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的内容简介?
电影《八佰》是根据抗日期间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改编的影片,影片初始,我们看到的是士气低迷、组织涣散的军队走在田野中,被战争破坏了的上海,配上几声苍凉的鸦叫声,奠定了这部影片的基调必然悲凉凄惨的。我想结合史实来分析一下题主的问题。
一、历史上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
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结束。淞沪会战又是怎样的战役呢?历史书上只能用形容词形容一下淞沪会战的惨烈,数据倒是可以直观地印证一下这场战役的悲壮与绝望——我国军80万人对战日军20万人,国军宣布伤亡30万人,日军宣布伤亡4万余人,这意味着什么呢?大家能感受到吗?日军的攻势难以抵挡,但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
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参战的八百壮士(实际是423人)抵住了日军的多次进攻,这次保卫战的成功,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
二、八百壮士为什么不撤退非要死守?
其实了解了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历史背景,就不难回答这个问题了。(抛去老蒋的私心,说电影里想要表达的)
我泱泱中华,被外敌欺辱,哀鸿遍野,满目疮痍,退?要退到哪里去?
电影里对当时国人的状态表现得很清楚,要么抵触,要么主张放弃,要么冷眼旁观,大家匆匆忙忙,但只是在顾自己。这样的状态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国人的家国意识需要被唤起。而军人,是唤醒国人的先行力量。
电影中,郑凯扮演的陈树生绑着手榴弹纵身跃下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留给母亲的白衣上写着八个大字,“舍身取义,儿所愿也”。陈树生敢死队般的举动并不是个例,士兵们没有退缩,而是纷纷效仿,最终将敌人逼退。团长谢晋元,带兵死守四行仓库,电影里将他的结局改写成倒在离租借仅几步之遥的苏州桥上,他虽然倒下了,却维护了整个民族的尊严和体面。
军人保卫家国,为国牺牲,是责任使然,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中牺牲的军人们,生前誓死捍卫国家尊严,舍身取义的精神,唤醒了学生、普通民众、甚至是黑帮小弟,他们抢着要把电话送到桥对岸的仓库,数次失败后,黑帮小弟刀子请愿:“沪江堂,小辈,刀子请愿”,削了拇指按上红手印后就往桥上冲,中弹也不回头,让人泪目。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三、结语
任何国家,在民族存亡之际,都有舍身取义为国为家之人,有自私自利做他人走狗之辈,有冷眼旁观见风使舵的二鬼子,民族大义当前,可否团结一致?鲁迅先生口诛笔伐,想要通过笔杆子唤醒麻木的国人,军人死守阵地,是命令使然,亦是心底呐喊,国不在,家何在?
《八佰》(四行仓库保卫战)到底击杀了多少日本士兵?
四行仓库保卫战底击杀了日军200多人。
谢晋元在中国国军军营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中国国军共为四百二十名,撤退时为三百七十七人,其中除有十余名已殉难外,余者受伤入医院治疗中。
这一役,中国国军军坚守最后阵地,力战四日夜,击退日军六次围攻,日军死约200余,中国国军军伤亡37人,营长杨瑞符少校弹穿左胸,负重伤。杨瑞符弹穿腿部。
扩展资料:
参加这场保卫战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524团第1营将士,被称为“八百壮士”(又称四行孤军),实际四百余人,他们抵住日本军多番进攻,掩护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及其他国民革命军向西撤退。保卫战成功振奋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士气。
四行仓库与上海公共租界只相隔一条苏州河,因此整个战斗展现在西方世界面前,进一步吸引国际社会注意,然而没有如蒋中正期望给中国抗日战争带来实质的国际支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行仓库保卫战
四行仓库电影叫什么
有关四行仓库的电影叫《八佰》。
四行仓库位于我国上海苏州河北岸,历史上,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
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他们抵住了日军的多番进攻,掩护国民革命军八十八师及其他国民革命军向西撤退。”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
《八佰》的评价:
不同于以往同类型的影片,《八佰》没有男女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所有人又都是配角。从片名开始,导演就将焦点设定在“人”身上“古时行军,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百人为佰”。
人,才是最重要的。该片从人性出发,既描绘了投身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也刻画了怕死畏战的普通人。
一部讲述谢晋元坚守四行仓库的电影
电影的名字叫做《八百壮士》。
《八百壮士》是丁善玺执导的剧情影片,于1975年上映,柯俊雄、林青霞等主演。
剧情简介: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国民党八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为牵制日军,掩护国民党军队后撤,率领四八零青年军官号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达三个月之久,军人英勇杀敌,女童子军杨惠敏(林青霞饰)冒着生命危险给守军输送食物、医药等物资和国旗,当牵制任务完成,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
扩展资料:
影片评价
就影片本身而言,明星云集的电影,自然带入了浓厚的商业气氛。但就历史本身来说,无论是八百壮士的史诗壮举,还是电影中那激越的雄魂,都是我辈当顶礼致敬的楷模。
此片曾经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如1976年在韩国首都汉城第22届亚太电影节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