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好学生是哪三好

三好学生,三好是指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对于学生来说,三好学生是一种荣誉称号,表示学校对于该学生品德、学习和身体好的肯定,是优秀学生的代表。评三好学生是为了激励学生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好学生”的评选自1954年开始,以固定的评选比例、基本相同的衡量标准,在中国的所有大、中、小学校普遍推行。“三好”成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荣誉,也成为“好孩子、好学生”的同义词。2012年3月,针对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发起的停止评选“三好学生”的提案,教育部发言人表示教育部并未对“三好学生”评选作出统一规定,不会干预学校做出决定。

1、思想品德好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重礼仪、重品德,做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就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劳动、团结同学、尊敬师长、遵守社会秩序,在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学习好

做为一名学生,最主要的人物就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努力学习,不断的提升自我的能力,让学习成绩越来越进步。

3、身体好

身体素质好是三好学生必备的一点。学生需要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身体健康,体育成绩要在75分以上。

三好学生评选条件:

1.思想品德好。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热心为集体服务,积极参加劳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执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同学中能起模范作用。

2.学习好。即为“四化”学习的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学习成绩优良(低年级90分以上,中年级85分以上,高年级80分以上)或有显著进步。

3.身体好。即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身体健康,体育综合成绩在75分以上(或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4.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工作,善于团结协作,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对学校、团队、班级建设等工作的开展作出较大贡献。

5.学习刻苦勤奋,态度端正,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绩优秀。

6.积极带头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学校的运动会、艺术节、校刊的编辑、各类比赛等等。体育成绩必须优良,并能积极参与社会上的各种公益劳动。

三好学生是哪三好 三好学生指的是什么好学生

关于三好学生的标准

孩子得了这个荣誉后,对三好学生的标准,我内心有了标准,与度娘的结果还基本一致,与西方著名思想家约翰.洛克的观点也基本一致。身体好应排在第一位,人只有在失去健康时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其次是德,最后是素质教育。身体好,在学校能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以运动的方式,而人生的身体好体现方式是健康,一辈子的健康。关于德,就更难看出来了,不过童言无忌,德行也看出很多。学校最看重的当然是学习,学习范围又特大,还有素质教育难于评价。这也怪不得政协委员要建议取消。

关于三好学生的激励

没有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绩好,人生的幸福也需要理性,理性的家长更重视教育。

三好学生对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竞争意识的逐渐变得强烈。

当然每名孩子都很棒,当前教育模式也是每名孩子都有个奖。在孩子不知道奖励是啥的时候,得到的奖励也是最真的。

关于三好学生的思考

1、三好学生是学校对学生的绩效评价标准,只要是绩效,就自然会有缺陷。

2、三好学生是家教、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位一体”教育的成果,建议三好学生的评价要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实践纳入评价指标。

3、对应三好,建议学校增加健康教育,比如可以包括生活、性格和运动习惯,当然还有用药和身体保健等;德方面,起码的礼貌、交友、分享,反对矫揉造作、撒谎、偷盗,当然父母和老师要树立榜样,努力培养有德、有智慧、有教养的孩子;学习方面,用知识与技能教育更确切些,关键是学习习惯好,学习潜力好,有好奇心、有想像力,甚至可以包括旅行。

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有什么区别

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两者的侧重不一样,三好生一般除了学习好外,还需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优秀学生则不仅是这些,还需要有某个方面的技能或者表现极为优秀才能叫做优秀学生,相比三好生更注重某一领域的发展。

三好学生和学生标兵哪个好

三好学生更好一些,学生标兵主要是指学习上非常勤奋努力且优秀的,算是学习方面的榜样,而三好学生则不同,更加侧重于全面发展,有可能学习不是最好的,但各方面品行都是非常好的,对待老师同学也都非常懂得礼貌,遵守学校的规则,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好学生是每个学期评一次吗

三好学生基本上都是一年一次,一年有两个学期,其中第一学期为初评,而第二学期为正式认定,一般在小学初中,三好学生的指标都是占到每个班学生总数的20%,算是相对比较多的,但是在大学的评选标准就更高,一般是以年纪人数为基础得出的指标。

1.三好学生是中国对优秀学生的一种荣誉称号。三好是指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三好学生”的评选自1954年开始,以固定的评选比例、基本相同的衡量标准,在中国的所有大、中、小学校普遍推行。“三好”成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荣誉,也成为“好孩子、好学生”的同义词。

2.“三好”概念最早由毛泽东主席提出,1955年开始出现“三好学生”概念。文化大革命中废止了三好学生标准,“三好学生”成了所谓“白专学生”的同位语。

1982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公布《关于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试行办法》。 三好学生的基本标准是: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此外,在各地各类学校评选省级

3.“三好学生”的基础上,按当年毕业生万分之一的比例评选并确定的优秀学生,可享受保送生资格。

4.“三好”制度以固定的评选比例、基本相同的衡量标准,在中国所有大、中、小学校普遍推行,深深影响了无数青少年。然而,这种荣誉也在其评选过程中受到多重质疑。

二、五好学生是指哪五好

五好学生指以下五好:

