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滴被查,市值瞬间蒸发500亿!网友:帅不过三秒

“帅不过三天”来形容刚低调赴美上市的滴滴,再恰当不过。上市首日,滴滴市值达5000亿,截至目前, 受消息影响,滴滴在美股盘前突然跳水闪崩,股价跌去10%。市值瞬间“消失”500亿人民币。

在滴滴本次IPO中,滴滴发行价定为14美元,位于13-14美元/ADS的发行区间上限。最终发行3.17亿股ADS,比原计划的2.88亿股多10%。以14美元的发行价计算,滴滴此次至少募资44亿美元。

各路资本大鳄担任承销商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华兴资本等。除了这些“ 大佬”财团外,滴滴这次IPO的承销商名单中还有多家中资机构。比如中金公司、中银国际、交银国际、建银国际、招银国际、工银国际和国泰君安国际等。 国内外“大佬”云集,助力滴滴成功赴美上市。

北京时间6月30日晚,滴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DIDI”。2021年7月2日中国网信网对滴滴进行调查。从上市被查,不到三天时间。 为何滴滴“帅不过三天”?

从中国网信网了解到,滴滴存在国家数据安全风险,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 才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反观这消息一出,外围市场,应声直下,以至于滴滴瞬间蒸发500亿人民币。

滴滴平台不论是用户还是司机都是实名制认证,并且需要绑定银行卡或者其他支付APP,这类信息无论哪种数据出现“被盗”,就会直接造成我们自身的数据损失。

一旦数据库被“拖库”之后,相关信息被公开售卖是存在可能的。 比如说信息里有一些车主信息,如果我是保险公司,我把这个信息买下来之后,我可以看 看他的 汽车 保险状况。如果信息里还存在用户信用卡账号、有效期限等信息,一旦信息被黑,不法分子就能用这些信息做黑卡,进行盗刷等等,这些都是数据安全问题。

目前来看,滴滴很配合网查,并且 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主动停止新用户注册。

至于,最后调查结果,不要妄加猜测,可以耐心地等待调查结果。

滴滴在招股书中披露,“ 计划将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的国际市场的业务;另外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包括 共享出行、电动 汽车 和自动驾驶 在内的技术能力;约20%的募资用于推出新产品和拓展现有产品品类以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剩余部分可能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和潜在的战略投资等 ”。

目前,国内外市场都已经趋近饱和状态,并且滴滴自从2018年以来一直保持市占有率第一的霸主地位,想进一步扩大市场业务,国内市场机会没有什么空间。只能试足国外。

从滴滴另一个愿景来看,提升共享出行、电动 汽车 以及自动驾驶技术是很有必要。目前这个市场还处于白热化竞争阶段,这一步弟弟或许可以用其30%甚至更高的比例资金去提升。

滴滴出行,行在路上,安全第一!只要控制了安全,未来可期!

二、市值一周蒸发325亿,滴滴25款APP全部下架,隐私安全到底多重要

滴滴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已经渗透到大家日常出行的方方面面,但最近滴滴可没了往日的辉煌,不仅损失惨重,旗下的25款APP被迫下架,这背后隐藏的究竟是什么?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兴起,许多行业内企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在这种机遇下滴滴诞生了,凭借着发放大量补贴的营销方式,迅速夺得了顾客们的喜爱 ,在大家心目中,同样的打车距离,当然是谁更便宜,就选择谁了,这是毫无置疑的。

滴滴在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之后,大家应该不难发现,不仅车价上涨了,之前超值的补贴政策,其力度也没有那么大了,简而言之,除了更加方便一些,在价格方面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优势。

不过价格上涨对于 滴滴 的事业而言,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还是我国网约车领域的巨头企业,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我国8个平台的网约车总订单量达到了6.24亿单。

在这之中滴滴的月订单量为5.62亿,旗下花小猪月订单量320万 , 他们两个结合起来的订单量占比就已经达到了90.58% ,完全撑起了我国网约车市场的一片天。

凭借着滴滴实力的不断增强 ,在今年6月末的时候成功上市,正在滴滴还处于无比喜悦中时,没想到在7月的发展就已经戛然而止了。

大家都知道在这个月月初的时候,滴滴因为数据安全问题被国家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在9日的时候,经过相关部门检测,滴滴旗下的25款APP均存在隐私安全问题,对其进行下架处理 。

最近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完全给了滴滴一个措手不及,估计连它自己都没有想到在上市没有多久,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查看滴滴现在的市值,再与它上市6月末的最高值相比较,直接下滑了325亿美元 。

