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祖父是什么辈分 爷爷的上一辈父亲的爷爷是曾祖父
生活中,大家时不时会听到“曾祖父”三字,我们都知道父亲,父亲上一辈是祖父,也就是爷爷,那曾祖父是什么辈分呢?接下来就由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曾祖父是什么辈分
据我所知,父亲的父亲叫爷爷,也就祖父,祖父的父亲就叫曾祖父,所以曾祖父是什么辈分?它是爷爷的上一辈,用我们的土话说,就是姥姥辈的人,年龄一般在80-100岁,家里一般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
三字经九族指的是
在三字经中,对人九族的称呼是有介绍的,原文为:“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此九族指的是从祖父的祖父到孙子的孙子九代人,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曾祖父的爸爸叫什么 :高祖
曾祖父的兄弟应该怎么称呼 :曾叔(伯)父
曾祖父的妹妹怎么称呼 :曾祖母
曾祖父的爷爷怎么称呼 :九族中最高级为高祖,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所以曾祖父的爷爷,也就是高祖的父亲是远祖。
小结 :看完全文,大家对曾祖父应该有了一个简单认识吧,它是爷爷的上一辈,只有在四世同堂中才会出现。总的来说,从“高曾祖”一直到“人之伦”一共分九组,最高为高祖,最低为曾孙,如果你20岁,以20年为一辈的话,曾祖父差不多80岁左右,可称为耄耋老人。
二、高祖是什么辈分?
高祖是曾祖父的父亲。而与之对应的亲属称谓是玄孙,即曾孙的儿子。
《尔雅·释亲》:“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即祖父),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至高祖锦,以岁荐任陕西韩城教谕。生二子,长永绶,贡士;次永康,生五子:曰江、曰淮、曰河、曰洛、曰渭,淮则公(袁可立)之考也。”锦是袁可立的曾祖,此处称高祖。
扩展资料
高祖泛称辈分比自己高的先祖。
如:谁是谁的“几世高祖”、谁是谁的“第几代高祖”。
一般多见于史书或家谱,在追述先祖事迹时使用。
《晋书》:峦【邢峦】,字洪宾,河间鄚人也。五世祖嘏【邢嘏】,石勒频征不至。嘏无子,峦高祖盖【邢盖】,自旁宗入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祖 (汉语词语)
三、高祖是什么辈分呢?
高祖是自己三代上的辈分,高祖指与自己中间隔了三代的祖宗,相隔不太远的祖宗为高祖。高祖的辈分是曾祖父的父亲,而与之对应的亲属称谓是玄孙,即曾孙的儿子。高祖、曾高祖都是本人上的四代、三代辈分。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祖宗十八代次序
上序依次为: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例如:宋孝宗赵昚的父亲为赵子偁,祖父是赵令譮,曾祖是赵世将,高祖是赵从郁,天祖是赵惟宪,烈祖是赵德芳,太祖是宋太祖赵匡胤,远祖是宋宣祖赵弘殷,鼻祖是宋翼祖赵敬。
下序依次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kūn],仍孙,云孙,耳孙。
从小到大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四、高祖、曾高祖都是本人的什么辈分?
高祖是自己三代上的辈分,曾高祖是自己四代上的辈分。
曾祖:即祖父之父。
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
曾高祖:高祖之父。
1、祖辈、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
(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扩展资料:
对自己家族方面的称谓:
对自己的父母称“父亲”、“母亲”。男的自称“男”或“儿”;女的自称“女儿”。
称别人的父亲、母亲谓“令尊”“尊翁”和“令堂”“老堂”;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谓“家严”“家父”和“家慈”“家母”。
对自己已故的父亲、母亲称“考”和“妣”;对别人称自己已故的父母谓“先严”“先父”“府君”和“先慈”“先母”。
对于后母称“继母”,其他如前。
对自己的祖父母称“祖父”、“祖母”。男的自称“孙”或“孙儿”;女的自称“孙女”。
称别人的祖父、祖母谓“令祖父”和“令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祖父、祖母谓“家大父”和“家大母”。
对自己已故的祖父、祖母称“先大父”和“先大母”,或者称“王考”和“王妣”。
对自己的曾祖父母称“曾祖父”、“曾祖母”。男的自称“曾孙”;女的自称“曾孙女”。
称别人的曾祖父、曾祖母谓“令曾祖”和“令曾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曾祖父、曾祖母谓“家曾祖”和“家曾祖母”。
对自己曾祖父母的父母称“高祖父”和“高祖母”,男的自称“元(玄)孙”;女的自称“元(玄)孙女”。
对父亲的兄嫂称“伯父”“伯母”,对父亲的弟弟、弟媳称“叔父”“叔母”。男的自称“侄”;女的自称“侄女”。
称别人的伯父母、叔父母谓“令伯”“令叔”“令伯母”“令叔母”;对别人称自己的伯父母、叔父母谓“家伯”“家叔”“家伯母”“家叔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辈分
五、曾祖是什么辈分
曾祖父的辈分是祖父的父亲,祖父的父亲就叫做曾祖父。曾祖父亦称曾祖,指的是父亲的祖父也就是“三世祖”。现在的汉语意思为祖父的父亲。父即爸爸,是母亲的丈夫。
上九代:生己者为父母亲,父之父母为祖父母,祖父之父母为曾祖父母,曾祖之父母为高祖父母,高祖之父母为天祖父母,天祖之父母为烈祖父母,烈祖之父母为太祖父母,太祖之父母为远祖父母,远祖之父母为鼻祖父母。
下九代:父母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辈分产生的背景:
儒家文化对论资排辈的强调,源于农业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中国人的这种特点与儒家文化几千年来的影响有关。孔子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礼”的人,而礼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形式。在孔子认可的礼中,大多都是在强调身份的重要性。
《论语乡党》整篇都在讲礼,包括士人在各种场合、面对各种人的时候应当遵循何种规矩。孔子讲的礼有两个维度的内核,一个是以亲疏作为判定依据的“孝”,一个是以尊卑作为判定依据的“忠”。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
孝的第一要义是要听话,而且要和颜悦色(色难),这才算礼数周到。对于君主,要“事君尽礼”(《论语八佾》),才能算忠。有了这两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平等的了,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一种论资排辈的表现。
六、曾祖父是什么辈分?
曾祖父亦称曾祖,指的是父亲的祖父(或称爷爷的父亲;或称父亲的爷爷),也就是“三世祖”。现在的汉语意思为祖父的父亲。
父fù,即爸爸,是母亲的丈夫。父老,是对男性长辈的称呼,一国或一乡的长者。
称呼沿革:或称为「曾父」、「曾大父」、「曾祖王父」。
扩展资料:
亲属关系
爸爸那边:
曾外祖父(外太爷爷)
曾外祖母(外太奶奶)
曾祖父(太爷爷)
曾祖母(太奶奶)
祖父(爷爷)
祖母(奶奶)
父亲(爸爸)
妈妈那边:
外曾外祖父(外太姥爷)
外曾外祖母(外太姥姥)
外曾祖父(太姥爷)
外曾祖母(太姥姥)
外祖父(姥爷)
外祖母(姥姥)
母亲(妈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曾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