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面湖山归眼底是谁写的?

四面湖山归眼底是清代巴陵知县陈大纲所写这句话的意思是:站在岳阳楼上,四周洞庭湖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它的下一句是:万家忧乐到心头。这是一幅岳阳楼的楹联。作者是清代巴陵邑宰陈大纲,歌咏的是范仲淹。

对联评价:

这幅对联化用了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景色和思想。释义:站在岳阳楼上,周围的湖面和山峦尽收眼底;此时此刻想到的是老百姓的忧愁与快乐。指的是范仲淹眼观四海众生,心忧百姓困苦,乐见民众安和。

上联写在岳阳楼上看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壮丽景色。下联则是高度概括、凝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万家忧乐”,集中体现了范仲淹等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忧乐观。

二、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谁写的?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范仲淹写的。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人,也就是今日苏州。范仲淹父亲叫范墉,一个下层官员。父亲去世后,母亲谢氏因家境贫而无依,带着范仲淹改嫁到山东长山,继父朱文翰,范仲淹又改姓改名为朱说。

出自岳阳楼记。四面湖山归眼底,这句出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句出自,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范仲淹早年经历

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宋朝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丁丑日10月1日,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淳化元年990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yu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