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办婚礼都在中午,为什么古人结婚却选在晚上?

如今办婚礼都在中午,为什么古人结婚却选在晚上?在现如今这个社会,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老话:婚姻是终身大事,不能儿戏!我们中国人结婚一向都非常讲究良辰吉日,我们现代人在结婚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在上午举办婚礼,所以一大早就要赶着去娶亲。其实古代人也是非常看重婚姻的,但是我们在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发现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古代人的婚礼都是在傍晚举行的。白天明明有那么多的时间,古代的婚礼为什么会选择在晚上呢?

1.晚上举行婚礼是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习俗

首先,晚上举行婚礼是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习俗。婚礼从产生发展到成熟,经历了很漫长的历史时期。根据很多的历史记载,都说“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在黄昏的时候也就是昼夜交替的时候,古人认为男子属阳,女子属阴,男女结合正暗合了阴阳交替之义,晚上属于阴阳相合之刻,男人和女人在晚上结合,暗合了阴阳交替的含义,所以晚上也就成为了古人举办婚礼的最佳时刻。

2.源于上古时期抢婚的这一习俗

其次,源于上古时期抢婚的这一习俗。在上古时期,那时候的婚姻制度并不是很完善,更没有明媒正娶一说。在当时的母系社会,男人是需要去女方家里生活的,但是到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父系社会代表着女方要到男方家里住,当时的女子自然是不愿意的,所以就非常流行一种习俗——抢婚,抢婚就是男人看上哪个漂亮的女人,就会叫上自己的亲朋好友,趁着黄昏时刻,天色渐暗,把这个女人抢过来强行和自己结婚,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父系社会,女从夫居得制度也沿袭了下来,虽然后来这样的陋习被废除了,但是时间和仪式都保留了下来,所以也叫做结“昏”。

3.时间恰到好处

最后,时间恰到好处。通常古代男女结婚的场景,一般都是新郎和新娘先拜堂,然后再由新郎官陪伴亲朋好友吃酒席,最后待到亲朋好友都吃好喝好,酒席散了,这时候喝的醉醺醺的新郎官才会走向房间与新娘洞房,而时间卡的刚刚好,和在傍晚结婚的时间点也相吻合。所以说,古代人在晚上举办婚礼也就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了。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在晚上举行婚礼是华夏民族几千年一直以来的传统婚礼习俗。有很多生活在南方的人,现如今还遵守着晚上结婚的传统婚俗。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我们对婚礼重视的心都是一样的。

时辰很重要,古代结婚为什么都是选择在晚上?

婚姻是人生头等大事,从古至今人们对婚礼特别看重,因而形成了一系列特定的婚礼制度,很多习俗保留至今,比如大婚时着红色礼服,大宴宾客,喝合卮酒(现在叫交杯酒),闹洞房等等。不过,古代婚礼有一个特别之处和现在不同。今人婚礼吉时多是选在上午,会在中午开席之前结束拜堂仪式。然而古人婚礼却不是这样,他们会选择在黄昏时行礼。古代时候,“婚礼"又写作“昏礼”,表示特定的黄昏之时。那么古人为何选在天色已暗的傍晚呢?

黄昏为吉时。古代人信仰五行学说和阴阳之道,他们认为男子属阳,女子属阴,而黄昏之时正是阴阳交替之时,符合夫妇之道,所以将黄昏定为吉祥的时辰。两个陌生的男女结为夫妇,不但要让两个家庭满意,更要符合天意,正是天时地利人和,婚姻才能美满而长久。

黄昏时行礼与古代抢婚习俗有关。母系氏族时,女性地位崇高,男性地位低下,所以男子是要“嫁”到女方家里去的。而到了父系社会,男性的优势完全显露出来,又变成女子出嫁去男子家里。而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时期,产生了抢婚这样一种婚姻制度。抢婚顾名思义,不是双方自愿的行为,通常是男性一方单方面看好女方,然后组织人手去女方家里抢亲,是通过暴力手段强制的婚礼,是一种比较野蛮的模式,弄不好可能还会流血受伤,所以抢婚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光天化日明目张胆去抢人风险太大,太引人注意,会引起诸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为了提高抢婚的成功率,他们选择把时间定在晚上。所谓“夜黑风高夜,正是动手时。”因此抢婚的习俗也影响了婚礼举行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