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西米亚挂毯是什么绳
棉绳。
棉绳是一种绳子,一般由机编。有8股编制,16股编制,32股编制,48股编制。
还有三股扭,包心不包心。
大小从1.0mm到20mm不止,甚至更大。
二、波西米亚挂毯的由来
波西米亚挂毯源自于吉普赛人在多年的流浪生活中,学习各地生活技能。为了能够在游鸣生活中打发空闲时间,将手头中有的边角余料编织成各种手工工艺品,换取生活生产物料,同时又能够为了路途中的各种好故事准备上好酒,迎接充满阳光的明天。
为了能够在游鸣生活中打发空闲时间,将手头中有的边角余料编织成各种手工工艺品,换取生活生产物料,同时又能够为了路途中的各种好故事准备上好酒,迎接充满阳光的明天。
设计理念
壁毯设计如同居室内其它纺织品的设计一样,首要的问题是符合人的生活情趣以及与居室整体布局相得益彰。因此,其功能、样式、纹饰以及色调都必须服从居室整体布局的效果,即加强壁毯与居室内各种物体之间的相互渗透。比如根据客厅、卧室、走廊的不同实用功能、环境气氛和家具摆设,应设计出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璧毯,使之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空间整体。
客厅,是家庭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壁毯的设计,既要考止放主人本身的文化修养等情况,又要考虑主人所希望体现的情神与文化。
卧室,主要是供人睡眠或歇息的地方。相当多的卧室壁毯设计都喜欢采用大面积悬挂式,一来可以起到吸光、隔音、保温的物理功能;二来是可以静卧观赏、利于视觉开阔。其纹饰有风景、植物、花卉等,色调倾向于柔和,以构成卧室的恬静氛围。
走廊,一般面积窄小,随意性较大。张挂在这里的壁毯,面积要求相对要小些,以此来保持人们正常的视觉空间感。至于纹饰选择,多以抽象形为主并配以强烈的色彩,起到客厅与卧室或与其它房间之间的点绷和连接作用。
三、《瞭望·董秀娜笔走天涯》系列游记(5)漫步凡尔赛宫
董秀娜《笔走天涯》系列之五:
漫步凡尔赛宫
如同外国人到中国必去参观故宫一样,到法国 旅游 的人必去凡尔赛宫。于是,在我们到达法国的第二天就到凡尔赛宫参观。
从居住的宾馆乘车半个多小时,我们就来到了巴黎市中心西南方向18公里的凡尔赛。听说,凡尔赛原来只是一个小村落,1624年,法王路易十三在这里买下了森林、荒地和一片沼泽地区,盖了一座两层的楼房,作为他狩猎的行宫(犹如中国皇帝在承德围场的行宫),当时只有26个房间。
1661年,路易十四决定将王室宫廷迁出不断闹事的巴黎。于是,他命令当时法国最著名的建筑师勒沃,在原来凡尔赛狩猎宫的基础上,又征购了67平方公里的土地,改造成为豪华的王宫(犹如中国北京的故宫),同时建造了凡尔赛宫花园、喷泉和大理石的庭院。1674年,建筑师孟莎接管了凡尔赛宫工程,又增加了新的建筑和三条放射形大道。1682年,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巴黎迁到凡尔赛。至1710年,凡尔赛宫全部完成建设,已有1300多个房间,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以及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 时尚 的发源地。
那时,正是路易十四的全盛时期(犹如中国的康乾盛世),凡尔赛宫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贵族、主教、侍从等达36000多人。同时,还在这里驻扎了瑞士卫队、苏格兰卫队、宫廷警察以及4000名步兵、4000名骑兵和6000名皇家卫队。可以想见,那时的凡尔赛宫是多么热闹和辉煌。1762年,路易十五又修建了一些建筑,并再次将法国王室从卢浮宫迁到凡尔赛宫定居。
