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的密度是多少
冰的密度是0.9克/立方厘米
自然界中的水 ,具有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状态常温常压的液态的我们称之为水,气态的水叫水蒸气,固态的水称为冰。
冰的密度是多少?
冰的密度是0.9克/立方厘米,略比水少。原因是变成固体,分子间的斥力变大。
冰的密度是多少呢?
冰的密度是0.92 g/cm³。
在常压环境下,冰的熔点为0℃。0℃水冻结成冰时,体积会增大约1/11(水体积最小时为4℃)。
冰的熔点与压强存在着一种关系:在2200大气压以下,冰的熔点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但非常不明显,大约每升高130个大气压降低1摄氏度;超过2200大气压后,冰的熔点随压力增加而升高。
3530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17℃,6380大气压下为0℃,16500大气压下为60℃,而20670大气压下冰在76℃时才熔化,称为名副其实的“热冰”。
冰在0℃下密度为0.92g/cm3,而水的密度正常为1.00g/cm3,所以冰能浮于水上。
除了水(H2O)以外,金刚石(C)、碳化硅(SiC)、硅(Si)、镓(Ga)、锗(Ge)、二氧化硅(SiO2,水晶)、锑(Sb)、铋(Bi)等能形成类似四面体结构的晶体也具有固体密度比液体小的性质。
特性:
水在4℃以上是符合热胀冷缩的。水在低于4℃时热缩冷胀,导致密度下降,而大于4℃时,则恢复热胀冷缩。这是水最重要也是有价值的特性之一。
这是保障生物存在的很重要的一点,当水结冰的时候,冰的密度小,能浮在水面,可以保障水下生物的生存。当天暖的时候,冰在上面,也是最先解冻。但如果冰的密度比水大,冰会不断沉到水下,天暖的时候也不会解冻,来年上面的水继续冰冻,直到所有的水都成了冰,那所有的水生生物都不会存在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冰 (固态的水)
冰的密度是多少?
冰的密度是0.9×10³千克/米³,读作0.9×10³千克每立方米,表示每立方米冰的质量为.9×10³千克.
如果采用克/厘米³,则冰的密度为0.9克/厘米³,读作0.9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每立方厘米冰的质量为0.9克.
冰的密度是多少呢?
冰在0℃下密度为0.92g/cm³。
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由液体固化形成的产物,经过冷冻环境凝结而成,受到高温就会液化溶解,属于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自然形成,也可人为制造。
分子之间主要靠氢键作用,不过也存在范德华力,晶格结构一般为六方体,其密度比水小。但因在不同压力下也可以有其他晶格结构。
熔化
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固体形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零摄氏度时,冰就会开始熔化,变为液态水。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冰开始熔化的时候,是以结晶内的一个水分子开始脱离结晶为契机,相关机制有助于弄清含水的蛋白质出现结构变化的机制。
如果用电灯等的强光照射,冰的内部就会熔化,浮现出称为“冰花”的类似雪结晶的形状。
冰的结晶是水分子呈六角形规则排列的结构。加热之后,首先是一个水分子从结晶脱离,开始自由运动,而这个水分子并不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导致结晶出现歪曲。而结晶一旦出现歪曲,就会逐渐扩大,最终整个结晶分解,变为液体形态。
冰的密度是什么呀?
冰的密度比水小,冰密度是0.9克/立方厘米,在常压环境下,当温度高于零摄氏度时,冰就会开始融化,变为液态水。
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分子之间主要靠氢键作用,晶格结构一般为六方体,但因应不同压力可以有其他晶格结构,常用来作为冷却剂。
冰特性
水的热胀冷缩是反常的,水在低于4度时热缩冷胀,导致密度下降,而大于4度时,则恢复热胀冷缩。这是水最重要也是最奇特的特性之一。
这是保障生物存在的很重要的一点,当水结冰的时候,冰的密度小,浮在水面,可以保障水下生物的生存。当天暖的时候,冰在上面,也是最先解冻。
但如果冰的密度比水大,冰会不断沉到水下,天暖的时候也不会解冻,来年上面的水继续冰冻,直到所有的水都成了冰,那所有的水生生物都不会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