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头博物馆观后感

包头博物馆坐落在内蒙古包头市中心美丽的阿尔丁广场。博物馆总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展厅7600平方米,是一座立足包头、涵盖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综合性大型博物馆。它通过征集、保管、研究、展示包头及周边地区不同历史时期文明成果、自然资源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博物馆分设地方史文物陈列、内蒙古敖汉辽墓壁画文物精品展、内蒙古古代岩画陈列、稀土馆和《包头五十年》成就展览,向人们展示了包头久远博大的历史文化和灿若星河的奇珍异宝,展示了包头得天独厚的山川地貌和富甲天下的自然资源。其中内蒙古古代岩画和稀土展览都在国内独具特色。

《包头地方史文物陈列》展示了包头地区从新石器时期至清代六千多年的历史,荟萃了包头二十余年的考古成就和研究成果。陈列以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文明进步为主题,以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为主线,追溯历史,鉴古悉今。

包头博物馆除基本陈列外,包头博物馆还先后引进了《内蒙古出土文物精品》、《陈国公主墓出土文物》和《内蒙古敖汉旗辽墓壁画》等多项临时展览,展品珠光宝气,五彩缤纷。观后让人一饱眼福、竖指称赞。

包头博物馆占地面积52.21亩,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工程投资6000余万元人民币。该馆的建筑设计由上海现代设计集团邢同和创作研究室承担。邢同和先生在充分考察了包头市人文地理、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以“草原上的巨石、巨石上的文化”为主题,深刻地反映了包头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远古文明。其设计造型新颖独特,极具创意。该建筑内部功能合理、结构配置严密,是一个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时代气息和造型艺术相融合的完美的社会公益性文化设施。

包头博物馆现设有:包头地方史文物陈列;藏传佛教唐喀艺术展;内蒙古古代岩画陈列;稀土馆和“包头五十年”成就展。其中内蒙古古代岩画陈列获1999年度全国文物系统“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稀土馆开馆被列为1999年度“中国稀土十件大事”之一。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入选内蒙古自治区五十年来“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包头博物馆现有历史文物2216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三级文物40件,钱币十万多枚,科技文物448件,其中不乏精品和珍贵价值的文献、标本。

包头博物馆开馆至今已接待观众12万人。其中包括外国元首在内的国际友人200多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部委、各省市领导6000多人。他们均对包头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和接待服务给予高度评价。博物馆已成为包头市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其地和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

二、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1

放暑假的时候,我姨姨夫带姥姥、姥爷、妈妈、我和飞飞一起去玩。

我们先去了林州的太行山大峡谷的桃花谷,哪儿的风景真美呀,然后我们还去了安阳的文字博物馆。我认为安阳的文字博物馆最好玩了。

博物馆一共分为三成,第一层讲的是甲骨文的出现时间和发现过程,第二层讲的是甲骨文的来历和制作方法,第三层讲的是文字的发展和各个民族的文字。

一层:甲骨文一殷商时期就被发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当地的农民在采收花生时,偶然捡到一些龟甲和兽骨,被当成中药卖给药铺,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和学生赵军偶然在中药材的“龙骨”片上发现有古文字,于是开始了对此的搜集和研究。

二层: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纪录。商朝的人皆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是天气晴雨,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求子的,而打猎、作战、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问了!所以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绵延使用了一段时期。

三层:现代汉字的发展,也许炎黄子孙根本不曾留意,随着现代信息资讯科技的迅猛发展,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赖以传承和延续的工具———古老的汉语言文字,在目前以英文为主导的现代信息资讯世界,正面临激烈挑战。香港文化传信集团有限公司以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几年来,他们投入巨资,组织力量,刻苦攻关,奋勇拼搏,终于使这种被动局面得以彻底改变,并转危为安。

文字真是太奇妙了。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2

今天,我参观了包头的博物馆,心情兴奋极了。

包头博物馆的外观很宏伟,让人感觉它是高高在上的;里面的装修也很宽敞并且很明亮。

因为前几天是“七·一”,博物馆展览了“井冈山红色精神”。展厅里展出了那时红军穿的草鞋,蓑衣等,做工粗糙,草鞋上还有碎碎的草绳,穿上一定很难受,和我们现在穿的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展出的还有那时的红旗:三角红旗虽破破烂烂,但却无比鲜艳,看过后,让人全身都充满力气。这当中还有一幅画,画中,毛主席穿着一身蓝色军装,站在岩石上为战士们讲话,和蔼极了!

