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疫情现在怎么样了
美国总统拜登日前表示,美国新冠疫情已经结束,这番言论引发巨大争议。美国白宫回应说,美国新冠政策没有改变的,会继续与新冠病毒斗争。世界卫生组织就表示,疫情仍未结束。
拜登上周在接受采访时宣称,美国新冠疫情已经结束。美国白宫首席医疗顾问福奇表示,美国目前还没有达到抗击疫情需要的水平,也没有达到与病毒共存的水平,未来仍需为新冠变异病毒做好准备。美国白宫就表示,新冠病毒将持续是一个问题。有官员表示,拜登的言论并不标志着美国防疫政策发生变化,目前也没有解除公共卫生紧急状态。
对于拜登的言论,世界卫生组织也强调疫情仍未结束。世卫发言人沙伊卜指出,新冠疫情虽然终点在望,但仍是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今年有逾一百万人死于新冠病毒。
欧洲药品管理局亦表示,欧洲的新冠疫情仍然持续,呼吁成员国应准备推出疫苗,特别是新一代疫苗,防范新冠病毒在欧洲进一步蔓延。香港卫视综合报道。
二、当前的疫情怎么样
目前国内主要引发疫情的变体已经集中在了两个,一个是BA.5.2,广州、郑州、重庆、新疆的疫情,这个变体都是主要的“罪魁祸首”,而另一个是BF.7,北京、内蒙、广东韶关等地近期出现的疫情,主要的优势毒株则是BF.7。
不管是BA.5.2,还是BF.7,都是奥密克戎iconBA.5的亚变体,BA.5.2曾经是今年上半年引起欧美大流行的优势毒株,而BF.7则是较为新型的亚变体,目前在美国已经占据了9%的感染比例,都是传播性超强,具有较强免疫逃逸性的变体。
目前新冠病毒的变异,已经呈现出了较明显的趋同进化icon趋势,多数的流行变体都在出现了受体结合域上的类似变化,虽然最终在刺突蛋白上形成的突变个数略有差异,但还是非常接近的,这种变异造成的结果就是,病毒的传播性进一步增强, 免疫逃逸能力也出现了增强,这也是导致各地出现相关疫情,比较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样的一些变体,疫情防控难度的加大可想而知,但同时相关研究数据和统计数据也表明,病毒的毒力正在变弱,导致重症和死亡的几率大大降低,这一点还是值得欣慰的,如果能有针对性的疫苗和药物,病毒感染引发的风险,还会进一步降低。密切关注优势传播变异株的毒力变化和导致的重症几率,也是我们在疫情防控中应该重点做好的。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目前国内引发疫情的变异株,与国外的流行毒株有一定的差异性和时间差,现在欧美很多地区,BQ.1以及BQ.1.1变体已经呈现出上升趋势,可能会取代BA.5成为新的冬季优势传播变异株,而在亚洲的新加坡,孟加拉国,印度以及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等地,XBB变体也引发了新的感染浪潮,这样的一些新型变体,具有更强的传播力,会不会在之后引发国内的新发疫情,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当然,这种情况只是一种担忧和推测,而目前全球疫情因为多种变体的出现,到底是会出现一种变体逐渐占据绝对优势,还是出现多地出现不同变体流行的趋势还未可知,无论如何,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做好自己的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少聚集,尽量保持社交距离,还是应该多加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2022-11-11
三、全球疫情又严重了吗
全球疫情又严重了吗:
全球疫情没有又严重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四、今冬全球新冠疫情走势如何?吴尊友最新研判
9月23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其个人微博发文,对今冬全球新冠疫情走势做出研判: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表示,新冠疫情结束曙光已见,呼吁各国继续努力;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美国新冠大流行已经结束;欧盟医管局表示,欧洲新冠疫情尚未结束,将继续加强新冠疫苗接种。这些信息,既让人兴奋,又让人迷惑。究竟全球新冠疫情形势如何?
