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戏曲叫什么剧?
昆曲、扬剧、锡剧、淮剧、淮海戏、通剧、苏剧、丹剧、丁丁腔、淮红剧、海门山歌剧一般是昆曲。
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声音行腔
昆剧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在历尽了艰辛困苦之后,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紧密关系,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水磨腔”。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细曲”)中,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即将4/4拍的曲调放慢成8/4,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
相对而言,北曲的声情偏于跌宕豪爽,跳跃性强。它使用七声音阶和南曲用五声音阶(基本上不用半音)不同,但在昆山腔的长期吸收北曲演唱过程中,原来北曲的特性也渐渐被溶化成为“南曲化”的演唱风格,因此在昆剧演出剧目中,北曲既有成套的使用,也有单支曲牌的摘用,还有“南北合套”。
“南北合套”的使用很有特色:一般情况是北曲由一个角色应唱,南曲则由几个不同的角色分唱。这几种南北曲的配合使用办法,完全从剧情出发,使音乐尽可能完美地服从戏剧内容的需要。
从南北曲本身的变化说,尚有“借宫”、“犯调”、集曲“等多种手法。原来联成一套的曲子,无论南北曲,都有属于那一宫调的曲子问题,当唱曲要求情绪显著变化时,同一宫调内的曲子不能胜任,就可借用其它宫调的合适曲子。如《牡丹亭·惊梦》,先后所用的曲牌是[山坡羊](商调)、[山桃红](越调)、[鲍老催](黄钟宫)、[绵搭絮](越调)。
在演唱技巧上,昆剧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发音,并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音乐的板式节拍,除了南曲“赠板”将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无论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它们在实际演唱时自有许多变化,一切服从于戏情和角色应有的情绪。
昆剧的表演拥有一整套“载歌载舞”的严谨表演形式
二、江苏剧种叫什么
江苏的剧种叫做“扬剧”。是江苏省扬州市的地方传统戏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一带。
扬剧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不仅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地方戏曲发展史上也有着特殊的地位。扬剧音乐曲牌众多,角色有生、旦、净、丑等,重视丑、旦的表演,形成基本的喜剧风格。2006年5月20日,扬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扬州花鼓戏和扬州香火戏是扬剧的雏形。扬州花鼓戏原为对歌对舞的打对子,只有一小旦与一小丑两个角色表演,后角色有所增加,并穿插以笑活打诨,清康熙年间即有此类花鼓戏的演出,社班在吸取徽班和扬州清曲剧目后,形成比较成熟的花鼓戏,因花鼓戏以丝弦乐器伴奏,唱腔细腻,故俗称“小开口”。扬州香火戏由原农村烧香敬神、香火会演变而来,“香火”即主持香火会活动的男巫:因香火戏以大锣大鼓伴奏,唱腔高亢,故俗称“大开口”。
三、江苏的代表剧种
江苏地方戏种现存20余个,影响比较大的有昆曲、锡剧、扬剧、淮剧、淮海戏、柳琴戏、梆子等。小剧种主要有海门山歌剧、通剧、丹剧、海州童子戏、徐州丁丁腔、洪山戏、淮红戏、高淳阳腔目连戏。
外来剧种主要有京剧、越剧、徽剧、沪剧、黄梅戏、吕剧等。新兴剧种中滑稽戏影响较大,深受群众喜爱。泰兴、扬州等地的木偶戏也以其历史较久、艺术手段丰富而名扬海内外。泰兴、扬州等地的木偶戏也以其历史较久、艺术手段丰富而名扬海内外。
四、江苏的剧种叫什么名字
江苏的剧种叫做昆曲、锡剧、扬剧、淮剧、淮海戏等。
1、昆曲
昆曲(KunOpera),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2、锡剧
锡剧流行于沪宁沿线以及杭、嘉、湖地区和皖南城乡的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锡剧旧称滩簧,起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无锡、常州一带的叙事山歌“东乡调”。太平天国前后,“东乡调”与道情、唱春、宣卷相融合,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滩簧”。
3、扬剧
扬剧是江苏省扬州市的地方传统戏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一带。它以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
4、淮剧
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等,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发源于今江苏省淮安市以及盐城市里下河一带,发祥于近现代的上海市,现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区。
5、淮海戏
淮海戏,江苏省淮安市、连云港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至2019年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五、江苏有什么剧种
戏剧是艺术当中的一个类别,很多人都喜欢听戏,那么江苏有什么剧种呢?其实江苏的剧种有昆曲、扬剧、锡剧、淮剧等。其中扬剧它是源于江苏省扬州市的一种地方传统戏剧,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扬剧俗称扬州戏,主要在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以及南京、上海一带流行。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锡剧其一发源地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原为常州地方滩簧。另一发源地是江苏省无锡市羊尖、严家桥等太湖沿岸农村地区。1921年,两地“滩簧”合流更名为“常锡文戏”,戏中增加了老生、老旦、丑角等人物。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