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赵云百战百胜,号称“常胜将军”,为何他的儿子却都不行?
赵云其实也不行,不然刘备为什么不肯重用他,赵云战力极强,但是没有智谋,不适合单独领兵。而且历史上虎父犬子的事例很多,赵云儿子不行也是正常的。
二、关羽和张飞的儿子都骁勇善战,为何赵云的儿子就碌碌无为?
俗话说得好:虎父无犬子。
但这句话也仅仅只是用来恭维对方的话,毕竟虎父生出来的犬子,那是相当的多。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他爹就是赫赫有名超级酷拽的战国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的马服君赵奢。
不过虎父生出来虎子那也比比皆是。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清剿了燕国残余势力,迫使齐国投降的王贲,他爹是比赵奢更加有名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
所以有什么样的老子,未必就能有什么样的儿子,儿子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更多的还是由自身因素决定的,父亲的权势、能力和地位,虽说能对后辈有所帮助,但有时候也会成为一种累赘。
毕竟如果老爹名气太大,头顶着父亲的光环,又很难超越的话,那么也终究会笼罩在父亲光环投射的阴影中而无法自拔。
这样的例子,在三国时期则更为明显。
曹操有五子良将,刘备有五虎上将,这十个人皆是武艺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存在,尤其是关羽、张飞、赵云三人更让人敬佩不已。
那么他们后代究竟怎么样呢,其实同是名将之后,关羽和张飞的儿子极为能征善战,而赵云的儿子却碌碌无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赵云的儿子真不如关羽和张飞的儿子吗?
我们一起来看。
关羽:我儿子英勇无比
关羽有两个儿子,长子关平和次子关兴,戏剧中还有一位叫做关索的,但是正史中并无记载,暂不论,而对于关平,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不少人认为他是关羽的义子,其实并不是,正史中他是关羽的亲儿子。
关平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很是鲜明,素有关羽之风,并且比关羽还要沉着冷静,数次劝说关羽莫要冲动,还曾与庞德大战不分胜负,后来关羽又与庞德大战,遭到冷箭暗算,幸亏关平眼快出言提示,纵马出阵接应,关羽才没有闪失。
正史中关平的结局和演义中相差无几,是在和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一同被东吴所擒,最终被杀。
关兴的名气则更大,此人骁勇善战,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演义中对于此人的勾勒也极为鲜明,与张飞的儿子张苞被称为“小关张”,多次参加诸葛亮的北伐战争,立有战功。
而在正史中此人也极为优秀,诸葛亮对他也是十分器重,在20岁左右就当上了侍中、中监军,只可惜英年早逝。
张飞:我儿子一文一武
张飞也有两个儿子,长子张苞和次子张绍,张苞在演义中和关羽的儿子关兴,两人关系极好,并且骁勇善战,而张苞也颇有张飞之勇,在诸葛亮北伐之时,立有大功,后来在作战时不慎跌入山涧,之后病逝,诸葛亮听闻口中吐血。
在正史中,张苞其实和关兴一样,也是英年早逝,需要着重说下的是,张苞还有一个子,名曰张遵,官至尚书,后来跟随诸葛瞻镇守绵竹,再与邓艾交战时,因战至力竭而亡。
张飞的次子张绍和张飞走的路子截然不同,他是正儿八经的文官,刘禅在位时,他官至侍中、尚书仆射,由于张苞早夭,他也得以继承了西乡侯爵位。
刘禅开城投降之时,就派了张绍和谯周等人向邓艾进行了投降仪式,之后张绍与刘禅一起去了洛阳,被曹魏册封为列侯,此后便无记载,想来也是得到了善终。
赵云:我儿子你们可能都不知道叫啥
赵云在那个乱世,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人物,他一身虎胆,让人由衷敬佩,而赵云的人格魅力,更是让人赞不绝口,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当能吓退千军万马。
而赵云其实也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赵统和次子赵广,赵统无论是在正史还是演义中的存在感都极低,演义中,只有在赵云身亡的时候,前去向刘禅报告这一讯息,之后便再无任何露脸的机会。
在正史中,赵统在赵云去世后,世袭了永昌亭侯,官至蜀汉虎贲中郎,加行领军,这一官职其实很低,就类似于侍卫统领一般。
赵广的存在感要比赵统更高一些,他在赵云去世后,被封为了牙门将,他这一职位依然也不高,等到后来曹魏司马氏派五路大军伐蜀时,赵广跟随大将军姜维与魏兵进行大战,最终的结果是姜维败退还守剑阁,而赵广则力战而亡。
赵云的儿子为何那么没有名气?
