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上海职工平均工资多少
2022年度上海的平均工资需要下一年才能统计出来,根据目前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上海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的平均年薪为149377元,比2018年多了9107元,增长了6.4%,上海城镇私营单位职工的平均年薪是64226元,比2018年多了7170元,增长12.6%,上海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年薪为114962元,比2018年多了9786元,增长了9.3%,平均个人月工资为9580元。 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上海平均工资为:年平均工资78045元,月平均工资为6504元,比上年增长9.5%。1、年平均工资:78045元;2、月平均工资:6504元;3、增长率:9.5%。扩展资料上海虽然收入高消费也高支出大约为4000元/月,其中包括租房和基本生活开支。国家统计局2018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上海、北京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3万元。其中上海以32612元居全国首位。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0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其中,上半年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1321元,是全国人均消费支出最多的地区。根据近期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显示,上海的数字经济指标评分为89.0分,超越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排名全国第一。
二、上海市社会平均工资2022
一、确定社会保险费基数的上、下限
根据上海市社会保险缴费相关规定,职工个人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上限和下限,按照 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和60%确定。
2022 年 7月1日起的 社保缴费基数上限 : 11396元*300%= 34188 元 。
2022年7月1日起的社保缴费下限: 11396元*60%=6838元。 (备注: 考虑到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减轻企业负担,本市社保缴费基数的下限按照2020年、2021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算术平均值的60%确定,自2022年7月1日起调整为6520元/月。 )
计算公式:[(1 0338*60%)+(11396*60%)]/2=6520元
二、确定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的上、下限
根据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缴费相关规定,职工和用人单位均需缴纳住房公积金费用,即职工每月公积金账户存入的金额为其缴费基数的2倍。本市职工和用人单位的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以本市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为标准; 下限以本市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 。 同时,2022年7月1日起住房公积金按照职工本人和单位各7%的缴存比例计算。
20 22 年 7月1日起 公积金缴费上限 : 11396元*300%*7%*2倍= 4786 元 。
20 22 年 7月1日起 公积金缴费下限 : 2590 元 *7%*2倍=362 元 。
三、上海平均工资标准2022
法律分析:2019年上海的常住人口为2428.14万人。上海2019年GDP为38155.32 亿元,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城市中排名第一,人均GDP为15.73万元。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14962元,比2018年增加9786元,增长9.3%。也就是说,上海的平均月工资为9580元。
但是分项来看,2019年上海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49377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4226元。那么如果看私营单位的话,人均月工资也只有5352元。根据一份上海市薪资水平的报告数据看,对276121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月工资超3万的,占比仅有3.1%。
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二条 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四、上海平均薪资是多少
法律分析:2022年度上海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0338元/月。平均工资,是一项反映工资总体水平的指标,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不同于每一个人的具体工资水平。由于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指导线的制定均会参考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物价水平等因素,因此,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涨幅双双缩小,也凸显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未来中国的工资水平涨幅将继续下降。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就指出,综合经济增长、企业经营业绩、最低工资标准和劳动力供给等因素对工资的影响,可以认为中国的工资水平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像前几年那样大幅度增长,但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工资水平仍将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