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调百病消,中药名方小建中汤,缓解疲劳,增强食欲,赶走疼痛

肚腹冷痛?神疲力乏?体虚气短?心悸心烦?失眠多梦?面黄无华?眩晕?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纳差腹胀?体内湿气重?大便不成型?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梦遗?

这些都是 中焦虚寒、中气不足 所致。通俗点讲,就是脾胃出了问题。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是仓廪之官,负责运化水谷,将人体吃进去的营养物质转化成气血精微,输送到全身来滋养各个器官,以便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若是 脾胃出了问题,就会连累心、肝、肺、肾等身体器官出问题 。

中焦虚寒 ,阳气失于温煦,就会导致 脘腹拘急疼痛、四肢酸麻 。中焦虚寒,化源匮乏,阴阳俱虚,就会导致 肚腹、腰背寒凉酸痛 。 阳气亏虚 ,不足以温养精神,所以会出现 神疲力乏、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眩晕 的情况。 营阴亏虚 ,失于濡润,所以会出现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的情况。 脾胃虚弱 ,运化无权,则会导致 纳差腹胀、面黄无华、水湿聚积、大便不成型 。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中气不足,就会出现 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梦遗 等症。

该症病机虽涉及诸多方面,但总 以中焦虚寒、肝脾失和为首要 。 治宜温补中焦为主,兼以调和肝脾,滋阴和阳,使中气强壮、肝柔脾健、阴阳调和,方可奏效 。

对于这种问题,中医解决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 医圣张仲景调理脾胃第一方——小建中汤 。这个方子出自《伤寒杂病论》,由 桂枝、炙甘草、大枣、芍药、生姜、饴糖 六种中药组成,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且味道甘甜、药性温和,男女老少都适用。

方中 君药为饴糖 。甘温质润入脾,既能益气养脾补虚,还能温中缓急止痛,一药两功,故为君药。

方中 臣药为桂枝、芍药 。桂枝辛温,能温助脾阳,使中气强健,以助桂枝补虚散寒之力。芍药酸苦,一能滋养营阴,二能柔肝缓急以助饴糖止痛之力,三能与桂枝相配,调和营卫、平衡阴阳。

方中 佐药为生姜和大枣 。生姜辛温,助桂枝温胃散寒;大枣甘温,助饴糖补益脾虚。两者合用,既能资生化之源,又能调营卫阴阳。

方中 佐药为炙甘草 ,甘温益气,既助饴糖、桂枝辛甘养阳、益气温中缓急,又合芍药酸甘化阴、柔肝益脾和营,还能调和诸药。

六味配合,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共奏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效。中气健,化源足,肝脾调,阴阳和,里急腹痛、虚劳发热、心悸虚烦自除,故方名“小建中汤” 。

小建中汤由于药性温和,治疗范围广,因此市面上有中成药,可用于 治疗伤寒、脾胃不和、腹部剧痛、心悸烦闷、食欲不佳、免疫力差 等症状。

适用病症有: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慢性肝炎、月经不调、痛经、眩晕、腹痛、梦遗、阴阳气血不调等病症。也可以当做 养生 保健品,用于提升免疫、预防疾病。

吴某,8岁, 口渴喜饮、小便多,血糖无异常 ,患者面色发黄,精神不好,食欲不佳,口唇舌淡,舌苔薄白。综合辩证为脾阳亏虚、运化失常所致。

开方小建中汤, 用药5天,家属反馈孩子口渴、尿多情况减轻 ,效不更方,续用上方15天后,面色转红,食欲变好,精神变好。续用上方2月后,诸症全消,完全恢复正常。停药后回访两年,未见复发。

赵先生,43岁, 头晕眼花、手脚发麻、气虚乏力 ,患者面色灰白,口唇无色,精神差,说话无力,舌质淡,舌苔薄白。自诉 食欲不佳、腹部胀满、腰背冷痛、大便干结 。

综合辩证为脾胃虚寒,开方小建中汤加人参, 用药3天,反馈头晕减轻 ;用药10天,反馈体力增强,精神充足;用药20天,面色红润,食欲佳,手脚灵活,大便正常。用药30天,症状全消,恢复正常。续服上方15天巩固疗效后停药,回访1年,未见复发。

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主治中焦虚寒、虚劳里急证。 桂枝汤 ,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 ,营卫不和证。

小建中汤与理中丸同为温中祛寒之剂。但 理中丸 重在 温中祛寒 、益气健脾; 小建中汤 重在 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加黄芪,则补气之功为著;加当归,则养血之能为旺。具体临床用药,还是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来定。一人一方,对症用药,才能保证效果。

