的功能;文化人类学的落后也是中国营销学过于依赖经济学的原因;在美国,经济学出身的营销学与文化人类学出身的营销学是交相辉映的。举例而言,科特勒是经济学出身,而科特勒集团总裁米尔顿科特勒则是文化人类学出身),

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分析消费者价值观念的各种影响因素,帮助企业认识消费者,把消费行为的各种规律剖析得丝丝入扣。

2、《战略品牌管理》,莱恩。凯勒着

虽然我不得不承认大卫。艾克才是代表品牌营销最高水准的大师,虽然莱恩。凯勒的《战略品牌管理》其实许多方面都得益于大卫。艾克的“品牌三部曲”和部分论文,但我还是只推荐莱恩。凯勒的《战略品牌管理》。

这是因为,大卫。艾克的成果是“专着”和“论文”;莱恩。凯勒的《战略品牌管理》则是企业品牌工作的“工具库、思想库”,更实用。

3、《市场营销渠道》或《营销渠道》,STERN着。

前者是第5版,后者是第6版。本书获得了美国营销协会“ Paul D. Converse 杰出营销理论贡献”奖。

STERN是与科特勒齐名的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John D. Gray三大杰出教授之一,但专注于渠道研究,是国际渠道学的最高权威,也是科特勒集团的老板之一。

他的着作,不仅总结、归纳了所有渠道设计、渠道管理的战略与战术问题,还以“价值链”为依据,研究了“专业性大卖场”、“分销型经销商向营销服务型经销商转变”等等前沿问题,在中国,几乎是谁听他的谁就能抢先赢得商机。

4、《科学的广告》,霍普金斯着。

广告学教皇奥格威说:不把这本书读7遍就没有资格谈广告。

我作为营销工作者,我想说,不把这本书读70遍就没有资格谈促销。

它实际上是“促销”这个营销利器的最重要的完善者。

“令人发指”的是,这本成书于1923年的小书,对赠品、试用品、客户档案等一系列促销工具的分析,居然至今(八十二年后),依然代表最高水平。

它的中文版,我先后购买过20多册,赠送给我所有服务企业的企划人员,以免在促销策划中犯低级错误。

5、《差距》,姜汝祥着。

《差距》也是我最愿意自己购买后再转送别人的书。许多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总经理,都接受过我赠送的本书。

它简单地点击了中国所谓名牌企业的软肋,包括海尔、TCL、娃哈哈、华为等等,指出他们的成功其实不过如此。

我辅导的客户都是中小企业。我们常常拿着《差距》,抱着“强者弱处不禁打”的信心,一次又一次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中国的多数领域,权钱交易等手段的投资回报都大于辛辛苦苦做营销;

几乎所有大型企业,权钱交易等手段的投资回报全都大于辛辛苦苦做营销(如,通过关系或“包装”上市骗钱,回报就远远大于辛辛苦苦做营销);

这就使多数所谓的成功者丧失了重视营销学习营销的机会。它们无论如何辉煌,都是暂时的,都不过是“为真命天子开路”。

所以,未来将属于现有中小企业中部分愿意即席学习并掌握了营销的企业。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让不重视营销的企业流星早点坠落吧。

6、科特勒

我知道既然推荐营销书籍,就必须写下大师的名字。

但我难以决定推荐大师的哪些书。

《营销管理》是“看家书”,《市场营销导论》又被俞利军等先生认为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

但两者都是教材,特点是“全面、清晰和权威”,并不完全针对营销人。

而一些小册子,则充满科特勒的智慧、机智,如《科特勒精选营销词典》《科特勒说》《科特勒论营销》《科特勒新思维》《水平营销》《营销十诫》等。

科特勒学派与其他学派的区别,也只有在这些小册子中才清晰地表达出来---不是教材嘛,当然可以“百家争鸣”。例如,科特勒自己的“利基定位”“水平营销”等理论,就对风行一时的里斯与特劳特“定位”理论的不足做了揭露与修正;

对营销中流行的“竞争导向”学派的奠基者迈克尔波特的批评(如针对迈克尔波特的“持续竞争力”学说,科特勒断然地说:“今天,企业几乎没有什么是可以持续的”),都只能在这些小册子中看到。

那么,我最后的推荐意见就是:围绕《营销管理》而读那些小册子;或者说,为了读《营销管理》而精读那些小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