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明团子的由来和寓意是什么?

由来: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利用疏导之法,使三江通流入海,太湖水位下降,水患得以平息,为种植冬小麦创造了条件,深得苏州人的爱戴。

相传苏州有位年青的后生,见清明节人们祭大禹都做精美的供品,认为这样不配大禹生前节约的品格,认为大禹在九泉之下一定不安心。

清明节时正是冬小麦返青的时候,他与大家商量用麦叶汁水和糯米粉做成了青团,将青团供在大禹治水墓碑前,以士不忘大禹治水之恩。久而久之,相沿成习俗。苏州人至今清明上坟仍以青团作供品。

寓意:清明时吃青团的寓意是为了纪念先人、团圆的意思。

扩展资料

清明时吃青团在南方很常见这个习俗,使用艾草捣碎了后挤压出绿色的汁液来,然后跟糯米粉混合后揉面,然后再来包裹上各种馅料,做成青团了。青团子的馅心可以是红枣的、豆沙的,或者是肉馅也可以。做好之后放入蒸屉里面蒸熟就可以了,这个美味的青团子就做好了。

其实清明吃吃青团就是为了预防疾病,同时也是为了在寒食节的时候吃,因为清明节这几天家里不让生火,所以做点青团来在这几天吃。

二、青团的由来和寓意是什么?

1、由来:清朝时期,一年清明节一个名叫李秀成的秀才被清兵追捕,一位农民帮他躲避了清兵的追捕,清兵添兵设岗,防止李秀成吃食物,那位农民于是采艾草回家做成团子,混在青草里,躲过了哨兵,李秀成也吃到了团子,并安全返回大本营,这样青团就流传了。

2、寓意:清明节吃青团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节日一样,具有一定的寓意,清明节吃青团主要是祭祀,纪念先人;但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来当作春游小吃。

注意事项:

青团这种用雀麦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的食品,不仅味道清香、清新败火,而且具有健脾胃的功效。青团之所以做成绿色,是因为春天的特点是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而且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就像是朝气蓬勃的青年,而绿色是最能表达这个季节特点的颜色。”

中国古人讲究应时当令,吃当季食品,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而这种以当季天然植物汁液做成的食品,无疑最为恰当。但李缨提示称,青团虽然美味,但是却不宜多吃,血糖高、血脂高的人群更应尽量少吃。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清明节饮食趣谈 青团虽美味却不宜多吃

三、清明团子的由来和寓意

相传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饥饿难忍,村民做青团放在青草中,躲过清兵搜索才得以送给陈太平吃,青团就这样流传开来。清明时吃青团的寓意是为了纪念先人、团圆的意思。

清明团子是什么

清明团子就是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

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但现在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