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外滩十八号,是什么店

外滩18号

历经沧桑史 再展时尚风 □木 杉一栋大楼,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你听说过用牙刷来刷洗一栋大楼外墙的奇事吗?外滩18号改造修复工程就是这样做的

阅尽繁华 历经沧桑

建于1923年的外滩18号楼,集欧陆风情于一身,阅尽繁华,历经沧桑。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银行—————英商丽如银行的所在地。没多久又成为英国渣打银行驻中国总部,后又以渣打银行上海分行首任经理John Mackellar名字的中译音称之为“麦加利银行”。1949年后被叫作“春江大楼”。

推开外滩18号的双色青铜大门,脚下踩着的是碎大理石铺就的浑圆造形花纹,抬头则见天花板上排布着均匀的方形浮雕,据说,这是建筑师对中国成语“天方地圆”的精心诠释。外滩18号高5层,外形具有罗马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三角形的顶使其显得更加玲珑别致。其底层的外墙面用花岗石铺贴而成,二至四层中间用两根巨大的爱奥尼克柱式作装饰和支撑,显得十分气派。

为期两年的外滩18号改造工程集中了意大利Kokaistu-dios建筑事务所、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柏诚机电设计公司、上海大栋工程管理公司、上海装饰集团公司等一批中外著名公司和能工巧匠。以意籍首席设计师FilippoGabbiani为首的7位外国设计师采用了一种新的修复古建筑的模式,不只是“修旧如旧”,而是将现代设计元素与原来建筑风格自然融合,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觉得新旧分明却又浑然一体,既能找到大楼的历史记忆又不妨碍其发挥新功能。

国际标准旧翻新

外滩18号修复项目,遵循的是国际翻修古建筑领域最为著名的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建筑学院所发展出的研究模式。它通用于各种古建筑翻修项目,无论是13世纪的教堂还是像外滩18号这样80多岁的银行大楼。工程工作者们非常重视修复前的“准备功课”,忠实记录大楼的状况,留下一套完整的研究报告,可供以后的历史学者参考。建筑师在开始构思如何改造此建筑物之前,花了大量的时间对外滩Bund18大楼进行研究,在完成大楼的实地绘图勘测之后,他们还是坚持走访各个档案馆,寻找80年前大楼兴建时的原始图纸。他们也请求左邻右舍(友邦大楼与和平饭店)允许他们进入他们的大楼,在每一座面对外滩Bund18号楼的窗前,拍摄了近千张外滩Bund18号楼各个角度的照片。

Filippo是这个有着丰富古建筑修复经验的Kokaistudios建筑师事务所的主要设计师,他和团队的任务是参与规划设计,负责大楼的保护、翻修,并延续其风格。Filippo的敬业让所有的中国同事们钦佩。2002年5月,当Filippo只身来到上海的时候,只有一张外滩18号的地基图。他与当时的警卫小李两个人关在大楼里整整四天,然后抱着写满了大楼基础数据的图纸信心满满地回意大利开始设计。 ”

同年7月,Filippo将二十多页的设计稿如期奉上。这份着眼于保护与合理开发的设计稿在珩意房产得到外滩18号项目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后就是一年多的紧张装修。Filippo和他的团队每天一大早就到工地,每天灰头土脸地奋战在工地。夏天的上海,紧闭的大楼里温度高达40度,Filippo每天要换3、4件T恤。朋友们开始叫他“矿工”。他们的劳动终于使得这栋大楼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焕然一新。

由于此前曾有多家单位在此办公,大楼内部已被分割得难辨原貌。专家首先对大楼内部的结构现状和风格历史沿革进行细致勘察研究,了解大楼兴建时建筑师的原始企图立意,以及大楼各任使用者对此建筑物造成的影响,在谨慎严密的分析基础上,确认出大楼在艺术、美学和历史上的特色元素,并将这些元素作为建筑改造设计的基础,从而使大楼在保留其历史记忆的同时,又赋予新的生命力。

石柱年龄200年

走进外滩18号,一砖一木诉说着尘封的往事。负责修复工作的专家们惊异地发现,门口4根大理石柱的用材由于矿山开采枯竭,早在18世纪就已经在意大利建筑界绝迹了,为何它还会出现在1923年的上海?查阅历史后发现,原来这4根柱子来自200年前的意大利托斯卡尼教堂,后来教堂荒废了,它们便经英国人之手辗转来到上海;还有那扇中西合璧、花纹异常精美的铜大门,当修复人员用特殊溶剂把一层层后来加上去的油漆清除掉后,大吃一惊,原来它采用了青铜与黄铜两种材料,它们如此天衣无缝,见多识广的艺术家们不禁由衷佩服前辈们的高超技术。