路易十六当权时,凡尔赛宫的富丽堂皇和奢侈豪华登峰造极。但在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巴黎民众推上了断头台。随着他的死,凡尔赛宫作为法国宫廷的 历史 也随之结束。随后,凡尔赛宫被多次洗劫,宫中的许多陈设和物品被抢劫一空。1793年,凡尔赛宫残存的艺术品被运往巴黎卢浮宫,之后的凡尔赛宫几乎变成了废墟。1837年,路易·菲力普国王命令重新修建凡尔赛宫,并把它变成了法兰西 历史 博物馆。从此,凡尔赛宫驰名世界,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当我走进建筑外观宏伟的凡尔赛宫,第一个感觉是视觉被强烈震撼!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到极至。我觉得,与中国的故宫相比,凡尔赛宫除了建筑雄伟以外,室内装饰极其豪华是它与故宫的最大区别。在我们走过的那些殿堂和房间内,所有的墙壁都装饰着雕刻和巨幅油画、挂毯,所有的家具都是十七世纪的古典造型,可谓工艺极其精致,豪华到了无与伦比。
我随着参观路线走进阿波罗厅(也叫太阳神厅),便如同走进了神话中的宫殿。眼前的一切简直是不可思议。深红色金银丝绣花的天鹅绒帷幔,金色的波斯地毯,银色宝座,巨幅油画从天而降一般装点着巨大的厅堂。来自世界各国的精美艺术品比比皆是,让进来参观的人个个发出了惊叹。来自中国古代的精美瓷器摆放在阿波罗厅的显要位置,让我们这些中国的游客顿觉非常骄傲。
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便看见了著名的“太阳神穹顶”。穹顶上便是著名艺术家拉福斯的作品——镀金雕花的浮雕屋顶。太阳神阿波罗站在一辆黄金的战车上,驾驭着四匹白马在五彩云霞中奔腾,春夏秋冬四季之神围绕在他的周围。四个屋角是四个欧洲大陆的象征。原来,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赞美路易十四的功勋,因为,他被称为“太阳王”。
我们走进著名的镜厅。镜厅长73米,以17个面向花园的高高的拱形落地窗与落地窗相对的17面巨大的镜子而得名。这绝妙的设计将这个73米的狭长大厅扩展到了极致。墙壁上是淡紫色和白色的大理石贴面,柱子是绿色大理石,柱头、柱脚都是黄铜镀金,24盏巨型波西米亚水晶吊灯从天花板上垂落,将缤纷的色彩折射给镜厅的每一个角落……
法兰西的奢华在凡尔赛宫里一览无余,这使我又想起了北京的故宫。虽然它们建造在同一时代,虽然它们都有无尽的奢华,但是它们之间的更大的区别却是显而易见的:故宫是皇宫,而凡尔赛宫是名副其实的艺术盛殿。这或许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吧。同样享有奢华,但中国皇帝在意的是自己的尊贵,而法国皇帝注重更多的是艺术的享受。
四、挂毯的历史
挂毯不仅具有装饰性,还有欣赏性,它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又使得这一艺术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据考古工作者对发掘古墓及城堡中的遗物考证,早在战国时期新疆就有制作,唐代时织造的毯子在花纹、图案、做工方面已很精致,到了元、明、清,织造工艺就更成熟了。织毯分毛织和丝织两种,毛织挂毯系用羊毛织成,古代丝毯则采用纯蚕丝和金银丝线编织而成,毛头长,色泽艳丽,主要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传统挂毯多采用人字纹的编织方法,这块金线地玉堂富贵挂毯2001年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正反面均用丝绒线织成,配色丰富,图案艳丽,并采用黑线勾边,是一块很有代表性的清代挂毯!
早在1800多年以前的西汉时代,随着佛教的传入,西藏人民用牛、羊毛制成拜佛垫,后来就开始制作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毯。我们所提供的地毯,都是出自于西藏、尼泊尔等地区,采用羊毛手工编织而成。染色上大部分仍使用植物颜料,如核桃皮、橡树皮、石榴皮、茜草等,使其看上去色调柔和协调,且不易褪色。其柔软性好,不伤地板,有防滑作用,整体耐用结实。不仅具有浓厚的南亚西亚文化内涵,同时也是集实用、收藏、欣赏为一身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