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亨利的资料

欧·亨利(O. Henry 1862~1910年),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SydneyPorter),美国人,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他的创作紧随莫泊桑和契诃夫之后,而又独树一帜,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1862年9月11日,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欧·亨利(O. Henry)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有个名叫格林斯波罗的小镇。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1862年他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父亲是医生。他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他所受教育不多,15岁便开始在药房当学徒,20岁时由于健康原因去得克萨斯州的一个牧场当了两年牧牛人,积累了对西部生活的亲身经验。1884年以后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此后,他在得克萨斯做过不同的工作,包括在奥斯汀银行当出纳员。他还办过一份名为《滚石》的幽默周刊,并在休斯敦一家日报上发表幽默小说和趣闻逸事。1887年,亨利结婚并生了一个女儿。 正当他的生活颇为安定之时,却发生了一件改变他命运的事情。1896年,奥斯汀银行指控他在任职期间盗用资金。他为了躲避受审,逃往洪都拉斯。1897年,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判处5年徒刑。在狱中曾担任药剂师,他创作第一部作品的起因是为了给女儿买圣诞礼物,但基于犯人的身份不敢使用真名,乃用一部法国药典的编者的名字作为笔名,在《麦克吕尔》杂志发表。1901年,因“行为良好”提前获释,来到纽约专事写作。 正当他的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健康状况却开始恶化,于1910年病逝。[1] 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当银行出纳员时,因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为避免审讯,离家流亡中美的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他创作第一部作品的起因是为了给女儿买圣诞礼物,但基于犯人的身份不敢使用真名,乃用一部法国药典的编者的名字作为笔名。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后,开始专门从事写作。 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总使人“感到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也称作《贤人的礼物》)、《带家具出租的房间》、《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以及《二十年后》被编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第八单元30课,课本里同样也对欧亨利本人做了详细的介绍。《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被编入上海九年级语文课本及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一课本。

欧·亨利在大概十年的时间内创作了短篇小说共有300多篇,收入《白菜与国王》(1904)[其唯一一部长篇,作者通过四五条并行的线索,试图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画面,在写法上有它的别致之处。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小说章与章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够紧密,各有独立的内容]、《四百万》(1906)、《西部之心》(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集子,其中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为最著名。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的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他曾以骗子的生活为题材,写了不少短篇小说。作者企图表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里,有不少人就是高级的骗子,成功的骗子。欧·亨利对社会与人生的观察和分析并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较浅薄,但他一生困顿,常与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别出心裁的艺术手法表现他们复杂的感情。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因此,他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如《爱的牺牲》(A Service of Love)、《警察与赞美诗》(The Cop and the Anthem)、《带家具出租的房间》(The Furnished Room)、《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gi)、《最后一片常春藤叶》(The Last Leaf)《二十年之后》等都可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中。 他的文字生动活泼,善于利用双关语、讹音、谐音和旧典新意,妙趣横生,被喻为“含泪的微笑”。他还以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气氛,特别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气氛。 欧·亨利还以擅长结尾闻名遐迩,美国文学界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称奇,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有一种被称为“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艺术风格。欧·亨利把小说的灵魂全都凝聚在结尾部分,让读者在前的似乎是平淡无奇的而又是诙谐风趣的娓娓动听的描述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作者精心设置的迷宫,直到最后,忽如电光一闪,才照亮了先前隐藏着的一切,仿佛在和读者捉迷藏,或者在玩弄障眼法,给读者最后一个惊喜。在欧·亨利之前,其他短篇小说家也已经这样尝试过这种出乎意料的结局。但是欧·亨利对此运用得更为经常,更为自然,也更为纯熟老到。在最后关头揭开了故事中所有设置的悬念,被称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 描写小人物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引人瞩目的内容,其中包含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欧·亨利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深谙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切身感受过统治阶层制定的法律对穷人是如何无情。因此,他把无限的同情都放在穷人一边。在他的笔下,穷人有着纯洁美好的心灵,仁慈善良的品格,真挚深沉的爱情。但是他们却命运多坎,弱小可怜,孤立无援,食不果腹,身无居所,苟延残喘,往往被社会无情地吞噬。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与繁华鼎盛的社会景象相映照,显得格外刺目,其中隐含了作者的愤愤不平。

