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月13日是“开斋节”,哪些人会过开斋节?

在5月有很多的节日,很多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对于5月特别期待,因为5月1上来就是一个小长假。但是其实5月还是有很多节日是值得大家去关注的,首先就是5月22号他是汶川地震的纪念日,另外同时也是护士节。而且在5月13日这一天,这个节日它叫做开斋节。

值得大家去关注

对于这个节日并不是诉说所有的人都要去过这个节日的,对于沙特这个国家来说的话,他们在这一天一定要去过这样的一个开斋节。并且根据当地的伊斯兰教这个教法的规定,像这样的开斋节,必须要在5月11日的月亮落山之后要无法观测到新月牙,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开开斋。并且最高法院他们在开斋节的这一天,也会向国王或者是一些王室进行问候。

伊斯兰教教法的规定

并且在开斋节的这一天对于这些伊斯兰教的教徒来说,或者是对于沙特这个国家来说是非常有重要意义的一个节日。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可能在此之前并没有听说过这个节日或者是听说过这个节日。但是并不是了解到底该怎么过这样的一个节日,或者是哪些人会过这样的节日。其实对于信仰一些伊斯兰教的人来说的话都会选择过开斋节,并且在开斋节的时候也是根据当地的一些军训或者是一些相关的信息进行准备。

信仰伊斯兰教的人

一些清真寺以及一些穆斯林他们的群众在进行一些聚会或者是常规的一些开斋节的礼仪或者是一些相应的步骤,但是由于疫情方面的原因,所以也是要进行相应的疫情防控等这些方面进行相应的要求。在进行开斋节的过程中要进行一些教务指导的工作,才能够有效的去控制像这样的大型聚会活动,并且还要维护好当地的一些现场的秩序。

二、5月13日是开斋节,这一天标志着什么?

      开斋节是伊斯兰宗教节日,在伊斯兰,九月斋戒后的第二十九天,如果当天看到新月,那么第二天将庆祝开斋节,否则开斋节将推迟一天,开斋节在国内开斋节又称“肉节”。

     开斋节是两个主要的伊斯兰教节日之一。它在伊斯兰历的十月一日,穆斯林斋月(九月)斋戒,斋月最后一天找新月,斋月第二天斋戒,这天就是开斋节;如果没有新月,禁食会继续,节日会推迟,一般不超过3天。关于开斋节相关习俗,过节第一天,家家户户早早起床,打扫室内外、医院内外、巷道内的厕所,给人一种干净、舒适、愉悦的感觉,成年的回族穆斯林要洗漱洗澡。男女老少都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孩子们也洗脸梳头。穆斯林聚集的清真寺也会在节日前进行翻新和清洁。在一些地方,专门悬挂巨大的水平标志和庆祝开斋节的彩灯。早上8点以后有的地方会敲响仪式的钟声,有的地方会念三遍“穗儿”,穆斯林们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给清真寺带来小毯子或毛毯。有些地方因为参加仪式的穆斯林太多,清真寺容纳不下,所以选择了另外一个平坦、宽敞、干净的地方。阿訇宣布仪式开始时,群众放下毯子或小祈祷垫,脱掉鞋子,向圣地麦加神庙的天房方向膜拜,完成对命运的膜拜。

       正如中国许多传统节日一样,伊斯兰开斋节也是人们对于精神向往的寄托。它表达出人们对真主的崇敬,富人们会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施舍那些需要精神或者物质上的援助的人们。他们觉得在真主的指引下人们将会生活在绿荫下。国内许多青年也会借此节日举办婚礼。

三、回族的传统节日 回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导读:在中多个少数民族中,对回族的印象还是很深的,回族的服饰和食物有一定了解,关于回族的传统节日也略知一二,那么回族有哪些传统节日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回族节日和风俗习惯介绍,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吧。