可能很多小伙伴在看到滴滴被调查之后,甚至旗下的APP进行了下架处理,都表示有些不理解,一个APP能造成多大的危害?这次滴滴被查背后隐藏的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其实就是之前提到过的隐私数据的问题, 滴滴在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就说明使用它的用户数量在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滴滴拥有的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 ,如果不能好好保管,而是被恶意利用,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大家可能只是普通的认为,自己使用滴滴进行打车操作,并不会进行个人信息的泄露,但其实从你决定使用滴滴,也就是注册平台到开始打车,这之中就已经将你的隐私在网络上暴露了。

滴滴可以结合顾客的相关数据,将去过的地方进行分析,利用大数据可以推算出你的工作地点,工作内容,上下班时间等 ,尤其是针对一些特殊单位而言,其地点一般在地图上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但滴滴可以利用大数据功能将这些地点一一找到,其中隐藏的安全风险不言而喻。

隐私安全不论对于我们个人、还是国家层面都是极其重要的,随着滴滴调查事件的发生,关于软件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重点 ,想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遇到过下面的几个情况。

比如你只是想要使用天气APP,简单看一下天气情况,但是会弹出需要访问通讯录的界面,在打开外卖APP的时候,会有访问手机相册的弹框,对此许多人都是比较疑惑的,只是看个天气,点个外卖,还需要知道联系人和照片吗?

甚至有的APP在禁止访问之后,大家都不可以使用了, 这种情况其实就算是强制收集用户隐私信息,是违法的行为,大家看到此情况,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可大意 。

国家现在对网络安全数据的监控力度正在逐渐加强, 就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国家相关部门就已经对291款APP进行了下架处理,其中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智联招聘等 ,它们被下架的统一原因就是侵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

大家在使用任何一款APP的时候,都需要对弹框内容进行注意,不可随便点击同意访问,如果需要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尤其是关乎到自己的银行卡、身份证号等信息,一定要慎重考虑。

对自己不使用的APP,不要觉得卸载就已经万事大吉了,你的个人信息还储存在APP 里, 一定要及时将个人的账号进行注销 ,在使用APP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违规的情况, 一定要对其进行举报 ,以上的几点注意事项,大家一定要谨记于心,切不可认为数据安全是小事,滴滴现在的严重后果已经说明了一切。

三、5天市值蒸发1400亿!滴滴,该认清现实了

看惯了华为的做事方式,突然发现,有些互联网企业真的是有些太薄弱了。至于为何,其实道理很简单,国内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先不说有多少技术研发,有多少投资沉淀,单单对于成功的定位就有些过于肤浅,很多企业的老板都会默认企业的上市就是一种成功。事实果真如此吗?明显不是。

就在6月的最后一天,滴滴踩着年中的时间节点成功上市,市值最高的时候一度达到800多亿美元,一举成为全国第八大互联网公司。但是仅仅2天之后,网信办发布通告,滴滴出行因为其APP存在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遭到点名批评并做下架处理,受此影响,滴滴总体身价顷刻间蒸发355亿。

原本以为此事是对滴滴违规的一个警告,可没成想,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就在最近,网信办再次出手,直接下架滴滴企业版APP,合计数量超过25款,而这25款软件基本是滴滴全部的客户端,网友调侃滴滴被“一锅端”了。短时间内的连续两次通报,对于一家刚上市的公司来说,无疑是摧毁性的打击,而滴滴最低时的市值仅有571亿美金。换句话说,在短短5天时间内,滴滴市值5天蒸发超过1400亿。

很多人都好奇,为何滴滴这一次受到的打击这么大?刚刚上市还没站住脚,就被打了当头一棒,更何况还是自家人。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还是应该从通报中找答案。我们都知道,监管部门在通报时的用词和用语都非常考究,但是这一次提到滴滴的时候,用的词是国家安全和防范风险扩大以及严重违法。

这些词代表什么意思,相信明眼人都能体会到具体的力度,这说明滴滴在运营中一定是碰触到了红线,要不然国内企业那么多,何至于偏偏对滴滴动手。不过这次的通报也透露滴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过度收集用户资料,而且用户方面还不知道。这与以往滴滴宣称将用户作为上帝的口号大相径庭,直接戳穿滴滴道貌岸然的谎言。

事实上,滴滴在数据收集上的犯错,让滴滴承受了巨大的外部压力,而且越描越黑。有网友猜测,滴滴能在短短20天的时间内从提出申请到成功上市,背后是以国内用户的数据作为交换的。要知道,美国的上任领导曾说过,只要是不遵守他们审计方式的中企,将没有办法上市。

虽说滴滴总裁方面已经澄清这是谣言,但是在此事过后,滴滴过分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将板上钉钉,这对于滴滴声誉的重组将是一个重大的阻碍,而滴滴也该面对现实了。后续滴滴不仅在用户量方面会迎来下滑,或许忍耐许久的滴滴司机也会离滴滴而去,况且国内从事网约车的企业并不是滴滴一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滴滴APP被下架之后,网信办又增加了一条意见,未来掌握用户数超过100万的企业赴国外上市须进行审查,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范数据跨境的潜在风险,保证市场主体上市以后数据的安全性。显而易见,这条规定就是给滴滴之流设立的,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滴滴该面对现实了,别总以为网约车市场做到第一,就可以肆无忌惮了。

总的来说,滴滴软件的全面下架,这不是犯了小错的惩罚,而是资本和数据安全之间的博弈较量,背后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 社会 运作。但愿滴滴这次能认清现实,承担一个企业肩上该负的责任,不要一面对用户笑脸相迎,背后却在用算法监视用户,这样的嘴脸太丑陋!