欧·亨利给美国的短篇小说带来新气息,他的作品因而久享盛名,并具有世界影响。美国自1918年起“欧·亨利纪念奖”,以奖励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说,由此可见其声望之卓著。

在纽约,由于大量佳作出版,他名利双收。他不仅挥霍无度,而且好赌,好酒贪杯。写作的劳累与生活的无节制使他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1907年,欧·亨利再婚。可惜,第二次婚姻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幸福可言。1910年6月3日,他病倒了。两天后,即6月5日,与世长辞,死于肝硬化,年仅48岁。

二、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简介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欧亨利生平简介

世界范围内,有三名杰出的作家被评为短篇小说巨匠,他们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以及美国的欧亨利。

欧亨利,本名叫做威廉·西德尼·波特,欧亨利是他的笔名。他出生于1862年9月11日,在度过了近四十八个春秋后,于1910年6月5日与世长辞。欧亨利的出生并不好,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但是由于父亲生活的无节制和酗酒的恶习,导致了家庭财政常常入不敷出,家境十分贫困,在母亲去世后,欧亨利便改由姑姑和祖母抚养,因为家庭的原因,欧亨利被迫于高中时中断学业,成为药店的学徒工只为养活自己。

欧亨利的一生并不平静,幼年时的困苦、成年后的挫折、爱人的离世、生活困顿给欧亨利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却因为如此,欧亨利也从不平静的生活中获得了许多 灵感 ,这些灵感使他的创作才思泉涌,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成为美国最为有名的短篇小说家。在欧亨利的创作之路上,他的第一任妻子阿索尔·埃斯蒂斯给与了他重大的鼓励。

欧亨利的作品,因其 幽默 的讲述方式,获得了世界的赞美,成为了美国独特的小说家,并成为世界三大小说巨匠之一。

欧亨利的幽默

作为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的开创者,欧亨利备受美国乃至全世界人们的赞誉。欧亨利的小说之所以如此有名,不仅仅因为小说的构思新颖独特,更是因为欧亨利的幽默,一定意义上,欧亨利小说的标志之一便是欧亨利的幽默。

欧亨利的小说常常出现出人意料的结果,欧亨利也常常将幽默和夸张的写作方法融入到他的作品之中,曲折的 故事 情节、幽默的叙事方法、外加上出人意料的结局,这三个要素成为欧亨利小说中不可或缺的。欧亨利的幽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幽默,而是具有更深层涵义的黑色幽默,通过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让人们往往在笑声中不自觉的淌出泪水,引起读者在思想上的强烈共鸣。

在欧亨利的大多作品之中,其黑色幽默一直贯穿始末,这成为欧亨利表达思想的主要表达方式。在欧亨利的主要作品《最后一片落叶》、《警察与赞美诗》中,他均不同程度的运用了黑色幽默的手法,讽刺了社会现象,并通过讽刺来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用“好客”来形容监狱,被捕仅仅是一个美梦的黑色幽默,变相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就连进监狱都能成为美梦,可见现实社会的残酷,通过这样的写作手法,便能让读者深刻解读作者的用意。

欧亨利代表作

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的巨匠之一,欧亨利在他短短的四十八年时光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数量高达三百多篇,被公认为是世界短篇小说高产作家,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如此享誉盛名的一个人,欧亨利代表作以哪种类型的作品为主。

欧亨利的一生文学创作的题材有散文和小说,小说之中又包括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欧亨利代表作的类型以短篇小说为主,这主要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所 决定 的。

第一,从欧亨利创作类型的数量来看,欧亨利虽然创作题材中有散文,但是其数量与小说数量相较来看,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另外欧亨利的所有小说中只有一篇长篇小说《白菜与国王》,而其他的小说皆为短篇小说。

第二,从欧亨利的知名度来源来看,广大读者之所以喜爱欧亨利,大多数是因为对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的喜爱。

