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声仄声怎么区别

汉语拼音中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平仄:指古汉语字调的平声和仄声。

仄声,汉语词汇,指的是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三声。普通话入声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仄声会有错误。

平声:古汉语的平声字在普通话里分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

扩展资料:

词语起源: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仄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声仄声

平仄到底怎么分辨?

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扩展资料

平仄相关工作原理

四声二元化,是统计学原理的应用。根据是四除以二等于二的公式,平均数只能平均,不能离散,四可以等于2X2,也能等于1+3,把四声分为两类,即有2:2,以及1:3等多种可能。因此,既有合律的音韵美,也有出律的音韵美。

有人说“平仄与不拘平仄之争,沿袭了一千五百年,诗有诗律,词有词律,前人的格律,可能是后人的束缚。合律最好,出律也可,不能强求。”但这只是对普通话无平仄的一面之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仄

如何区分平仄?

根据读音即可区分平声和仄声。

平声是拼音的一声和二声,仄声是拼音的三声和四声。

例句:

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古汉语中的平仄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扩展资料: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

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平是一二声,平声字就是一二声的字,字的音调分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声

怎样区分平仄音?

简单的说,一、二声字是平声,三、四声字是仄声。入声字是仄声。

古诗所讲平仄是声调问题。魏晋南北朝至宋末期间汉字字音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四声”。古诗所讲的“平仄”就是针对这古“四声”而归类的:四类声调归并为“平声”和“仄声”两大类,平声本身为一大类,仍称“平声”,或简称“平”;上、去、入声又合归为一大类,统称“仄声”,或简称“仄”。两大类简称“平仄”。

在现代学习中,“四声”已经有所变化,古“平声”分化成为现在的阴平、阳平(第一、第二声),古“上声、去声”仍然是现在的上声、去声(第三、第四声),而古“入声”字则完全瓦解,分散混入了现在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字中。

由于古“入声”属于仄声,所以现在读古诗词,不能把普通话读为阴平、阳平(第一、第二声)的字一概当作平声。

扩展资料:

正确的读法应该是:

1. 用现在普通话念字,如果是上声、去声(即第三、第四声)的,都是仄声。

2. 用现在普通话念字,如果是阴平、阳平(即第一、第二声)的,其中鼻韵母的字(an、ian、uan、üan、ang、iang、uang、in、en、un、ün、eng、ong、iong)一定是平声。第一、第二声中非鼻韵母的字多数是平声,但有部分是仄声(即古入声字),如“鸭、接、耷、八、逼、拔、达、笛、白、食、直、吉、合”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平仄声

平声与仄声的区别

一、声调归属不同

平声是阴平、阳平,而仄声是上声、去声、入声。压阴平、阳平韵的是平声韵,压上声、去声的是仄声韵。

二、发音不同

仄声短促,而平声和缓,平仄相异,能达到声调的和谐。

三、用法不同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扩展资料:

魏晋时期,通过对汉字声调的研究,创立了“四声”说,并运用于诗歌创作。“四声”指汉字的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声调。后来又将“四声”归为两大类,即平和仄。

在诗词创作中,把平仄两类声调交错使用,就能使声调灵活多变,而不至于单调。中国诗词的平仄搭配格式,便构成了诗律和词律。在诗、词谱中,用“一”代表平声字;“|”代表仄声字。

平、仄规则是中国格律诗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平、仄就没有中国诗词格律。另外,六朝以后的俳赋、律赋、骈体文,往往也用平、仄来谐调声调,构成节奏美和声律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仄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声

怎么区分平仄,简单通俗点

区分平仄:第一声和第二声是平音;第三声和第四声是仄音。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中古汉语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统称为仄声。

古“平声”的字,声音高而平且长,从头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声”的字读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弯,或短促(如入声字)。平仄声的字在诗词中按一定的规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产生抑扬顿挫的 音乐效果,吟诵时在声音上给人以美感。

扩展资料

平仄理论好比把四个班(四声)学生按性别(平仄)分成男女两类。至于这样的分法是否平均,不是平仄论者考虑的。

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在汉语里,平仄指语速的快慢。韵母a大声读是a,小声读也是a,在分贝数大致相同情况下,a音比o音响亮。因为a的开口大。因此,平重仄轻不成立。

之所以,有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因为学术界对平仄没有实践性的认识引发的。从数学原理上,平仄是建立在不完全归纳法的基础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