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和国十大将军分别是谁
1、1955年9月27日,中央军委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大将军衔,后被人们称之为“十大大将”;
2、十大将军中,原声明不分先后、一律平等。但是,从他们名字的排名中可以看出,其中以粟裕将军居长。其不仅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起到了相当的重要指挥作用、立下赫赫战功。原本粟将军是可以授元帅衔的,后来成为大将的第一位。而其他九名将军也按照各人的功勋得以授衔;
二、十大将军的姓名
粟裕、陈赓、徐海东、许光达、黄克诚、肖劲光、张云逸、王树声、谭政、罗瑞卿
排名第一、第二的两位是粟裕、陈赓两位军事家级别的名将。在十大大将中,粟裕和陈赓的军事能力,是元帅级别的。在解放战争中,粟裕长期指挥华野与敌人作战,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
第三位:徐海东。徐海东因为身体原因,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基本没什么战绩,但他在红军时期的战绩,足以让他成为一代名将了。
第四位:许光达。许光达应该算是120师以及西北野战军的第一名将了。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晋绥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时,在反扫荡斗争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五位:黄克诚。黄克诚也是军政双优的干部,作为政工出身的将领,黄克诚不仅有着非常高的军事素养,而且有着超然的战略眼光。
第六位:肖劲光。肖劲光大将是政工双优的将领,他的资历也是非常高的,可以说在十大大将中仅次于张云逸。
第七位:张云逸。张云逸参加过辛亥革命,资历是十大大将中最老的。张云逸红军时期做过红七军军长、抗战时期做过新四军副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则是华野参谋长。
第八位:王树声。王树声的资历也是非常老的,他大革命时期即入了党,参加过黄麻起义,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是鄂豫皖苏区的开创者之一。
第九位:谭政。谭政是我军的政工楷模,他自秋收起义时期即参加革命,资历也是非常老的,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谭政做过红一师政治部主任、红12军政治部主任、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务。
第十位:罗瑞卿。罗瑞卿将军的革命生涯中,主要负责政工和保卫中央的工作,做过红四军政委、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务。
三、十大上将是谁
没有十大上将的说法,只有十大大将的叫法,分别是:
1、大将——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 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 粟裕只能委屈了。
2、大将——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 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 即红二十五军, 徐海东任军团长。
3、大将——黄克诚(1902-1986) 湖南省永兴县人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 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 这一点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4、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 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 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5、大将——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 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 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 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6、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 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
7、大将——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
8、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 资历也不出众,是有争议的人物。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 毛泽东对他颇为赏识。
9、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 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 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 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
10、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许光达,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 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 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
扩展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二高军衔,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55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等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授予55人上将军衔,授予175人中将军衔,授予801人少将军衔。
1965年军衔制被取消。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再设大将军衔。
在酝酿大将的名单中,也曾经有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以及张鼎丞的名字。
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四位原新四军的高级将领,在革命战争年代,为民族解放事业立下卓越功勋。所以,授予他们大将军衔也是理所应当的。
授衔时,李先念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谭震林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张鼎丞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955年授衔前毛泽东建议:“现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最后评定10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大大将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和上将名单,且在世的都有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排名如下:1朱德、2彭德怀、3林彪、4刘伯承、5贺龙、6陈毅、7罗荣桓、8徐向前、9聂荣臻、10叶剑英。
十大将军排名: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官方排名:肖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洪学智、周士第、郭天民、周纯全、杨至诚、陈再道、陈奇涵、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刘震、陈锡联、韦国清、陈士榘、陈伯钧、锺期光、宋时轮、朱良才、董其武、唐亮、叶飞、杨得志、王新亭、黄永胜、李天佑、陈明仁、贺炳炎、阎红彦、谢富治、陶峙岳、乌兰夫、周桓、杨勇、李志民、赵尔陆
王建安(1956年1月25日授予) 李聚奎(1958年4月补授)
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上将均已不在人世,最后一个开国上将吕正操于2009年10月13日逝世,享年106岁。
五、古代十大将军排名?
古代十大将军有冯异、张辽、白起、吴起、王翦、韩信、霍去病、李靖、岳飞、常遇春,排名不分先后。
一、冯异
冯异,字公孙,汉族,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在刘秀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任征西大将军,为平定关中立下汗马功劳,作战勇敢,常为先驱,善用谋略,料敌决胜,治军严明,为人谦让,有“大树将军”美名,在东汉开国一群杀戮狂人中实属不易。东汉建武十年,因连年征战,在对陇右的作战中,病故于军中。
二、韩信
韩信是西汉时期的风云人物,刘邦建国的最大功臣之一。韩信率军自汉中随刘邦出击,设计袭击魏都安邑,虏魏豹,平定魏国。引兵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馀,活捉代相夏说、破代。井陉之战背水一战,以多胜少灭亡赵国。随后引兵东进击齐,斩杀楚将龙且。于垓下一战击溃项羽,结束了一代霸王传奇。他一生战功显赫,没有败绩,以井陉之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最为出名,后人称之为“兵仙”韩信。
三、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先锋,挫其锐气,后孙权军感染瘟疫,敌军十万退却,张辽观察后令军断桥,追击,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敌国,名扬天下,拜为征东将军。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名吓之,孩童即无再啼。
四、白起
白起,秦国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著名将领,人称“人屠”,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光白起导致的就占了二分之一。白起一生战功显赫,指挥参加了许多重要战役,大大小小有70余战,没有败绩。其中尤以“伊阕之战”、“长平之战”最为著名,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名列武庙十哲。
五、霍去病
霍去病,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著名将领卫青外甥。霍去病十七岁便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以800人歼灭敌方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两次参加河西之战,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漠北之战后,封狼居胥,大捷而归,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他英年早逝,但在诸多的征伐中从未有过败绩,汉武帝对他十分器重。
六、十上将都有谁
1955年9月27日,中央军委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大将军衔,后被人们称之为“十大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