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和西厂都是太监吗

一、东厂建立缘由

“东厂,明代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朱棣初登大宝,介于朱元璋过于集权的朝纲制度,每天需要处理非常多的政务,这便是皇权集中后的甜蜜负担。可朱棣担心年事已高,对朝政把控不足,因此设立东厂,重用自己身边的太监,即为东厂统领,用来监视百官的日常行为,防止谋逆之事。

二、西厂建立缘由。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

汪植是西厂的首任提督,他还是万贵妃最受宠的太监。成化年间,明宪宗一方面认为自己手下的情报机构仅有东厂太少,另一方面非常欣赏汪植的才能和抱负,因此多方考量之下又设置了西厂,当时新成立的西厂可比东厂的势头大多了。

三、东厂和西厂的“爱恨情仇”。

东厂和西厂一直以来都是竞争关系,对于君王下达的命令,在执行的时候也是明里暗里地斗争。当时东厂毕竟是“前辈”,姜还是老的辣,在竞争过程中,西厂屡次遭到关闭,尤其是在明宪宗离世后,西厂地位直线下滑。东厂前后竟持续了两百多年之久,这也多亏它关系网庞大。

请问古代的东厂和西厂是不是都是有太监担任?

是的,东厂和西厂是由宦官(太监)执掌的。

东厂(全名:东缉事厂),官署名。中国明朝时期的由宦官执掌的特权监察、情治机构。

东厂对官吏、士大夫甚至于一般庶民制造了大量冤案,在当时颇受士人反感。执行公务时,与锦衣卫相同,持有“驾帖”以证明代天子行事,并且由刑科给事中的“佥签”。

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西厂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的节制。西厂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刘瑾。

东厂和西厂都是太监吗?

不是的。

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成员不都是太监,东、西厂或大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锦衣卫长官为指挥使,以皇帝亲信心腹担任。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西厂没有明确记载,类同东厂。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

简介。

明成祖创立东厂,是特务与秘密警察机关,由大内宦官担任行政长官“总督东厂”。东厂的主要职责是监视政府、军队、官员、士人、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整肃异议份子、政治犯或者其他罪犯。

依据侦查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不经司法审判,东厂可以直接逮捕甚或刑求;而对于名人、门阀、高官、政要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高地位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帝或朝廷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