参观完后,我们又去了另一个展厅,展出的是佛教的唐卡,唐卡上有着丰富多彩的画,每一个的笔迹都很细腻。有如来佛祖、四手观音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有绿度母和白度母的画像。绿度母全身呈翠绿色,很有特点。而白度母如同人间的绝色美人,白皙的皮肤,清秀的面庞,非常美丽。

在我们内蒙古出土的文物就更令我感兴趣了。我最喜欢的有两件,分别是“三素色熏炉“和”双耳瓶“。三素色熏香炉的做工很精细,熏香炉像古代的房子,上面画着似龙非龙、似蛇非蛇的浅绿色动物,旁边缠绕着桃花树枝,上面开满了桃花,粉粉嫩嫩的,像小姑娘的脸蛋,特别可爱。

支撑炉子的是四个青绿色的柱子,柱子上雕刻着狮子头,很是威武。双耳瓶也很漂亮,青色的龙泉瓷上是密密麻麻的网,好像摔碎了一般,其实,这是龙泉瓷的特点,也是它被人青睐之处。瓶子的两端各有一个类似耳朵的东西,这就是瓶子的“双耳”。怎么样,好玩吧?

之后的美术馆,真令我大开眼界。展出的书法、画作和剪纸,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亮点,让人禁不住赞叹:“真美啊!”。

这次参观博物馆,真是非常有意义!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3

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年,有苏武牧羊铸就的一心向国,有岳飞练就的岳家军,有谭嗣同在菜市口从容慷慨唤醒国人觉醒……代代华夏儿女以生命铸就了我们的民族魂。

在那个战火遍地的年代,那个死亡的阴霾不散的年代,那个华夏民族饱受蹂躏的年代,一代代的'中国人用血肉之躯抵挡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昔日硝烟弥漫的战场已成为繁华的都市,滚滚长江带走了南京30万不安的灵魂,徒留江河呜咽。血染九州,遍地的殷红谱写了历史的颂歌。

在抗日救亡中,大多数的人牺牲后没能留下一个名字,他们心甘情愿的做了历史的尘埃,但是就是有他们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繁荣安定。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在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唯一的念头就是:保家卫国。那个年代没有地域差别,有的只是一颗爱国心、一份救国意。

历史转个弯,我仿佛又回到了20xx年。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年,中国让世界见识到何谓众志成城,何谓大爱无疆。那些感动了13亿的人,那些动容了世界的故事在眼前一次次的回放,那幅稚嫩的蜡笔画你看到它后面曾经的笑容了吗?大灾面前,平民、总理、主席还有千千万万个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援。在这场灾难中我们还看到生命的不屈,生命的奇迹不断上演。

汶川,别哭请允许我跪在你的身旁用生命之吻对你做最有效的人工呼吸总理,别哭请允许我递上一盒润喉片润润你沙哑的喉咙雪灾、洪灾、旱灾、水灾多少灾难,我们都从死亡地带闯出多少年来,我们都用龙的精神在大地残酷的夹缝中求生存四川别哭都江堰别哭北川别哭茂县别哭中国别哭哪里有死亡哪里就有迎风而长的生命!

网络上流传的故事、诗歌,曾经见证了这个古老民族在灾难中的意志。我们相信:多难兴邦。每次灾难都市以进步作为补偿,而我也愿意相信,中华民族积淀了五千年的民族魂将更加坚强。

民族魂,不衰!民族魂,将引领我们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