说完了关羽、张飞和赵云的儿子们,我们便会发现,赵云的儿子存在感是最低的,而官职也是不高的,这明显和赵云生前的名声丝毫不搭配,典型的虎父犬子,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飞鱼认为,其实还是和《三国演义》有关,关兴和张苞两人在其中被称为“小关张”,而罗贯中也不惜笔墨对这两人进行了生动的虚构刻画,可实际上他们都是早逝,坐享了演义带给他们的名声。
而赵云的两个儿子,罗贯中却并没有刻意刻画,仅仅用极少的笔墨就给带了过去,即:
后主思念赵云昔日之功,祭葬甚厚,封赵统为虎贲中郎,赵广为牙门将,就令守坟,二人辞谢而去。
想想也是,他们都被罗灌水安排去守坟,还要怎么来刻画呢?
此外,还有一点,那就是赵云太过完美,名声太好,即便是他的两个儿子,再怎么努力,想要超过他爹,其实根本也没戏,所以还不如不刻画的好。
当然,也可能是赵云的儿子本事真不高,罗灌水认为他们能够得到官职,也是因为“念赵云昔日之功”,明摆着并不认为他们自身有突出的才能。
这样一来,赵云的儿子自然在名声上就不及张飞和关羽的儿子,而在后世的知名度自然也不高。
三、赵云百战百胜,号称“常胜将军”,为何他的儿子却都不行呢?
三国中,要说最受大家喜欢的武将,那么非赵云莫属。他文武双全,堪称完美。就连罗贯中都赞叹他说:“云百战无一败迹,人生无一瑕疵,生命无一处不美矣。”赵云以身作战无数,但是从未有过败绩,演义中描写到他,百万军中穿来穿去如入无人之境。即使是在年过七旬的时候,赵云依然勇猛不减当年,依然可以轻松的对付西凉大将韩德以及其四个儿子,不出几招便斩杀了韩德四个儿子,以至于吓得韩德“肝胆皆裂,先走入阵去。”
赵云不仅智勇双全,而且更是一名仁德爱国的良将。他一直以来心怀仁慈,立志解救天下苍生。这就是他忠于刘备的原因,因为他在刘备身上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契合点。虽然他立功无数,但是从未有过居功的表现。虽然功劳与他的地位不相匹配,但是他从未抱怨,依然忠心的跟着刘备,做他的贴身保镖,为他保驾护航。可是如此神武的常胜将军赵云,他的子孙却默默无闻,很多人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没听过?这是为何呢?
或许有人会说,主要是因为赵云实在太强悍了,名声太大,以至于盖过了子孙的光芒。很多人知道赵云有两个儿子,赵统和赵广。赵统作为长子,按照当时的惯例,赵云去世后由他来继承其爵位。但关于他具体的生平,以及有何作为却找不到任何记载,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赵统在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之后,在其职位上并没有什么建树,成绩应该很一般,不然的话,早就被史官记载下来了,也不至于生平事迹一点记载都没有。
那么赵广呢?史料对他的记载倒是不少,他的表现上可以说要比兄长优秀,虽然没有兄长那么好运,继承父亲的爵位,但是他身上却继承了父亲不少的优良品质。他同样也是作为武将为蜀汉效力,当曹魏大举讨伐蜀国的时候,赵广跟随姜维前往沓中,赵广期间表现英勇奋战,从不退缩,可惜的是最终英勇战死。虽然他没有父亲赵云厉害,但是他在战场上那种无畏精神,却丝毫没有给父亲丢脸。
至于为什么他们兄弟二人一直显得默默无闻,不如赵云呢?其实也很简单,赵云的实力可以说在三国堪称少有对手,跟张飞、关羽是一个级别的武将,试问这样厉害的武将当时能有几个?而赵统、赵广要想超越一个如此强悍的父亲,其实本身就是一件极其难的事情。因此,就算赵统、赵广有一些很精彩的表现,也容易被赵云盖过。
这就跟关羽的儿子关平、关兴一样,原本他们二人也算是厉害的将领,但是跟关羽这样神将一对比,那就显得相形见绌了,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是如此,其表现也很优秀,但是对于有这样一位足智多谋的父亲,他就显得十分平庸了。
所以说,并不是赵云、关羽他们的子孙后代不努力上进、堕落了,而是他们父亲实在是太过于耀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