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阶魔方公式新手入门
三阶魔方公式新手入门:
第一步、做一个白十字;
第二步、第一层公式:右顺、上顺、右逆、上顺、右顺、上顺、上顺、右逆;
第三步、第二层公式:右顺、上顺、右顺、上顺、右逆、上逆、右逆、上逆、右逆;
第四步、第二层公式相反情况:右逆、上逆、右逆、上逆、右逆、上顺、右顺、上顺、右顺;
第五步、第三层公式:右顺、上顺、右逆、上顺、右顺、上顺、上顺、右逆
三阶魔方的技巧:
首先将你的手放在魔方上,然后拿起它。一开始,我们将白色朝上。第一步,是打好魔方的基础,建立起它的骨架。首先是要拼好一个白色的十字架,并且十字架的四个侧棱要和侧面的四个中心块对齐。如上图,有一个白色的十字架,蓝色、橙色两条是对应的。
这个拼十字架的精髓在于先把把四个白色的侧棱,不用按顺序在黄色的一面完成一个十字架(注意是随意地放置,只要把四个白的放在那个黄色的两边就可以了)。
二、三阶魔方公式新手口诀
新手三阶魔方还原口诀具体如下。
1、上右下右逆左顺——交换上面相邻两顶点上的小方块的位置。
2、上左顺下逆下——交换上面对角两顶点上的小方块的位置。
3、上左下左上左左下左左——上面的三个顶点上的小方块角度旋转120度。
4、上左上左上右下右下右——顺次交换三条棱中间的小方块,而保证其他所有小方块不动。由于魔方的中心块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在复原的过程中,是以中心块为参照物的。
扩展资料:1974年,鲁比克教授发明了第一个魔方(当时称作MagicCube),并在1975年获得匈牙利专利号HU170062,但没有申请国际专利。第一批魔方于1977年在布达佩斯的玩具店贩售。与Nichols的魔方不同,鲁比克教授的零件是像卡榫一般互相咬合在一起,不容易因为外力而分开,而且可以以任何材质制作。
三、三阶魔方公式 新手入门
三阶魔方的还原公式有:
1、上顺—右顺—上逆—右逆—上逆—前逆—上顺—前顺。
2、右逆—上逆—前逆—上顺—前顺—右顺。
3、右顺—上顺—右逆—上顺—上顺180°—右顺—右逆。
4、右顺—上顺—右逆—上逆—右逆—前顺—右顺180°—上逆—右逆—上逆— 右顺—上顺—右逆—前逆。
5、右顺—上逆—右顺—上顺—右顺—上顺—右顺—下逆—右逆—上逆—右180° 。
魔方的各个组成部分:
第一个是“中心块”,就是在魔方每个面的最中心的这个小方块,一共有6个,它们身上分别只有一种颜色,也就意味着它是不可以翻转变换的,它的颜色就决定了它所在的面复原后的颜色。比如蓝色中心块就决定了将来复原后,它所在的这个面整个就是蓝色;而红色中心块就决定了将来复原后,它所在这个面整个就是红色。
第二个是“棱块”,顾名思义,就是在棱上的块,一层上有四个棱块,一共12个,它们身上分别有两种颜色,这就意味着它们可以翻转两个角度。比如“蓝橙”棱块,它就会有两种翻转角度,可以是橙色在上面,蓝色在侧面,也可以是蓝色在上面,橙色在侧面。
第三个是“角块”,因为它们在魔方的8个角上,所以,我们称它们为“角块”。“角块”一共有8个,它们身上分别都有三种颜色,这就意味着它们可以翻转三个角度。比如“红绿黄”角块,可以是红色在最上面,也可以绿色在最上面,还可以黄色在最上面,也就是说,它有三个角度。
了解完魔方的各个组成部分后,就要确定两个面,一个是“底面”,另外一个是“顶面”。把魔方平放在桌子上,挨着桌子的面就叫“底面”,跟它对着的上边的面就叫“顶面”。你可以把任意一个面当作“底面”,与它相对的面就是“顶面”。在我的这个教程中,是以白色面为“底面”,与它相对的面,也就是黄色面为“顶面”。简单地来说,白色面始终在下面,黄色面始终在上面。
最后,约定一下本教程中的几个术语。第一个是“拨”,左手的“拨”就是用左手的食指拨一下顶层,让顶层逆时针转动90度;同样的道理,右手的“拨”就是用右手的食指拨一下顶层,让顶层顺时针转动90度。
第二个是“回”,“回”是“拨”的逆动作,左手的“回”就是让顶层顺时针再回来,左手操作起来很不顺手,这就需要右手帮它拨一下。大家可能已经看明白了,左手的“拨”其实就是右手的“回”,左手的“回”就是右手的“拨”。
还有两个就是“上”和“下”,这个就比较简单了,左手右手都是一样的,“上”就是把侧面向上转动90度,“下”就是把侧面向下转动90度。
三阶魔方,即最常见的魔方。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建筑学院厄尔诺·鲁比克教授在1974年发明的。当初他发明魔方,仅仅是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工具。但要使那些小方块可以随意转动而不散开,不仅是个机械难题,这牵涉到木制的轴心,座和榫头等。直到魔方在手时,他将魔方转了几下后,才发现如何把混乱的颜色方块复原竟是个有趣而且困难的问题。鲁比克就决心大量生产这种玩具。魔方发明后不久就风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