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是什么做的
墨水是以松为基本原料,首先掺入松香、松烟等其他原料,然后经过压磨、晾干、挫边、点烟、和料、描金、装盒等工序精制而成。
成品具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色泽黑润、坚而有光、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及防腐防蛀等特点。
墨水配方的基本成分:染料5%-25%,成膜剂5%-15%,溶剂30%-60%,分散剂5%-20%,其他助剂2%-10%。染料的作用是赋予油墨足够的颜色深度,圆珠笔油墨中所用染料可分为油溶性染料和醇溶性染料。成膜剂是可擦性圆珠笔用油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能在纸张表面均匀成膜并作为染料的载体。溶剂的作用在于溶解染料、成膜剂并与各类助剂相溶,提供一定的流动性,还要有挥发性,在书写过程中能有效控制干燥速度。分散剂可降低油墨和纸张表面的粘附性,使油墨书写到纸张表面时在一定时间内具有可擦性,分散剂还可以保持油墨的书写流利性和长期稳定性。
墨水的成分?
1、染料:如起主色作用的酸性墨水蓝、起调色作用的酸性大红。
2、稳定剂,如硫酸。
3、防腐剂,如苯酚、亚砷酸酐等。
4、润湿剂,如甘油、乙二醇等。
5、溶剂,主要为经过处理的水。
墨水原料中所含有机物等物质,在潮湿环境下容易腐烂、长霉,为防止腐烂常加苯酚或五氯酚钠等药剂为防腐剂。
扩展资料:
人们常用“喝墨水”的多少来形容一个人学问的多少,而在古代“喝墨水”却是一种罚规,其来历是这样的:我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曾多次变更。汉武帝时,经董仲舒等官吏推荐,经过考核,方能担任官职,称之为“察举”。
但由于徇私舞弊之风日甚,被荐者往往名不副实。北齐朝廷为了警戒那些胸无点墨之徒,下过一道命令,考试时对“成绩滥劣”者一律罚喝墨水,喝墨水的多少视其成绩的低劣程度而定,这就是“喝墨水”的来历。
自此以后,好几个朝代沿用这个罚规。梁武帝时期曾明确规定:“差谬者罚饮墨汁一斗”。隋朝设科举后又规定对试卷上“书迹滥恶者,饮墨水一升”。一直到北宋时期,这种古怪的罚规仍没有废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喝墨水
中性笔墨水的成分是什么?
中性笔墨水的成分是色基颜料(如优质乙炔碳黑)、加上一些辅料和分散剂(如聚丙烯酸盐类、马来酸钠和烯烃的共聚物、磺基琥珀酸类、聚氧乙烯(芳基)醚类等)、增稠剂(如天然胶质物的淀粉、糊精、动植物胶类及合成树脂类、丙烯酸类)、润滑剂(如大分子量的润滑剂或润滑脂)。
一、色剂颜料
中性墨水所用的色基颜料粒度必须极细,要用接近于纳米级原料(如优质乙炔碳黑),所用色基染料、辅料必须能完全互溶,避免气泡、粒子凝聚体的形成,在选择原料时必须充分注意。
二、分散剂
分散剂的选择,首要条件是能使颜料被分散介质润湿,使分散剂吸附在粒子表面,降低表面能。用于水系的分散剂多数是分子量为几千且表面性能小的活性剂,如聚丙烯酸盐类、马来酸钠和烯烃的共聚物、磺基琥珀酸类、聚氧乙烯(芳基)醚类等。
三、增稠剂
一般的增稠剂很多,以天然的胶质物和化学有机合成物为常用,如天然胶质物的淀粉、糊精、动植物胶类及合成树脂类、丙烯酸类型都有较好的假缩性和拉丝性能,很有利于研制有特殊性能要求的墨水。
但选配是有难度的,有的对温度性能差,有的冻融稳定不佳,有的在粒子表面使颗粒膨胀产生软凝聚等。
四、润滑剂
润滑剂的加人是降低球珠与座体间的摩擦,使动能损失到最小,以得到更舒适的书写手感。解决墨水的润滑性问题,同样是一个系统的综合辅配。其特点是要有较大极性的助剂、溶剂作保证,同时要做好表面活性与润滑剂的合理配合。
扩展资料
中性笔起源于日本,尾端锂基酯用于封存墨管内中性墨水的有机材料,优秀的锂基酯使中性笔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仍可保持良好的保湿密封,防止墨水蒸发或倒流溢出。
中性墨水笔虽同属圆珠笔类产品,其书写原理、笔头结构、加工工艺等与传统的油性圆珠笔大同小异,目前国际上有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等国生产中性墨水,以日本的为最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