那么在三百多篇的作品之中,欧亨利的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落叶》、《麦琪的礼物》、《财神与爱神》、《二十年后》等等。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欧亨利的代表作,主要的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这些作品或者通过生动的描述方式,或者运用了欧亨利式结尾,深深吸引了广大读者,赢得了读者们的喜爱。

第二、这些作品通过故事的描述,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

欧亨利写作风格

世界上有许多的作家,有的功成名就,名垂千古,有的默默无名,直至终老。但不论是上述哪种情况的哪一种作家,在他们的创作道路上,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都会形成专属于他们自己的写作风格。

欧亨利的作品创作,与他个人的亲身经历密不可分,在众多的作品之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欧亨利的影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也是由此而逐渐形成的,其独特的写作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写作的题材和对象的固定化。欧亨利的一生曾去过美国西部,而后重新回到美国大城市生活,所以在欧亨利的写作题材囊括了美国西部的生活、美国大城市的生活,其中以美国大城市的生活为主。而欧亨利本人也并非什么大人物,所以他的写作对象同样大多数也是混迹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第二、欧亨利小说的虽然短小,但其构思极为巧妙,将许多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串联在一起,引人入胜。

第三、欧亨利小说以语言幽默为主要特色,通过幽默的语言技巧,让读者往往泪水含笑,笑中含泪的进行阅读。

第四、欧亨利的小说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这种结局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猜你喜欢:

1.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范文3篇

2. 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简介

3. 2017年河南语文高考试卷

4.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凡卡教学设计

5. 文学家杰克伦敦的简介

三、欧亨利的简介

欧·亨利(英语:O. 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本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笔名欧·亨利,或译欧·憨瑞,美国小说家。

欧·憨瑞的人生十分坎坷,虽出身医师家庭,但幼年家境贫寒,曾想当画家,后曾任药剂生、牧人、厨师、照顾服务员、乐师、歌手、演员、记账士、地政局书记、记者、编辑、银行出纳员等,因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写作,

而后因在银行供职时的账目问题而入狱,服刑期间由于经济困难,以“欧·憨瑞”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情节大多出人意料,故引起广大欢迎。假释后,成为专业的作家。

欧·亨利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

以其众多巧妙、幽默的作品而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成为美国文学独树一帜的极短篇大师,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和“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欧·亨利与居伊·德·莫泊桑和安东·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扩展资料:

欧·亨利的小说最显著、最为人熟知和称道的特点是结尾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他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将某一方面着力描写。这些描写与主题是密切相关的,但并没有触及最重要的事实,最重要的事实只用一两笔带过,读者难以看出他埋下的伏笔。

到故事结尾处,笔锋一转,写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这时,读者再回想一下整个小说,会为欧·亨利的构思的精妙而拍案叫绝。他的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是独具匠心的,但并非挖空心思才想得出来的。

欧·亨利的写作不以任何作家为楷模,但他受到了莫泊桑和马克·吐温的影响。他常读莫泊桑的作品,“欧·亨利式结尾”就是受到莫泊桑的《项链》等极短篇的启发而形成的。

他的幽默和夸张深受当时大量流行的幽默刊物的影响,其中幽默小说和讽刺小说的集大成者就是马克·吐温。他创作时并不考虑什么创作的规矩,怎样想来就怎样写。然而,他的写作始终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供读者消遣”。

也许是出于这个原因,还没有哪位评论家说过欧·亨利曾“深受”某某作家的影响,他的小说才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才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亨利

四、欧亨利简介,欧亨利短篇小说有哪些,名人故事

欧·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

1862年9月11日,欧·亨利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曾当过银行职员、药剂师等。1896年2月,欧·亨利因受到盗用公款的指控入狱,后逃亡洪都拉斯。1898年再次入狱,期间开始发表作品。1902年,欧·亨利移居纽约,成为职业作家。1910年6月5日,欧·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国纽约去世。欧·亨利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1-2]

中文名 欧·亨利(威廉·西德尼·波特)

外文名 O.Henry、William Sidney Porter(后用 William Sydney Porter)

国 籍 美国

出生地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

出生日期 1862年9月11日

逝世日期 1910年6月5日

职 业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成就 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哈格里弗斯的两面性》 短篇小说 1902