20名工人用牙刷般的刷子共刷了3个月

专家们用大理石粉、石灰、粉糯米配置的混合涂料,糊平了原先斑驳不堪的过道内墙。干后表面如同瓷器般精细、大理石般坚硬,可直接以水清洗。据说,这些材质都可保用20年以上,这样就可避免频繁折腾这幢老建筑。在结构加固上,则采用了一种高科技碳纤维制成的加固材料来加强混凝土的强度。修复内墙时,他们把浸透了天然溶剂的棉纸敷在大理石上,把盐分透析出来,恢复大理石的原有色彩。

“这幢大楼承载了太多的历史痕迹,我们必须细心、耐心,所有这些工艺,我们曾在修复上千年历史的意大利教堂时使用过”,文物修复专家,来自威尼斯的菲力波先生告诉记者。 为了洗净但不伤害外墙表面,20名工人用牙刷般的刷子共刷了3个月。修复内墙更为细致,他们将天然溶剂通过棉纸渗透到了大理石中,把浸渍其中的盐分吸收出来,恢复大理石的原有色彩。大楼楼道内原先已经斑驳不堪的内墙,建筑师们配制了糯米、大理石粉、石灰粉3种材料的混合涂料,重新粉刷。据说,为配制这一特殊涂料,他们跑遍上海各大粮店,煮了一锅又一锅米饭做实验。还有门厅地面,设计师原先打算用大块大理石,后来发现由于地面沉降,南北高度相差将近20厘米,用大块材料会形成难看的坡度。于是,他们采用上万块很小的大理石细细拼接,既避免了坡度,又同旁边楼梯口原有的地坪风格吻合……

主设计师说:“我们要展示给观者,什么是原先的,什么是新添加上去的,两者不至于混淆,哪里该翻新或保留,也丝毫不含糊。我们的工作是要为大楼的历史意义与现代实用性创造一种和谐的整体感。”新的外滩Bund 18号楼,并不意味着完整再现或模仿大楼原始的风貌。但是新的内装与改造工程都会以追随原建筑精神为基准,新增的设计元素不会破坏原味。修复团队在一连串的分析研究之后,建筑师依据方案设计的资料和信息,界定出原建筑物中需要保留维护的部分,规划出改造方案。

Kokaistudios强调要在大楼历史记忆与新功能之间维持流畅平衡的同时,避免造成新旧文化之间的对立与矛盾,所以他们的工作团队赋予外滩Bund 18大楼更新的意义与生命力,而为了遵照这些标准,开发商已经追加了数额不菲的额外投资。

改造竣工 重新开放

经过整整两年的紧张整修,继外滩3号之后,外滩18号成为外滩改造计划中的第二个完工的昂贵而精致的作品。

“走进那扇外滩最美的铜门,一个同时拥有东西方文化精髓的舞台就在眼前展开。英式混合主义建筑加上摩登室内装修,有序地把历史、文化、时尚和艺术融合为一体。”自2004年11月底改造竣工重新开放以来,位于上海南京东路外滩的时尚新地标&mda sh;———外滩18号一直不乏溢美之词。

整修后的外滩18号,集世界时尚品牌旗舰店、国际著名餐厅、酒吧以及艺术展馆为一身的顶级综合消费楼,世界顶级时尚品牌杰尼亚还把地区总部迁至于此。据悉,目前外滩一带除已对外营业的外滩3号,数幢老大楼都有通过原汁原味的整修,变身顶级综合消费楼的计划。见证了上海沧桑巨变的外滩,将再次呈现令人惊叹的经典魅力。

大楼拥有着修复后的古希腊式的大理石柱和优雅高贵的大厅,一层和二层汇集了世界级高档品牌服装、配饰及珠宝的专门店如Cartier和Zegna,代表着意大利经典咖啡美食的Sibilla Boutique Cafe中国旗舰店和意大利威尼斯玻璃艺术精品店Gabbiani Glass亚洲旗舰店都已入驻,另外Boucheron, Emperor, Aquscutum, Patek Philippe, Ports, Bree, Allan Chiu,Younik等顶级品牌店也都已陆续开幕。

三楼是Zegna企业总部的所在地,也是该公司在全亚洲最大的一个展示空间。

四楼的外滩18号创意中心设定为跨领域的多功能使用空间。8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配上4.5米的天花高度,将是上海最受推崇的展览和派对空间。宽敞的玻璃窗让整个空间享受到充足的光线以及充满魅力的浦江风情,对岸就是陆家嘴的繁荣景观。

五楼中餐厅“滩外楼”经营顶级粤菜为主的中餐厅,聘请对粤菜研究颇有造诣的陶志海先生担任主厨,餐厅的大堂、包房和清酒吧都采用具有中国东方情调的设计,在色调和装饰元素上在古典中融入了现代风格。

