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阡陌交通”中的“交通”的古今义分别是什么?
古义是交错相通今义是铁路、邮政、电信、航空等公用事业的总称。
“阡陌交通”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桃花源记》,选段原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二、赏析
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
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
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花源记
二、阡陌交通的古义和今义是什么?
阡陌交通交通古今义都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一、阡陌
也作“仟佰”。田界;田间小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农田地里的小道和灌溉渠道,纵者称“阡”,横者称“陌”。
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简称“纵向”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田埂,简称“横向”田埂。词意是说道路四通八达,交错纵横或者是田间小路四通八达。
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近义词:
纵横交错
【拼音】[zòng héng jiāo cuò ]
【解释】形容事物或情况很复杂,交叉点很多。
【近义词】错综复杂、纵横交叉、犬牙交错、百折千回。
【反义词】井井有条、有条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