《改过自新》 短篇小说 1903

《警察与赞美诗》 短篇小说 1904

《白菜与国王》 小说集 1904

《麦琪的礼物》 短篇小说 1905

《四百万》 小说集 1906

《艺术良心》 短篇小说 1907

《城市之声》 短篇小说集 1908

《最后一片叶子》 短篇小说 1908

《命运之路》短篇小说集 1909

《红毛酋长的赎金》 短篇小说 1910

五、欧亨利作家简介

欧·亨利

欧·亨利是其笔名,原名为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

《财神和爱神》

《麦琪的礼物》

《证券经纪人的浪漫故事》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

《包打听》

《警察与赞美诗》

《爱的牺牲》

《姑娘》

《醉翁之意》

《二十年后》

《小熊约翰·汤姆的返祖现象》

《丛林中的孩子》

《闹剧》

《慈善事业数学讲座》

《几位侦探》

《双料骗子》

《绿色门》

《婚姻手册》

《心与手》

《布莱克·比尔藏身记》

《索利托牧场的卫生学》

《苹果之谜》

《吉米·海斯和缪里尔》

《催眠术家杰甫·彼得斯》

《最后一片叶子》

《华而不实》

《黄雀在后》

《提线木偶》

《五月是个结婚月》

《市政报告》

《没有完的故事》

《比绵塔薄饼》

《公主与美洲狮》

《心理分析与摩天大楼》

《托尼娅的红玫瑰》

《我们选择的道路》

《虎口拔牙》

《刎颈之交》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

《回合之间》

《汽车等待的时候》

《生活的波折》

《女巫的面包》

《信童传情》

《菜单上的春天》

《迷梦》

《各取所需》

《圣罗萨里奥的两位朋友》

《钟摆》

《活期贷款》

《天窗室》

《第三样配料》

《白鸽》

3作品特点

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

欧·亨利

欧·亨利

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

欧·亨利思想的矛盾和他作品的弱点,与他的创作环境有极大关系。即使在他已经成名,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的时候,他的生活也依然经常处于拮据状态。他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我是为面包而写作的”。

欧·亨利的小说通俗易懂,其中无论发生了什么,发生在何处,也无论主人公是何等人物,他的故事写的都是世态人情,并且易有浓郁的美国风味。一般说来,驱使人们行动的欲望和动机是相当复杂的,但是欧·亨利人物的思想相对来说却都比较简单,动机也比较单一,矛盾冲突的中心似乎都是贫与富。这一方面大概因为美国是个平民社会,不存在天生高人一等的贵族阶级,既然金钱面前人人平等,贫富就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此时正值美国内战后的“镀金时代”,拜金主义盛行,坑蒙拐骗样样齐全,贪污泛滥成灾,似乎只人能赚到钱便是成功,并不问问钱的来历是否清白合法,难怪金钱的占有程度便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与欧·亨利同时代的马克·吐温说得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贫穷总是不方便的。但只有在美国,贫穷是耻辱。”欧·亨利笔下的芸芸众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金钱主宰的世界中,他们的处境动机,他们的的喜怒哀乐,大都与金钱的占有有关,所以欧·亨利描绘的世态人情,无论是善是恶,都有某种美国式的单纯。

欧·亨利小说中感人至深的落魄的小人物在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对他人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作出难能可贵的牺牲。为了给丈夫购买一条白金表链作为圣诞礼物,妻子卖掉了一头秀发。而丈夫出于同样的目的,卖掉金表给妻子买了一套发梳。尽管彼此的礼物都失去了使用价值,但他们从中获得的情感是无价的。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年轻画家顽强地活下去,老画家于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青藤叶。他为自己的杰作付出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一个富人已经沦落到挨饿的地步,但他坚持履行自己的一年一度在感恩节请穷朋友吃饭的职责。而刚吃饱饭的穷朋友为了使对方满意,也忠实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他们各自作出牺牲,为的是给他人一点安慰。所有这些都未必称得上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小人物们日常完成的小事,但正在这些小事上,他们达到了善,达到了自己精神境界的至高点。