口苦口臭、胃胀反酸,张仲景用这个方子来解决

据相关统计中国胃癌发生率占到全球的百分之五十,在我国本土胃癌发病率是居第二位的肿瘤,仅次于肺癌。由此可见脾胃问题已经成为了国人不得不解决的心头大患。

那么脾胃不好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首先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脾胃虚弱以后,会产生湿邪,产生湿以后,湿邪又会吸收热,由此出现脾胃寒热错杂的表现,中焦寒热错杂,运化失常,口苦口臭、胃胀反酸等情况就出现了。

《伤寒论》作者张仲景有一个方子专门来解决这中焦脾胃的常见问题,这个方子叫做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干姜、黄连、黄芩、炙甘草、人参、大枣。

功效:调和肠胃,降逆止呕。

特别提示:中医选方用药,需经过专业医师辩证以后使用,切勿自己照方抓药,以免贻误病情。

用意:半夏配合干姜,既能解决脾胃有寒或者有湿的情况,如此因为寒湿导致的胃痛、胃胀、消化吸收不好就消失了,且其性辛温能开可助脾升(中医认为脾要升清)。黄连配合黄芩,这两味药能清热解毒,脾胃的炎症它俩能很好解决,同时两者配合,苦寒下行可助胃降(中医认为胃要降浊),浊气脏东西降下去了,口苦口臭反酸等问题也就消失了。就这四味药既解决了脾胃寒热错杂的问题、炎症的问题、还恢复了脾胃的升降。最后再用人参、甘草、大枣来补脾胃的亏虚,相当于强健了脾胃,运化功能自然也就强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脾胃一调百病安,张仲景一个健脾胃的方子,脾胃好,身体才好

经常便秘、口臭难闻、吃饭不香、失眠睡不好?这些是不是你的日常?其实出现这些症状都是脾胃问题惹的祸。由于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不卫生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脾胃出了毛病。

脾胃不好,身体遭殃!

《黄帝内经》中说,“脾胃者,仓廉之官,五味出焉”。如果将人体比喻成一个国家,那么主管粮食仓库的官吏就是脾胃,它为其他器官和生命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是“气血生化之源。在中医看来,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人体需要依靠脾胃来运化水谷,才能将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才得以维持。脾胃 健康 又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如果脾胃出了问题,很容易连累多个器官。

比如当脾胃无法很好消化食物时,各种垃圾就会堆积在肝脏内,影响肝脏的供血和正常运作,容易引起脂肪肝;脾胃虚的人通常肺气虚,更容易患感冒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另外影响肾脏,长期脾虚容易导致肾虚,会表现为盗汗、烦热或手脚冰凉、畏寒怕冷。

脾胃 健康 对人体非常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看自己的脾胃是否 健康 呢?身体好坏,脾胃说了算!5道题自测脾胃 健康

1、面色是否发黄

2、身体是否虚胖

3、口气是否不清

4、大便是否溏泄

5、上腹是否胀满

如果发现自己脾胃虚弱,我们还可以通过张仲景的一个著名方子来调理。张仲景名方—— 小建中汤 。

在东汉末年动乱的时代,人们饥不饱食,很多人都存在脾胃虚弱的问题。张仲景看到苍生疾苦,于是写下一个方子,那就是由六味药组成的小建中汤。小建中汤由桂枝、甘草、大枣、白芍、生姜、饴糖这六味药组成,在服用时用水煎然后取汁,再兑入饴糖,用文火加热慢慢溶化,分2次温服。

那么这个方子适合哪些人群呢?

1.白瘦:体型消瘦,肌肉不发达或萎缩;年轻时皮肤白皙而细腻,中年以后皮肤干枯发黄;头发黄细软、稀少。

2.易饥:容易饥饿,一吃就饱,食量小,进食慢,好甜食。

3.易烦躁:性格比较开朗,但容易烦躁,容易激惹,特别在饥饿时。

4.易疲劳:容易疲劳,易肢体酸痛等;易心悸、出汗。

5.腹痛便结:容易腹痛,大便干结,甚至如栗状。

6.脉缓舌嫩:脉缓无力,心律不快;舌质柔嫩,舌苔薄白。

以下病证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以慢性腹痛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下垂、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胃肠神经症、慢性腹膜炎等。

2.以便秘为表现的疾病,如习惯性便秘、婴幼儿便秘、不完全性肠梗阻、结肠冗长、巨结肠病等。

3.以消瘦、面色黄、食欲不振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黄疸等。

4.以腹痛、紫癜为表现的疾病,如过敏性紫癜。

5.以消瘦、乏力为表现的疾病,如低血压、低体重、低血糖、贫血、失眠症、神经衰弱等。

6.以疼痛为表现的疾病,如消瘦女性的乳腺小叶增生疼痛、痛经等。

7.消瘦、面色苍白小儿的低体重、营养不良、食欲不振、贫血、神经性尿频、头痛等。

脾胃一调百病安,如果发现自己的脾胃不好,一定要注意调理,脾胃好了,身体自然健 健康 康!

