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致远代表作

马致远,号东篱,元曲作家,代表作有《汉宫秋》《天净沙·秋思》《东篱乐府》《岳阳楼》《青衫泪》《任风子》等等

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为官,之后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参加“元贞书会”,晚年隐居于杭州。

马致远的散曲思想内容丰富,制曲艺术精湛,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所作散曲语言清丽出色,人物栩栩如生,充满画意而风格飘逸、奔放、老辣、清隽,意境高妙,提高了散曲的意境。

什么是散曲?

散曲,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在元代兴盛,和唐诗宋词同为一代之文学。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后来随着散曲格律化和去市民化,失去了个性鲜明的鲜活市民文化血液,变得与宋词几乎无异,随之衰败,未能像唐诗宋词一样繁荣延续及后世。

二、元曲——马致远的代表作有什么??

《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

其他的作品中,散曲后人辑为《东篱乐府》。杂剧作品除了《汉宫秋》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任风子》等。

马致远的杂剧目前所知有十五种,现存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马丹阳三度任风子》、《西华山陈抟高卧》、《江洲司马青衫泪》、《吕洞宾三卧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以及与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等合作的《开坛阐教黄粱梦》等七种。

扩展资料:

马致远散曲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多样化,题材广泛,主要包括写景、叹世(感叹世情)、咏史、言情之作。 散曲作品中,以叹世的著作最多,身为一个怀才不遇的儒士而言,这类作品最能写出心中矛盾、徘徊、愤懑之情。

《双调夜行船》套曲最是代表作,从这套曲中,很清楚地可以了解致远对自己与对生活的彻悟。在这类的曲子中,他呈露了社会中争名夺利的丑恶现实,写尽了功名贵的无常。放逸宏丽而不离本色,意境的塑造与遣词造句均见艺术之功。

马致远长于描写自然景物,情景高妙自然,注重敷彩设色,语言本色生动,凝炼优美,善用比喻,并喜用诗词少有的“鼎足对”(即三句相对)。 马致远虽是本色派的元曲作家,不过也有不少清新潇洒,富有诗情画意的写景诗篇。

其中《天净沙‧秋思》一曲是马致远写景的代表作,被评为秋思之祖,被推为元曲小令之表率,凝炼的语言描绘出一幅萧瑟苍茫的秋日风景画,情景交融,隽永极了。其余几首,亦可看出一幅幅的渔村夕照图或清新明丽的西湖佳景,语言清丽、节奏自然、淡泊中情致自现。

咏史这类的作品与叹世有相同的思想倾向,深刻地感叹富贵红尘之不堪留恋,古今谋臣智士之建功立业转眼成空。

鼓励自己早日参破红尘的是非,跳出这喧扰的红尘漩涡。 马致远散曲风格以豪放为主,也有闲适恬静,清丽细密的作品,和幽默而辛辣的讽刺,能就各种题材表现不同的风格。

然写情也很特长,既深刻又含蓄;既庄重又蕴藉。郑振铎云“他还长于写恋情,却又是那样刻骨镂肤的深刻。”

马致远的杂剧有“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盛誉,剧中曲子在艺术上有非常高的成就,作曲作白,喜欢引书用典,部分作品精神脱离现实,宣扬宗教迷信思想,流露出读书人的失意与愤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致远

三、马致远的代表作有哪些?

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就是《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四、马致远的简介?有哪些代表作?

1、人物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散曲120多首。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死后葬于祖茔。

2、人物作品:

散曲作品:隋树森《全元散曲》中收有马致远的小令115首(包括《天净沙·秋思》),套曲22套,其中完整套曲有16套,大约完整的有《女冠子·枉了闲愁》、《集贤宾·金山寺可观大海》和《水仙子·暑光催》3套,残存套曲有4套等。

杂剧作品:《全元曲》第三卷中收有马致远的杂剧7种:《江州司马青衫泪》;《半夜雷轰荐福碑》;《西华山陈抟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邯郸道省悟黄粱梦》;《马丹阳三度任风子》;《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等。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思想文化: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学六艺,遵循礼乐,对古琴艺术情有独钟,儒家礼乐思想在其前期音乐生活中起主要作用。

中年后,随着自身政治生涯的改变,马致远的音乐思想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其时,马致远专门从事杂剧与散曲创作,无论是抒怀叹世散曲,还是神仙道化杂剧,都流露出明显的道家归隐思想。

2、散曲创作:思想内容丰富深邃,马致远的散曲思想内容丰富,涉及元散曲中的咏史、叹世、归隐、闺情、叙事诸题材,并各具成就,拓展了散曲的题材范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致远

五、马致远作品

马致远的作品有《汉宫秋》,《荐福碑》,《天净沙·秋思》,《寿阳曲·江天暮雪》,《寿阳曲·潇湘夜雨》等。

1、《汉宫秋》

《汉宫秋》是一出末本戏,主要人物是汉元帝,剧中写皇帝都不能主宰自己、不能保佑自己所爱的女人,那么,个人被命运所主宰、为历史的巨大变化所颠簸的这一内在情绪,也就表现得更强烈了。

2、《荐福碑》

《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时运不济,一再倒霉,甚至荐福寺长老让他拓印庙中碑文,卖钱作进京赶考的盘缠,半夜里都会有雷电把碑文击毁。

3、《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就是马致远的经典代表作。这首小令很短,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4、《寿阳曲·江天暮雪》

《寿阳曲·江天暮雪》写的是江滨黄昏时分的雪中景色。这首散曲犹如一幅风景画,有雪景,有人物,以景烘托人物;用比喻对大雪纷飞的情状加以渲染,使“钓鱼人一蓑归去”置于这样的环境之下,成为点题之笔,使得整个诗境由一幅静态的雪景变成了一组动态的情景交融的镜头,堪称千古名篇。

5、《寿阳曲·潇湘夜雨》

《寿阳曲·潇湘夜雨》是元曲作家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是马致远最有名的诗歌之一。这支小令写的是作者由江西至湖南的亲身感受,写羁旅思乡之愁,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马致远元曲代表作有哪些?

马致远元曲代表作有《江州司马青衫泪》《半夜雷轰荐福碑》《西华山陈抟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邯郸道省悟黄粱梦》《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音乐思想

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学六艺,遵循礼乐,对古琴艺术情有独钟,儒家礼乐思想在其前期音乐生活中起主要作用。

中年后,随着自身政治生涯的改变,马致远的音乐思想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其时,马致远专门从事杂剧与散曲创作,无论是抒怀叹世散曲,还是神仙道化杂剧,都流露出明显的道家归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