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经集注是谁写的?

《本草经集注》是陶弘景写的陶氏认为《神农本草经》自魏晋以来过于混乱,因此予以整理。《本草经集注》为 《神农本草经》较早注本,由 《神农本草经》与《名医别录》两书综合编辑而成,载药物七百三十种。卷一为序录,卷二为玉石,卷三、四、五为木部,卷六为虫兽,卷七为果菜米谷及有名无用诸药。

原书早佚,主要内容保存在《证类本草》与《本草纲目》等书中。有西陲古方技书残卷汇编影钞敦煌卷子本,一九五五年上海群联出版社铅印本。

《本草经集注》的创新特色

《本草经集注》改进了以前药物三品分类法,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无用等类。这种分类方法后来成了中国古代药物分类的标准方法,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间一直被沿用,并加以发展。

《本草经集注》对药物性味、产地、采集、形态、鉴别炮制,以及应用等均有补充与说明。并提出“诸病通用药”,在临床中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中国后世药学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谁?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陶弘景全部作品达七八十种,惜多亡佚。至今尚存者有《真诰》、《太玄真一本际经·道性品》、《真灵位业图》、《登真隐诀》、《本草经集注》。

《陶隐居本草》、《药总诀》、《导引养生图》、《养性延命录》、《合丹药诸法节度》、《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集要》等。

《本草经集注》创作经过:

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编著于(约公元480-498年前)。陶氏认为《本经》自魏晋以来,随着社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于是给予整理、作注。

又从《名医别录》中选取365种药与《本经》合编,用红、黑二色分别写《本经》与《别录》的内容,名之为《本草经集注》。本书原书已佚,现仅存有敦煌石室所藏的残本。但原书中的主要内容,还可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之中见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本草经集注,百度百科-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谁?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陶弘景。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

陶弘景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的新药,编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记载有药物七百余种。其著作很多,除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真诰》、《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集金丹黄白方》、《药总诀》、《华阳陶隐居集》等。

《本草经集注》其他情况简介。

《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对药物的形态、行为、产地、采制、剂量、真伪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强调产地和采制方法与疗效的密切关系。考定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规定了汤、酒、膏、丸的制作规范。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什么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陶弘景,属于南北朝的人。

《本草经集注》是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创作的古代医学著作,本书共7卷,载药730种,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7类,这是药物分类的一个进步,但每类之中仍分三品。

本书共7卷,载药730种,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7类,这是药物分类的一个进步,但每类之中仍分三品。又创“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药有防风、防己、秦艽、芎劳等,治黄疽通用药有茵陈、柜子、紫草等。

这对临床选择用药,有很大的助益。对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炮制、用量、服法、药品真伪等与疗效的关系,均有所论述。本书问世后有很大的影响,唐代的《新修本草》就是在此书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的。

学术价值

(1)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2) 对药物的形态、行为、产地、采制、剂量、真伪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强调产地和采制方法与疗效的密切关系。

(3) 首创“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防风、防己、秦九、川芎等。

(4) 考定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规定了汤、酒、膏、丸的制作规范。

(5)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什么?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陶弘景。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晚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据统计,陶弘景全部作品达七八十种,惜多亡佚。至今尚存者有《真诰》、《太玄真一本际经·道性品》、《真灵位业图》、《登真隐诀》、《本草经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导引养生图》、《养性延命录》、《合丹药诸法节度》、《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历》、《华阳陶隐居集》等。

人物经历

陶弘景小时候很聪明,也很勤奋。四五岁常以芦荻为笔,在灰沙上学写字。十岁看了葛洪的《神仙传》等著作,昼夜研寻,深受影响。长大以后,曾作诸王侍读的官,深受统治者的赏识。先是东阳郡守沈约累书邀之,他不至,接着,梁武帝屡加礼聘,他也不出。

梁武帝问他:“山中有什么,为什么不出山呢?”他先写了一首诗,后画了一幅画作为回答。画的内容是:纸上画了两头牛,一头散放水草之间,自由自在,一头锁着金笼头,被人用牛绳牵着,并用牛鞭驱赶。

梁武帝看了诗和画,领会他的用意,就不再强迫他出来做官了。但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谘问”,故当时人称之“山中宰相”。由于王公贵戚参候相续,干扰也很大。后来,他索性在山中建了一幢三层的楼房,关门读书,与世无争。

本草经集注是谁写的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陶弘景。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