这个药方只有5味药,专调脾胃虚寒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个药方,只有5味药,专门调理脾胃虚寒。这个药方出自宋代官方医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后来在这个药方基础上加了一味附子。出自东汉大医张仲景之手,张仲景生活的年代,由于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老百姓忍冻挨饿,又饿又冷就出现了脾胃病。所以张仲景特别注重对脾胃的调养,这个方子就是专门用来调理脾胃虚寒的。

【方药组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附子(制)。

1、干姜和附子

干姜和附子辛温,两者联手,把脾胃里的寒气散出去,再把脾胃暖起来。干姜的主战场在脾胃,附子就厉害了,喜欢走窜,它可以从脾胃一直暖到肾,所以,这个药方可以脾肾并治。

2、甘草

暖胃就像在一个又潮又冷的屋子里生火,干姜和附子的作用就是生火,但是光有火,没有柴不行啊,否则,这个火烧不长久。

这时候,甘草的作用就显现了,甘草性子缓,不急不躁,有了它,就像不断地往火堆里不断地添柴,可以让火一直烧下去,得以继续温暖房间。

我们开方子时,喜欢把这三味药一起搭配,干姜、甘草可削减附子的毒性,干姜、附子有了甘草,则药力更猛且持久。

3、党参和白术

党参和白术可以为我们的脾胃提供营养支持,对中医有点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脾在五行中属土,土地肥沃,土地有营养,那农作物才能长得好。

可别小看了白术,白术不仅是补脾高手,也是祛湿的高手。脾胃有了寒气,必然会影响脾运化水湿的能力,身体里的水液运化不出去,慢慢地就成了水湿,这时恰好需要白术排水湿。

虽然我们早已过了那个饥寒交迫的年代,但是脾胃虚寒的人依然非常的多。常言道,十人九寒。十个人里边,差不多有九个是虚寒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最主要的是大家经常吃冰箱里刚拿出来的水果、雪糕等。另外现在空调已经普及了,无论家里、商场、公交和地铁以及办公室,处处是空调,稍不留神,寒气就会长驱直入,侵袭我们的胃部。

最后来说说【脾胃虚寒的几点表现】:

第一、怕冷

脾胃虚寒的人怕冷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怕冷,手脚总是冰凉冰凉的,脾主四肢嘛,脾胃虚寒,四肢自然暖不起来。

大家可以伸出手来摸摸自己的肚子,非常的柔软,如果你的肚子摸上去有点凉,说明你的脾胃是虚寒的,如果发硬,说明脾胃寒湿已经很重了。

第二、容易腹泻

脾胃虚寒的人,不能吃凉的,不能吹冷风,否则就会拉肚子。脾胃已经十分虚弱了,又受了寒,就要闹情绪,就彻底不工作了。当脾胃里的食物不能往上升清的时候,它就要转而往下走,就是腹泻了。

第三、容易胃痛

脾胃虚寒的人,胃痛起来的时候,喝点热水或者用暖水袋暖一下,就会感觉好一些,这就是虚寒性胃痛。女性朋友还会痛经。

第四、没完没了的上火

脾胃都虚寒了,为什么还偏偏容易上火,这事就奇怪了。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曾提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身体有了火气,这本身是可以引到下面,去温暖我们的手脚。可是脾胃太寒了,像一块冰一样横亘在那里,这团火下不去,只好往上走了。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那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第五、尿频,小便清长

像这样的情况,一开始可能是脾胃虚寒,脾胃没有火力把水湿蒸发掉,水湿自己找了个出口,从身体的下窍排出来了。到后面肾脏也会受到连累,慢慢地发展为脾肾两虚。

第六、脾胃虚寒的人也是会便秘

因为身体缺乏阳气,不能蒸腾气化,津液无法很好地输布,肠道会因为缺少津液的润滑而变得干涩,在排大便的时候很困难。

第七、舌苔是淡白的

舌头看起来滑滑嫩嫩的,因为水液代谢不出去,这也是寒的表现。如果舌苔发黄,那就是有热,就不能用这个方子了。

虚寒体质的调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多久呢?直到怕冷、腹泻或者便秘等等这些问题得到改善为止。关于脾胃虚寒的症状,您占几条呢?大家都可以留言说说。

感谢关注@买氏外治传承工作室 每天学点中医 健康 养生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