回族的传统节日

开斋节

在伊斯兰教历的九月举行。斋戒期满,十月一日为开斋节。这天,男性穆斯林凡年满12岁以上的多数到清真寺聚会、礼拜、互道“色兰”举行大团拜,然后,各自到坟地为祖先举行祈祷。上坟一毕,亲朋邻里相互祝贺,家家炸油香、馓子等传统食品互相馈送。古尔邦节 阿语意为“献牲”。节日在开斋后七十天,即伊历十二月九日。届时,除往清真寺参加“会礼”(集体礼拜)外,有条件的`人家还要宰杀牛羊,将肉分送亲朋邻里。

古尔邦节

又叫宰牲节,在每年的斋月后70天举行,即伊历12月10日。古尔邦节源于宗教典故:相传古代阿拉伯圣祖易卜拉欣年老无子,他向“安拉”许愿,如晚年得子,愿将爱子杀死以祀礼,后来他果然晚年得到了一个儿子,“安拉”为考验他的忠诚而令他还愿,他虽悲痛万分但仍举刀砍向儿子,“安拉”及时制止了他,并送给他一只羊替为祭品。从此以后,穆斯林们每到这一天都要宰牲献祭,以示效仿易卜拉欣忠于“安拉”。而宰杀后的牲畜肉是不能出售的。也不能独家享用,要把一部分献送给村里的清真寺,一部分送给邻舍、亲友及村里的穷人,只剩余一小部分自己准备家宴。

圣纪节

是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节日。传说穆罕默德诞辰和逝世都在伊历3月12日这一天,这一天也就成为穆斯林们缅怀和纪念这位伟人的节日,圣纪节也称为“圣诞节”。为了更广泛传扬“穆圣”的丰功及精神,巍山21个回族村过圣纪节的时间并不一致,而是前后相继,在回历3月前后,一村过了一村过。每个村举行圣纪节时,全村村民都会聚于清真寺,听“吾师台”讲读《古兰经》,讲穆罕默德的传教精神,鼓励回民们团结进取、艰苦创业。这一天,全村老少都身着节日盛装,其他回族村也都派出代表到该村庆贺。

回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

服饰

由于散居的原因,使回族在服饰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礼拜帽,一般是用白布制作,式样为无檐小圆帽,也有戴黑色的,最初是作礼拜时戴,现在已成为民族标志,平日也随处可见。回族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只把脸露在外面,根据年龄的不同,选用的颜色有所不同,姑娘用绿色的,中年用青色的,老年用白色的。

饮食

回族分布较广,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宁夏回族偏爱面食,喜食面条、面片,还喜食调和饭。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喜爱的特殊食品,是节日馈赠亲友不可少的。民间特色食品有酿皮、拉面、大卤面、肉炒面、豆腐脑、牛头杂碎、臊子面等。多数人家常年备有发酵面,供随时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习惯饮用奶茶。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类,如北方产的青鱼、链鱼、蝗鱼等。鸽子在甘肃地区的回族中被认为是圣鸟,可以饲养,但不轻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征得伊玛目(宗教职业者)同意,可作补品食用。回族长于以煎、炒、烩、炸、爆、烤等各种烹调技法,风味迥异的清真菜肴中,既有用发菜、枸杞、牛羊蹄筋、鸡鸭海鲜等为主要原料,作工精细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贵品种,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区的回族民间还喜食腌菜。回族饮料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忌讳在人饮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饮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宁夏回族还饮用八宝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万盛马糕点、羊筋菜、金凤扒鸡、翁子汤圆和绿豆皮等。青海省西宁市,回族著名的万盛马糕点影响很大。河北石家庄的金凤扒鸡、保定的马家卤鸡和白运章包子,辽宁沈阳市的马家烧麦,义县的伊斯兰烧饼,陕西的牛羊肉泡馍,湖南常德市的翁子汤圆、绿豆皮、牛肉米粉在当地都很有名气。盛行于宁夏南部的清真筵席菜五罗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儿圆等套菜驰名全国。“五罗"是指五种炒菜同时上齐,“四海"是指四种带汤汁的菜肴一次上桌。“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儿圆"分别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谥美之词。

禁忌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