欧·亨利对恶具有同样的敏感,他把美国这个名利场上的把戏看得十分透彻,那些“丛林中的孩子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巧取豪夺,行的都“丛林法则”。残忍遇到狠毒,小骗碰上大骗,强盗骗子纵然高明,却仍然斗不过金融家,华尔街的经纪人是决不手下留情的,更可悲的是,在这种对财富的角逐中,人们的灵魂受到腐蚀,年轻的姑娘明明在饭馆当出纳员,却偏偏装腔作势,假冒名门望族。忙忙碌碌的经纪人竟然忘了昨夜的新婚,向妻子再一次求婚。在一个金钱万能的世界里,父亲的财神可以在最关键的时刻制造一起交通堵塞,从而使独生子获得求婚的机会,爱神对此只能甘拜下风。

不过,欧·亨利笔下的善与恶并不那么截然分开,泾渭分明,它们之间有着一个广阔的中间地带,其中存在着良心发现,幡然悔悟,重新做人的种种可能性。决定洗手不干的保险箱盗窃犯为了救出不幸把自己反锁在保险库里的孩子,当众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准备着跟警察再去蹲监狱。一个自惭形秽,背弃了情人的男人,毕竟还能尽自己的努力,让青梅竹马的姑娘断了对他的思念,快快活活地去重新开始生活。

欧·亨利的小说在艺术处理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们的“意外结局”。情节的发展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来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结局一般说来是比较令人宽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结局,也常包含着某种光明之处,这就是所谓“带泪的微笑”。像《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这样的悲剧在欧·亨利的笔下是很少发生的。然而,意外的结局不能不经常依赖于某种偶然性,而太多的偶然性又不能不与现实产生距,所以“意外结局”一面使欧·亨利的小说显示得趣味盎然,同时也使它们缺乏深度。

两难的处理和意外的结局往往产生令人啼笑皆非的幽默效果,在欧·亨利的小说中,幽默是贯穿始终的,有的专门是为幽默而幽默的。绑架孩子的歹徒被顽童折磨得苦不堪言,宁可倒贴钱把孩子护送回家。幽默家被近日复一日地制造幽默,竟变成了一个心力交瘁的吸血鬼,最终在殡仪馆的后房中才得以告别尘世的愚蠢,重新恢复了一个正常人的知觉。欧·亨利显然是把自己视为一个幽默家,他在《幽默家自白》中写道:“我的笑话的性质是和善亲切的,绝不流于讽刺,使别人生气。”这句话也适用于欧·亨利本人,他讽刺,但不流于讽刺,他的嘲讽和幽默通常是善意的,有时能令人震惊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谛,如《生活的陀螺》和《钟摆》那样,它们体现了欧·亨利透视生活的能力。欧·亨利的语言本身也充满了夸张和幽默,而幽默能直到淡化事物悲剧性的作用,使大众读者更能接受。

4主要成就

近百年来,欧·亨利的小说在全世界一版再版,始终拥有大量的读者,足见其作品的生命力。1918年,美国设立一年一度的“欧·亨利纪念奖”,专门奖励短篇小说的成就。欧·亨利的名字早已和短篇小说的创作,和小人物的悲喜连在了一起。

5个人评价

欧·亨利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善于捕捉和把握生活中的典型场面,在一个个生活的片断里,处于两难中的主人公必须面对抉择,这时不仅能集中刻画人物心理,也能充分展示生活中固有的矛盾。再加上欧·亨利具有把情节剪裁得恰到好处的本领,因而能在很短的篇幅内达到一种思想与艺术相结合的完美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而这也正是短篇小说成功的关键。

有的外国评论家曾说过:“(欧·亨利的小说)不要真实性,没有道德意识,没有人生哲理。”——不过这种说法被多数评论家所否定。当时有人批评他的“欧·亨利式结尾”读多了就没意思。——不过这种说法也被多数评论家所否定。

有人认为他的小说写的浅薄。有人说:“在欧·亨利的所有小说中 ,找不出一个写得真实的人物。”欧·亨利对自己的小说也不满意,一次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过:“我是个失败的人。我的小说究竟如何呢?老实说,我并不满意。我就害怕人们说我是什么‘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