六楼及七楼则是法国米其林三星级主厨在中国开的第一家餐厅 “Sens & Bund”,采用简洁流畅的设计,这对世界知名的米其林三星级厨师LAURENT和JACQUES POURCEL双生兄弟,在全世界分设了近十家的分店。如今在上海外滩Bund 18 楼开设的“Sens & Bund”,负责设计的室内设计师I-maadRahmouni,曾经长期担任世界著名设计师Philippe Starck的主要左右手。

七楼“Bar Rouge”的屋顶酒吧,外滩和对岸浦东丽景尽收眼底,每天都有现场DJ设计调整音乐的风格来营造星空下品味人生的浪漫氛围。

获得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

保护亦可与商业利益共存共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2006年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的得奖名单,上海外滩18号在全球36个申报者中脱颖而出,获得杰出大奖,这是年度中国内地唯一的得奖项目。

上海外滩18号项目的成功之处,在于采用了最严谨的技术水准和最高的建筑标准,将中国第一栋外资银行大楼改造为高端的商业大楼,成功地结合国际技术专家及中国当地的专业人员和工匠,融合了最前沿的修复技术及中国建筑的传统。上海外滩18号项目在重新诠释上海现代风貌的同时,也为历史保护建筑在技术层面上建立了新的模范与标准,更证明如此用心的保护亦可与商业利益共存共荣。

专家特别提到,外滩18号的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其目前受欢迎的程度,不仅重新定义了新上海摩登的相貌,在历史建筑保护技术的考量、质量的坚持与商业的成功等方面也建立了新的模范与标准。

二、外滩十八号是什么建筑,是哪个单位,不是歌是真是地址

如果你说的是建筑物,是有的,中山东一路18号,现在是个商场,里面有卡地亚的旗舰店,之类的。

三、外滩十八号是什么地方

外滩十八号,位于上海市外滩南京路口,原为英国渣打银行驻中国的总部。

外滩十八号大楼原来的名字叫麦加利银行大楼,创建于1853年。麦加利银行总部设在英国伦敦,英文名Chartered Bank,是英国皇室特许开展殖民地业务的银行。该行在香港设立分行时,被译作 “渣打银行”。1857年11月在上海设立分行,因第一任总经理的名字叫 “麦加利”,被叫作 “麦加利银行”。

在2006年,有来自亚太11个国家和地区的36个项目提出申请文化遗产保护奖,其中中国地区有8个项目申报,而外滩十八号是中国内地唯一的得奖项目。走进那扇外滩最美的铜门,一个同时拥有东西方文化精髓的舞台就在眼前展开。英式混合主义建筑加上摩登室内装修,有序地把历史、文化、时尚和艺术融合为一体。”

扩展资料:

外滩十八号周围建筑:

1、外滩17号:

现为友邦保险大楼,原为《字林西报》大楼,是上海第一幢高层建筑。《字林西报》创刊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是英国人办的一张英文日报,也是在上海开设最大的新闻出版机构。

《字林西报》起初只是一份4页的英文周报,刊登商贾行情、船期航班等交通信息,后因时常刊登英租界当局的文告、新闻公报,被称为租界工部局的喉舌。1951年停刊。大楼室内有白色大理石地坪、黑色大理石墙面和金色马赛克穹庐顶。

2、外滩19、20号:

现为和平饭店,分为南楼和北楼,南楼原为汇中饭店大楼,北楼原为华懋饭店大楼。汇中饭店是上海现存最古老饭店之一,清咸丰四年(1854年)建造,是上海最豪华的旅馆。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翻新,翻新时,旧中国第一次在建筑物内安装电梯,1965年改为和平饭店南楼;华懋饭店由地产大亨沙逊投资,又名沙逊大厦,被誉为“远东第一楼”,1956年改为和平饭店北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滩十八号 (历史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滩 (上海市黄浦区的黄浦江畔)

四、外滩十八号是什么地方?

外滩十八号是上海市外滩南京路口的顶级综合消费楼。

外滩十八号,位于上海市外滩南京路口,原为英国渣打银行驻中国的总部。原名麦加利银行的外滩十八号,建于1923年。

外滩十八号经过两年整修后的外滩十八号,成为集世界时尚品牌旗舰店、国际著名餐厅、酒吧以及艺术展馆为一身的顶级综合消费楼。十八号大楼拥有着修复后的古希腊式的大理石柱和优雅高贵的大厅。

外滩十八号的布局:

外滩十八号一楼和二楼汇集了世界级奢侈品服饰、配饰及珠宝的专门店,代表着精英人群的消费理念,也让每一个流连于此俯视典雅中庭、眺看璀璨吊灯的客人,瞬间成为徘徊在服饰、珠宝气十足的名利场。

四楼到七楼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饕餮美食及酒吧,五楼及六楼均为世界排名前50的餐厅,七楼的露台更成了上海享受夜生活的必到之处。

外滩十八号,昔日见证过上海外滩荣景的Bund18,如今再度成为这座城市的焦点。它不仅重新定义了上海繁华都会的新面貌,并对历史建筑保护的技术质量考量与商业营销策略等范畴建立了新的模范与标准。

五、上海外滩十八号的位置在哪里?

