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电气控制中的自锁
电气控制中的自锁是依靠接触器自身的辅助触点而使其线圈保持通电的现象
在控制回路中,按下启动按钮SB1,继电器K1(或接触器)吸合,但一旦放开SB1,继电器K1断电,达不到控制要求。为了使继电器或接触器在按下启动按钮SB1后,未按下停止按钮SB2之前,保持吸合状态,可在SB1两端并联上K1的常开触点。
这样,按下SB1后,K1吸合,K1的常开触点闭合,松开SB1,继电器仍然吸合,直到按下停止按钮SB2。这种在启动按钮两端并联上继电器或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的电路就叫电器自锁电路。
扩展资料
在电力电子器件驱动电路中,当做器件过流保护时需要加入自锁电路,防止进一步烧坏功率器件。如果驱动IC没有自锁功能就需要加入自锁电路。常用的最简单的自锁电路可以用两个三极管来实现,也已经被广泛使用。
可以将开关串联在继电器的主触点(继电器线圈)上。与此同时,将继电器的一个空余的副触点(常开触点)与开关并联(并且与主触点接通)。
这样一来,按下开关,副触点(常开触点)吸合,电路通电;松开开关之后,由于副触点已经吸合,并向继电器主触点的线圈供电,线圈反过来又保持副触点吸合。再将线路从继电器输出端引出,电路就可以保持持续的通电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锁-电器领域
二、什么叫自锁控制
自锁控制编辑
接触器自锁控制,又叫自保.
就是通过启动按钮(点动)启动后让接触器线圈持续有电,致使保持接点通路状态.
自锁控制
(1)起动过程
按下起动按钮SB2,接触器KM线圈通电,与SB2并联的KM的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以保证松开按钮SB2后KM线圈持续通电,串联在电动机回路中的KM的主触点持续闭合,电动机连续运转,从而实现连续运转控制。
(2)停止过程
按下停止按钮SB1,接触器KM线圈断电,与SB2并联的KM的辅助常开触点断开,以保证松开按钮SB1后KM线圈持续失电,串联在电动机回路中的KM的主触点持续断开,电动机停转。
与SB2并联的KM的辅助常开触点的这种作用称为自锁。
控制电路还可实现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零压护。
起短路保护的是串接在主电路中的熔断器FU。一旦电路发生短路故障,熔体立即熔断,电动机立即停转。
起过载保护的是热继电器FR。当过载时,热继电器的发热元件发热,将其常闭触点断开,使接触器KM线圈断电,串联在电动机回路中的KM的主触点断开,电动机停转。同时KM辅助触点也断开,解除自锁。故障排除后若要重新起动,需按下FR的复位按钮,使FR的常闭触点复位(闭合)即可。
起零压(或欠压)保护的是接触器KM本身。当电源暂时断电或电压严重下降时,接触器KM线圈的电磁吸力不足,衔铁自行释放,使主、辅触点自行复位,切断电源,电动机停转,同时解除自锁
三、控制电路中什么叫“自锁”“互锁”?各自的作用?
自锁:按下启动按钮闭合后又断开,电路中得电的线圈不掉电还继续工作,即用该线圈的辅助常开节点并联在启动按钮两端。
互锁:两个不同的节点各自串联在对应在电路中互相制约,当线圈1的节点动作时,线圈2不动作,当线圈2的节点断开时,线圈1不动作。
作用:
自锁:起动按钮松开后保持接触器线圈通电吸合,一般都接在动作接触器的辅助常开触头上,与起动按钮并联。
互锁:为防止正反接触器同时动作而使相线短路。将正(反)转接触器的供电回路串联接在反(正)转接触器的辅助常闭触点上。
扩展资料:
自锁装置:挂档后应保证结合套于与结合齿圈的全部套合(或滑动齿轮换档时,全齿长都进入啮合)。在振动等条件影响下,操纵机构应保证变速器不自行挂档或自行脱档。为此在操纵机构中设有自锁装置。换档拨叉轴上方有三凹坑,上面有被弹簧压紧的钢珠。当拨叉轴位置处于空档或某一档位置时,钢珠压在凹坑内。起到了自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锁互锁
四、什么是自锁电路?原理是什么啊?
自锁电路是电路中的一种,一旦按下开关,电路就能够自动保持持续通电,直到按下其它开关使之断路为止。在通常的电路中,按下开关,电路通电;松开开关,电路断开。
原理:电机启动时,合上电源开关QS,接通整个控制电路电源。然后按下启动按钮其常开点闭合,接触器线圈KM得电可吸合,并接在两端的辅助常开同时闭合。
扩展资料:
与此同时,将继电器的一个空余的副触点(常开触点)与开关并联(并且与主触点接通)。这样一来,按下开关,副触点(常开触点)吸合,电路通电。
松开开关之后,由于副触点已经吸合,并向继电器主触点的线圈供电,线圈反过来又保持副触点吸合。再将线路从继电器输出端引出,电路就可以保持持续的通电了。
在电力电子器件驱动电路中,当做器件过流保护时需要加入自锁电路,防止进一步烧坏功率器件。如果驱动IC没有自锁功能就需要加入自锁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