四、市值蒸发4800亿,滴滴最大的两个“输家”出现,不是程维、柳青

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滴滴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很久,即便是遭遇了一系列麻烦,目前仍然是行业第一。

滴滴是幸运的,自从创立后,就获得了腾讯、金沙江、经纬中国等投资大佬的支持,资金源源不断地输入。在2015年和对手快的合并后,滴滴就稳坐了行业第一,几乎没什么强的对手。所以,这一路来滴滴发展是很顺利的,估值也一路攀升,始终位于中国独角兽企业前三名。

然而, 从2021年7月开始,一切戛然而止。原因都知道了,偷偷地跑去美国上市。随后我们就看到APP被下架,亏损几百亿、订单减少20%、大规模裁员、关闭橙心优选等业务 ,几乎没有一件好事。

当然,更惨的是市值一路下跌,投资者们本来以为赚得盆满钵满,如今却是损失惨重。软银还因为投资滴滴,造成了亏损。本来是一手好牌,却打得稀巴烂。本来可以继续壮大规模,获得更高的估值,却因为急于“分钱”而上市,落到如今这样的地步,实在令人唏嘘。

对于滴滴来说,哪天才是最黑暗的时刻?似乎从去年7月开始,几乎都处于黑暗时刻,毕竟好消息没有多少,坏消息却一个接一个。如今,滴滴再迎黑暗时刻,而且还比较严重。

3月10日,中概股集体大跌,一片飘绿。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3月11日,中概股再度集体跳水。 滴滴跌幅竟然高达44%,创下去年6月上市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目前, 滴滴股价为1.89美元,市值仅剩下89亿美元。滴滴在去年上市后,市值最高时达到了851亿美元,也就是说不到一年时间,市值蒸发了762亿美元(约4800亿元人民币)。

滴滴可能现在已经不看重市值,毕竟已经这样了,而且此前已经宣布要退市。但1.89美元的股价,离1美元的摘牌退市已经不远。

“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被强制退市,后面想再次上市,面临的困难也会大很多。因此,对于滴滴来说,股价跌成这样,也是非常惨的。

滴滴股价跌成这样,谁是最大的输家?有人说是创始人程维和柳青,但他们真的输了吗?

滴滴是程维一手创立,投入了多少资金不详,主要是付出了近10年的心血。但 他持有6.5%的股份,即便是如今只有89亿美元的市值,它的价值也有5.785亿美元。 程维如果没有创业,继续打工,10年未必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回报。

柳青在2014年才加入,目前持股1.6%,价值1.424亿美元。 柳青预计没投入多少钱,这个金额,柳青也是只赚不赔。

实际上,最大的两个输家是软银和Uber。软银是滴滴第一大股东,持股20%左右。按照现在滴滴的市值来算,价值仅为17.8亿美元,而 软银总共投入了100亿美元,等于是浮亏80多亿美元。 去年IPO时,软银持股价值140亿美元,还赚了40亿美元,如今亏损惨重。

Uber是第二大股东,持股12.8%。 当年,Uber把中国业务交给了滴滴,换来了股份,如今价值才11亿美元。Uber如果没有放弃中国市场,那其价值肯定不止这么多。所以,也输得很惨。

其实,对于滴滴的投资者来说, 越早投资,回报率越高。如果按照滴滴去年IPO时的市值来算, 天使投资人王刚回报收益超过1万倍, A轮的金沙江投资投资回报超过350倍,B轮腾讯等公司的投资回报约60倍,其它投资回报从7000倍到5倍不等。

因此,即便是市值跌到89亿美元,这些前期投资者们仍然是不亏的,唯有后来进入,投资额最大的软银,损失最大。

滴滴未来命运会怎么样?首先,滴滴的市场份额已经在下降,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被打破。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网约车市场可能会形成多强竞争格局。其次,滴滴想退市后,再去香港上市,就滴滴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将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也未必能成功,投资者的收益想收回的时间会拉长。

凡事皆有因果,如果当初不急着去上市,或许就不会陷入今日这样的困境。一切都是由贪念而起,不要以为能够“大而不倒”,做企业要“敬天爱人”,始终把用户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