�0�2 外滩十八号位于中山东一路外白渡桥下。 �0�2�0�2外滩十八号(Bund�0�218)始建于一九二三年, 建筑面积约一万平方米、楼高五层,由英国公和洋行设计, 采文艺复兴时代建筑风格建造,为渣打银行(原称麦加利银行)亚洲总部。 �0�2�0�2�0�2�0�2外滩十八号原建筑拥有前后二幢, 但后幢在一九九四年因开发地产原因遭拆除,一九九五年, 上海市政府将外滩十八号前栋列为市级保护建筑, 而上海珩意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于○二年与上海久事公司签约, 取得大楼经营权并开始进行保护与整修。�0�2 �0�2�0�2�0�2�0�2 为期两年的整修改造工程由意大利Kokaistudios建筑事 务所负责操刀,首席设计师Filippo�0�2 Gabbiani采用全新修复古建筑概念, 将现代设计元素与原来建筑风格自然融合, 希望让参观者能觉得新旧分明却又浑然一体。�0�2 �0�2�0�2�0�2�0�2据了解, 今年共有十一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的卅六个项目申请文化遗产保护奖, 中国有八个项目申报,单上海一地即有外滩九号轮船招商总局大楼、 外滩十八号、虹口区东大名仓库与长宁区陶家宅等五个项目申报, 但最后仅外滩十八号得奖。�0�2

六、外滩十八号 是什么地方

上海享乐新地带外滩十八号 2005-08-01 更新

【太阳报专讯】问我喜欢上海甚麼地方?我一定会答外滩!皆因屹立於黄埔江畔的一列古典建筑群,的确漂亮。近几年还大玩变身,外表怀旧,内�新潮,新旧交融成为吸引游人的蒲点,每次到来都有些开心新发现。新近变身成功就有外滩十八号,可说是继外滩三号後,另一个享乐地带。

外滩十八号(Bund 18)在中山东一路及南京东路交界,隔邻就是AIA中国总部,十分易认。这座历史大楼建於一九二三年,本来是英国渣打银行(网站 - 图片)驻中国的总部,一九五五年银行迁址後,大楼多次易主,先後有上海市家用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上海市机电设备总公司、中波轮船股份公司、上海水产总公司等多个单位进驻。

古建筑新派头

还未进入大楼,单是门口那扇精致的青铜镂花大门,已令人忍不住要举机拍照。看真点,簇新的门牌上原来仍遗留前身渣打银行的英文名字,虽已褪色朦胧一片,但依旧隐约可见。据知大楼还未变身前,足足空置了五年,为保留内�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如窗框、铜门、石柱、石墙等,新业主特意请来威尼斯的古建筑修复专家,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来修建,单是清洗外墙也用上两个月。

入到大楼,还以为自己走进了豪宅,偌大的厅堂有数条古希腊(网站 - 图片)式的大理石柱,但不及天花那两盏红色玻璃吊灯抢眼。吊灯出自意大利(网站 - 图片)名师设计,以全玻璃制造,气派得来又带点时尚。大楼由电梯门至各楼层的指示牌都是红色,据讲是因为对岸的东方明珠塔(网站 - 图片)每当下午两点,塔顶便出现红色光晕,并映照到大楼的厅堂,设计师留意到这个奇特景象,於是便决定以红色作为大楼室内部分主调。

名牌食店驻场

跟去年初开幕的外滩三号一样,变身後的外滩十八号大楼,集购物、饮食及娱乐於一身,七层的建筑,一、二层主要是购物区,分别有Cartier、Ermenegildo Zegna、Patek Philippe等世界级品牌名店坐镇;五至七楼则是餐厅,有供应粤菜的滩外楼、法国(网站 - 图片)餐厅Sens & Bund,以及同样大玩红色主调的酒吧Bar Rouge。至於四楼则是「外滩十八号创意中心」,这�地方大,景观一流,还不定期举行一些特色展览,连英国著名设计师Vivienne Westwood,也将会在这�举行个人展览。

不过最吸引我的,是开张只有几个月的Sibilla Boutique Cafe,全店以海洋蓝为主色调,一�一�都是蓝色的,由於咖啡店就在大堂当眼位置,令大楼又多了种抢眼的色彩。

咖啡店由意大利球队「国际米兰(网站 - 图片)」大老板的儿子Angelo Moratti开设,他将许多意大利的经典咖啡、甜点及小食带到上海,当中必试是数字朱古力,由世界十大顶级西点大师Eric Perez炮制,不同数字代表不同味道,共有二十种味道选择,连香草、四川(网站 - 图片)胡椒味道都有,虽然神奇,但好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