1. 准确解读,全面理解
世界卫生组织谭德赛总干事传递的信息,让大家看到了战胜新冠的胜利希望,但他的后半句话,应该更为重要,他是在强调全球各国需要继续努力实施新冠防控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发布这一信息的主要依据是,近期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数已经明显下降。
全球新冠死亡人数按照周为单位统计,自2020年3月下旬以来,最低的是在今年5月30日、6月5日、6月13日三个统计节点,连续三周每周的全球新冠死亡人数均低于1万人,波动在8881至9374例死亡。而今年9月5日、9月12日两个统计节点,虽然相比上一周的死亡数呈现下降,但死亡绝对数仍在1万例以上,分别是11836例和10102例。
总体来说,新冠死亡人数呈现明显在下降。自今年4月18日以来,全球每周新冠死亡人数一直控制在2万例以下。而从2020年3月23日至2022年4月11日,新冠的每周死亡人数一直在2万例以上,其中60%以上的每周死亡人数都在5万例以上,最高时突破10万例。与全球五波新冠报告病例数疫情相对应的每周新冠死亡人数峰值分别是第一波2021年1月18日,周死亡数102122例;第二波2021年4月26日,周死亡数95822例;第三波2021年8月23日,周死亡数71339例;第四波2022年2月7日,周死亡数77170例;第五波2022年8月8日,周死亡数17766例。
上述数据说明,新冠对人类的死亡威胁,明显减少。
如果大家把侧重点都放在谭德赛讲话的前半句话,而忽略后半句话,目前显现赢得战胜新冠的胜利曙光,就很难在短期内变为现实。应该理解为,世界卫生组织强调的是全球各国需要继续努力做好新冠防控工作,才能尽早实现结束新冠疫情的愿望。
欧盟医管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日前表示,新冠疫情在欧洲尚未结束,呼吁欧洲各国应继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为应对新一轮疫情做好准备。
中国有句古话曰“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胜利,越要加倍努力。
2. 造成一波波新冠疫情流行的主要动力
决定全球新冠疫情一波一波流行的主要动力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即:病毒变异、人群聚集和流动、环境因素。
从病毒方面来看,病毒的变异,使得其传染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发生了变化,这是造成新一波疫情传播的主要动力之一。
从人群方面来看,人口密集、人员聚集、人员流动频率快、流动范围广,是形成新一波新冠疫情传播的人群动力因素。
从环境来看,主要是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等,影响着新冠的传播流行。
全球新冠第一波疫情发生在2020年的冬季,主要原因是冬季节假日多,造成人群聚集增加和流动增加,同时环境因素又是冬季寒冷,人们聚集在密封、空气流通性不好的室内。
第二波疫情和第三波疫情发生在2021年春末夏初和秋季,主要由变异毒株Delta造成。
第四波疫情跨度较大,发生在2021年冬季至2022年春季,主要是受到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冬季节假日人员聚集增多和流动频繁、以及冬春季寒冷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五波疫情发生在2022年夏季,主要是受到奥密克戎新变异毒株的影响。
3. 今冬疫情形势的三种情景
今冬新冠疫情的趋势还很难判定。不过,疫情走势有三种可能情景。
第一种情景是疫情在当前的形势下继续向好,虽然不大可能在今冬实现新冠疫情结束,但新冠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将继续下降。出现这种情景的可能性比较小,概率不到30%。
第二种情景是维持或小范围波动于当前的疫情状况,即今冬的新冠发病人数每周波动在3万至5万例,每周新冠死亡人数波动在1-2万例之间。出现这种情景的可能性存在,概率约在30%-50%。
第三种情景是今冬将出现全球第六波新冠疫情流行。出现这种情景的可能性比较大,概率约在50%以上。判断依据有三:一是当前的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处于高位水平流行;二是很快进入冬季,即使没有新的变异毒株出现,仅人员聚集和流动,加上冬季环境,就足以将当前的疫情数推向新一波流行;三是根据过去近三年的病毒变异情况来看,还不能排除出现新变异毒株的可能。
尽管出现第三中情景的可能性相对要大一些,但今冬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数,估计不会很大。依据有三:一是全球疫苗接种持续向好,接种率继续不断提高;二是前五波疫情已经造成人群中最弱的那部分人死亡,剩下的部分对新冠的抗击能力相对较强;三是从过去的疫情防控中总结了经验,加上新治疗药物的应用,卫生系统更有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新一轮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