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闹饥荒是几几年

1942年夏到1943年春

从1942年春天开始,河南全省便滴雨未下。成片谷物在禾秆上渐渐枯萎,一场巨大的灾难,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地酝酿着,只是这一切的征兆,都被战争的硝烟暂时掩盖了。1942年的河南,山河破碎,三面环敌,全省半数之地被日军侵占。多灾多难的中原大地,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苦难的岁月。一春无雨,田里的小麦收成不足常年的两成。新中国成立前的河南有“十年九荒”之说,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清楚这意味着又一个荒年的到来。麦收之后,河南已经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秋收成了人们的指望。孰料,那个夏天又是滴雨未下,夏播作物在持续的大旱中枯萎。大旱之后,往往紧跟着蝗灾。这一年的夏秋之交,遮天蔽日的蝗虫席卷河南全省。所过之处,田间秧苗皆被一扫而光。一些临河、依井的良田,原本还能略有收获,这一下却全部葬送蝗虫之口。

二、1942年河南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发生大旱灾,夏秋两季大部绝收。大旱之后,又遇蝗灾。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据估计,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车顶上摔下来)轧而死者无数。

三、1942年河南大灾荒,灾民怎么解决居住问题?

1942年的河南大灾荒,基本上大部分的灾民都逃到了陕西宝鸡这个地方。虽然陕西宝鸡是个小城市,地广人稀人口很稀少,但是这么多河南灾民一下子涌入到宝鸡,就使得宝鸡这个城市突然变得非常拥挤。因为灾民是没有钱买房和建造房屋的,所以他们只能在铁路的两边以及郊区平整的地方搭一些简易的帐篷来居住,这样就形成了很多的贫民窟,很多人称这些帐篷为河南棚子。由于帐篷容易损坏和燃烧,后来很多河南的灾民就开始通过租房和挖窑洞的方式来解决居住的问题。

河南大灾荒发生在1942年到1943年左右,是发生在日本侵华战争时候的饥荒,当时河南的灾荒比较严重,受灾的人数大约在1,200万人左右,而且有一将近20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而且有大约300万人左右离开了河南,逃到陕西一带。当时的领导者国民政府虽然也针对灾情做出了救灾政策,但是由于力度不够,而且受灾的人数非常的多,一时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河南出现大灾荒的基本原因就是战争带来的,因为战争的爆发导致了粮食减产,而且战争期间中日军队对河南的运输业进行了封锁,所以就造成了运输困难,导致了农业区的破坏,而且后来黄河决堤了,使得灾情更加严重了。

而且当年的气温非常高,也很长时间没有下雨,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不该下雨的时候又雨水严重,就导致了很多作物不能存活。而且当时政府的救灾力度非常不够,没有实施很强有力的措施,导致了这一灾情的加重,由于当时战争也需要征收粮食,这就导致大灾荒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