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几月到几月?

在中国,春季是3月到5月,夏季是6月到8月,秋季是9月到11月,冬季是12月到2月。

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有降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扩展资料

饮食平衡

春季天气逐渐变暖,此时阳气升发,饮食要以清淡平和,营养丰富为宜,同时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避免多吃油腻、辛辣、油炸食物,这些食物难消化,会加重胃和肝脏的负担。此外多食新鲜时令水果。

春季肝功能旺盛,酸味食品使肝气更加旺盛,导致脾胃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而甜味食品能够增强脾胃之气,有益健康。因此,春季饮食要增甘减酸,甜味食品中,大枣是不错的选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天

从节气意义上讲,我国春季的开始是什么时候?

二十四节气是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特定节令。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首节气就是立春,通常在农历2月2日至5日之间,那么从节气意义上讲,我国的春季是从立春开始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古代农耕女织决定的:立春是24节气的开始,也是春季的开始,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共计8个节气,中国二十四节气是比较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我国古代是农业农耕为主的国家,农耕对天气时节的把握要非常的准确,错过了时节就错过了农耕种植的时间,从这天开始,农民就要开始准备一年的耕作了。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

二、气温气候的变化:从立春开始,大地温度逐渐开始回升,万物开始复苏,在我国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春天的到来,温度升高,小草开始发芽,池塘边的柳条也抽出了新叶,因为我国南北地区跨度比较大,此时北方地区,刚刚进入春天的前奏,气温回升的不明显,万物尚待复苏。

三、与天文学、天支地干、阴阳八卦联系在一起:立春是干支历的岁始,古代人们通过观察星像,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从这时开始春季就开始了。廿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因为我国幅员辽阔,为了更好的农业生产,从气象学上有对春季的定义,即:即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入春季,当温度高于22℃时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综上所述,从二十四节气首节立春开始,我国就进入了春季。

春天是哪几个月份

北半球的春季为3月、4月和5月;南半球的春季为9月、10月和11月。

从节气意义上讲,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在欧美,春季从中国的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在爱尔兰,2月~4月被定为春季。

北半球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半球则是相反,即北半球夏季是其为冬季,北半球秋季时,其为春季。

扩展资料

气候:

在春季,地球的北半球(3-5月)或南半球(9-11月)开始倾向太阳,受到越来越多的太阳光直射,因而气温开始升高。

随着冰雪消融,河流水位上涨。春季植物开始发芽生长,许多鲜花开放。冬眠的动物苏醒,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孵化,鸟类开始迁徙,离开越冬地向繁殖地进发。

许多动物在这段时间里发情,因此中国也将春季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季气温和生物界的变化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也有影响。

由于热空气开始北移,而冷空气还往往依然徘徊,此外土地、水域与空气温度上升的速度不同,春季在地球上许多地方是最多雨的季节。在中国江南地区有著名的梅雨,在欧洲时常有很强的风暴,在北美洲往往出现龙卷风。

天文:

地球赤道与其公转轨道交角是四季更迭的根本原因。春季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逐渐北移,春分之后越过赤道,太阳直射北半球。

在春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由近渐远。每年的1月3日左右地球距离太阳最近。从黄道平面看来,太阳位于宝瓶座、双鱼座、白羊座的背景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季

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于什么时期

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在此期间,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迅速,此外,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增长。

扩展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又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进入19世纪20年代,大批民族工业或被外资控制兼并,或因产品竞争力弱而亏损闭歇。

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说明,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的影响,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五四运动爆发、中共成立,为以后中国从旧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提供了阶级基础。

也促使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发展成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斗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族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