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至九九歌 冬至九九歌分享

1、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2、冬至是农历第二十二个节气,亦称“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开始,九天一个“九”,总共九个“九”,数到八十一天时,在南方,便“九尽桃花开”了。

3、从气象的角度说,大致每九天一股寒潮,老百姓们称之作九,往往发生在前一个九的尾巴;从畏寒的心理方面谈,“九”与“久”谐音,言寒天漫长。古人每逢冬至,就逐日消寒,巴望春天早点降临。一般最冷的天为三九天。

二、谁会24节气中的九九歌?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

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相连:小暑和大暑。

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三、关于冬至的九九歌

    说到“九九歌”,相信大家可能会一下子想到“数九寒天下大雪”这句唱词,这是歌剧《江姐》中的名句。是的,这位朋友问的“冬至九九歌”也叫“数九歌”,这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俗。下面详细解说冬至“九九歌”。

                                 

一、“九九歌”的具体内容

    先把“九九歌”的具体内容提供给大家。

    首先说明一下,“九九歌”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因为南方的气候不像北方这样寒冷,而“九九歌”主要是针对寒冷季节的“冬季口诀”。

    还要说明一点的是,“九九歌”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大同小异。这里所选的内容是主要流行于北京一带的说法,也是较为普遍的说法。

    《九九歌》(也叫《数九歌》)全文如下: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二、“九九歌”解释

    所谓“数九”“九九”是指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数数,一直数到九,就是一个“九”,叫作“一九”;然后继续数数,又是数到九,这就是第二个“九”了,就叫“二九”。以此类推,一直数到“九九”,也就是数到第九个“九”,这样就数了九九81天。

    “九九歌”中的“不出手”,是指天气乍冷,有点不适应,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要把手放到口袋里取暖。这里虽然说的是“不出手”,不要让手冻着,其实是指天气突然冷起来了,要做好防寒工作。

    “冰上走”表明此时已经是结上厚厚的冰冻了,厚实得可以走人了。同时,这一句也告诉人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应该是可以抵御寒冷的侵袭了,可以到外面去锻炼了,比如做冰上运动等。

                                 

    “沿河看柳”是说此时已经在酝酿春天了,柳树已经在悄悄萌芽了,只等待“立春”的到来。此时,人们可以出去看看“春芽萌动”的难得景象了。

    “八九雁来”是说候鸟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往北方了。此时,春天的脚步更近了。

    “九九加一九”是指冬至之后数九结束,然后再加一九,这样就是90天了。冬至过后90天,此时已经到了清明节的前夕。冬去春来,农家也就迎来了春耕大忙的时节了,所以说是“耕牛遍地走”。

                                 

三、为什么冬至开始“数九”

    “数九”在宋代就已经形成。其形成的原因,应该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因为冬季漫长,而且寒冷,为了能够熬过这漫长的冬夜,人们便盼着寒冬早点过去。而数数就是一个很好的“熬冬”方式,数过一九,就意味着离春天更进一步了。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适应季节的气候变化,因而制定了可以遵循的规律性的口诀。人们在长期观察中发现了气候规律,制定了24节气,同样,人们通过对冬季的观察研究,发现了寒冷季节的演变规律,于是就制定出了“九九歌”,并确定了一些人们遵循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比如“不出手”“冰上走”“沿河看柳”等,这些都是针对不同时间段而采取的不同应对手段。

                                 

    因此,可以说,“九九歌”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正因为其中包含着一定的道理,所以至今还在民间流传着。

四、扩展:夏天九九歌

    与冬季寒冷相对应,夏季则是炎热的季节。也有人仿照冬至“九九歌”,编写了夏至“九九歌”。其内容如下: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莫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受风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四、关于冬至的九九歌?

流传在江苏昆山农村的《冬至九九歌》

冬至起九,头九暖。

二九寒,三九冻煞百鸟卵。

四九三十六,行路船就地宿。

五九四十五,早晚床头捂。

六九五十四,再冷无意思。

七九六十三,蓑衣两面甩。

八九七十二,杨柳青姿姿。

九九八十一,编簏备耙犁。

扩展资料:

冬天的《九九歌》十分流行,因为寒冷的天气让人感到十分难熬。关于“数九”的习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公元550年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九九歌”的产生和流传由来已久。

到了明代,又在士绅阶层产生与发展起:“画九”、“写九”的习俗,使数九所反映的暖长寒消的情况形象化,不仅是一项科学记录天气变化的时间活动,也是一项有趣的“熬冬”智能游戏。不管是画的还是写的,统称作“九九消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