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6类职业类别都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将职业分为1-6类,级别越高意味着风险越大:
1-3类属于低危职业
4类属于中等风险职业
5-6类为高危职业
那么1-6类都包含哪些职业呢?
1类:低风险,办公室人群,如办公室职员、公务员、程序员等
2类:低风险,外勤或轻微体力劳动者,如推销员、列车乘务员、清洁工人等;
3类:低风险,设计部分机械操作,如出租车司机、巡逻警察、化工操作员等
4类:中风险,有一定危险性,如交警、制造工、电梯维修等
5类:高风险,危险性较高的工作,如高空作业、刑警、电工等
6类:高风险,高危职业,如消防员、水手、防爆警察等
绝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是这样来划分职业的,个别产品,还会出现0类、7类或S类,这些都属于超高风险职业,比如前线军人、很多产品都无法承保。
以上内容转自深蓝保官网,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二、工作职位类别有哪些?
一般设有三类岗位类别: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工勤技能岗:
1、管理岗位
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根据人事部的规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
2、专业技术岗位
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与管理岗不同,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其中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中级和初级各有3个等级。
3、工勤技能岗位
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以及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一般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1至5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外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可以是外国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外资企业依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因此不同于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外商独资企业注册流程:查名-办理批准证书-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外汇登记证。
私营企业指的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第九条规定,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三、工作种类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8个大类分别是: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
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扩展资料
一、国家职业标准、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的区别
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学科导向性标准。用这种标准指导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结果往往是:所培养的学生和取得证书的人员能够掌握不少理论知识,但实际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不足,职业素质不高,难以适应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国家职业标准是一种职业导向性标准,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通过运用职业功能分析方法,研究确定职业教育培训和考核的内容新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和证书持有者的现场适应能力。
目前,根据不同的职业,以上标准同时并存。一般地,新开发的职业标准是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的,以往开发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继续使用。
从运营的核心工作来分,运营可以分为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渠道运营等;从运营的对象来分,运营可以分为 APP 运营、社群运营、新媒体运营、电商运营、游戏运营、课程运营、品类运营、商家运营等。
针对运营平台的不同,也会分为搜索引擎推广、应用商店运营、天猫运营、京东运营、亚马逊运营、速卖通运营等;按运营的职级来分,可以分为运营专员、运营主管、运营经理、运营总监、COO 等。
二、职业基本特征
根据职业产生的发展历史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职业具有以下特征。
1、产业性。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就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三类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都是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虽然并不生产物质财富,但却是社会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部门。
在传统农业社会,农业人口比重最大;在工业化社会,工作领域中的职业数量和就业人口显著增加;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第三产业职业数量和就业人口显著增加。
2、行业性。行业是根据生产工作单位所生产的物品或提供服务的人不同而划分,它是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来分类。
某行业的职业内部,其劳动条件、工作对象、生产工具、操作内容相同或相近。由于环境的同一,人们就会形成同一的行为模式,有共同的语言习惯和道德规范。
不同职业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劳动条件、工作对象、工作性质等都不相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的职业(如经纪人等)将会不断涌现,各种职业间的差异也会不断变化。
3、职位性。所谓职位是一定的职权和相应责任的集合体。职权和责任是组成职位的两个基本要素。职权相同,责任一致,就是同一职位。在职业分类中每一种职业都含有职位的特性。
从社会需要角度来看,职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对从事职业的素质要求不同以及人们对职业的看法或舆论的评价不同,职业便有了层次之分。
这种职业的不同层次往往是由于不同职业体力、脑力劳动的付出、收入水平、工作任务的轻重、社会声望、权力地位等因素决定的。
4、组群性。无论以何种依据来划分职业都带有组群特点。如科学研究人员中包含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再如咨询服务事业包括科技咨询工作者、心理咨询工作者、职业咨询工作者等。
5、时空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职业变化迅速,除了弃旧更新外,同一种职业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职业的划分带有明显的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热门职业。
我国曾出现过的“当兵热”、“从政热”,后又发展到“下海热”、“外企热”等,都反映出特定时期人们对某种职业的热衷程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业分类
四、现在工作都有哪些类型的工作?
工作类别都有哪些有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1.什么是职位分类?
职位分类指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任职条件等进行分类,划分为若干种类和等级。
以便对不同类不同级的员工,用不同的资源、政策、工作要求和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并对同类同级的员工用统一的标准管理。
2.职位分类的作用
实现“分类分层管理”的科学化,确保公司核心价值链上的职位在职业发展、薪酬激励政策等方面得到优先关注,满足分类管理的需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3.职位分类的特征
第一 以“事”为中心的分类,即“因事择人”第二 依据根本要素是职位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及任职条件第三 是对各个职位所承担的职责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第四 不是固定不变的,随职位工作的变化而变化第五 职位分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4.常见五种职位类
结合业务特点、公司规模和实际状况,分析价值流程,以“事”为中心,分析价值链主要活动,通过对职位职责的深入理解,对职位的整合和归类,根据工作职能不同划分为不同的职位类(也有称为职位族)
5.八个大类分别是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七大类:军人;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总结:以专业技能操作为主要工作特征的职位类,通常指组织的基层业务操作人员、一线的运营或执行人员,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多以执行者、操作者的身份出现。
五、工作类别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社会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
八个大类分别是: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七大类:军人;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所谓工作性质,即一种职业区别于另一种职业的根本属性,一般通过职业活动的对象、从业方式等的不同予以体现。职业分类的目的是要将社会上纷繁复杂,数以万计的现行工作类型,划分成类系有别,规范统一,井然有序的层次或类别。对从事工作性质的同一性所作的技术性解释,要视具体的职业类别而定。而职业分类体系则通过职业代码、职业名称、职业定义、职业所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等,描述出每一个职业类别的内涵与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