 一、思想品德好

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勤学上进,心理素质健康,能积极参加学校与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扶持正气、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集体荣誉感强,思想品德分90分以上。

二、学习成绩好

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刻苦认真,学习成绩好。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专业技术优秀,动手能力强,各科考试成绩及格。

三、纪律作风好

遵守《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学校一切规章制度。作风正派、有正气,讲正气,男女同学关系正常,不谈情说爱,不讲哥们义气。

四、文明礼貌好

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乐于助人,衣着得体,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讲话和气,礼貌待人,不打架骂娘,不损人利己。

五、锻炼身体好

学习卫生知识,养成卫生习惯,积极参加清扫,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魄。

三、“三好学生”指的是哪三好?

三好是指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

“三好学生”的评选自1954年开始,以固定的评选比例、基本相同的衡量标准,在中国的所有大、中、小学校普遍推行。“三好”成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荣誉,也成为“好孩子、好学生”的同义词。2012年3月,针对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发起的停止评选“三好学生”的提案,教育部发言人表示教育部并未对“三好学生”评选作出统一规定,不会干预学校做出决定。

一、思想积极,品行高尚,热爱班级、学校。学习积极努力,热心为集体服务,在班级、学校各项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模范遵守学生守则及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法规。

三、讲文明,懂礼貌,有团结意识,有爱心。

四、学习勤奋,刻苦努力,成绩优秀。

五、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两操一课”表现认真,成绩优秀,有自觉锻炼的好习惯,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扩展资料

“三好学生”评选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具有榜样的激励作用的,因为在学生中开展评比,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从小懂得竞争,有荣誉感,追求上进,这都是孩童时代需要培养的。“三好学生”的标准也很科学,“德、智、体”三个方面都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善的。同时,评选“三好学生”如同发现身边的榜样,当选的学生能受到鼓励和鞭策,对于其他学生又是一种激励和督促。

人的成长既需要动力,也需要压力。“三好生”评选对于那些表现突出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动力;而对于那些表现一般化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压力。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些榜样力量引导,而从力量发挥的效果来看,越是贴近的越可师可亲可学,越能起到榜样作用。

四、三好学生五好少年 是什么意思

五好指:

(一)、文明礼貌好。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会用礼貌用语,不打架骂人,不说谎话。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拾金不昧,不贪图小便宜。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抛废弃物。爱护公物,不乱写乱画,不践踏草坪,不攀树折花。

(二)、交通行为好。遵守交通法规,上学放学途中靠右行走,不追逐,不走机动车道,不闯红灯,不跨越隔离栏。

(三)、遵纪守法好。课间参加有益活动,不高声喧哗,不追逐打闹。慎交朋友,放学按时回家,不涉足不适宜未成年人的活动和场所。不做危险的事,不吸烟,不参与赌博。

(四)、学习习惯好。遵守作息时间,认真预习,作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学会总结归纳,及时复习,做到日清月结;多看有益的课外书,养成爱好读书的习惯。

(五)、勤俭节约好。生活节俭,不攀比,不乱花钱,节约水电,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会料理个人生活,衣着整洁,朴素大方。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评选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在学生提名推荐的基础上投票产生,最后学校集中进行表彰奖励,并将评选出的五好少年照相在学校橱窗中进行展出。此项活动激励了全体学生奋发进取,学优秀赶先进的的决心。

三好是指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

三好学生解释

在“文革”结束后的拨乱反正中,“三好”被重新提出。1982年5月,教育部、团中央联合公布《关于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试行办法》,规定“三好学生”的标准是: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规定还着重提高了三好学生的相关待遇,比如对于连续几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学生,在升学和分配上都给予优先选择的机会。

当时的一篇新闻报道,记录了1982年习仲勋、胡乔木、薄一波在中南海怀仁堂与全国三好学生代表座谈时的情形。胡乔木勉励大家说,你们现在是三好学生,还要下决心一辈子做三好学生。他还给大家念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门槛》,说明为了革命的信仰要永远准备承担风险,作出牺牲。

徐刚读书时,“学习好”跃升为三好的一项硬指标。小学最明显,只要成绩好,即使体育不及格,班主任都会到任课老师那打招呼,初中以后讲点民主,不过基本上是班委诸人分享了这些三好指标。

五、什么是”三好”、“五好”

三好学生 学习好 体育好 品德好

五好(hao 第四声)学生 好睡觉 好上网 好吃 好放屁 好色

六、五好学生是哪五好

所谓“五好”,是指思想品德优良,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壮,审美趣味健康、热爱劳动,可以简称为“五育”,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力的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劳育:是培养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扩展资料

建国之初,中国就确立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在接见共青团二大主席团时,祝贺青年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这些“青年”,其实是指全国各行各业中工作的青年,并非青年学生。不过,“三好”一经毛泽东提出,很快就被套用进教育方针。1955年教育部公布的《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的第一条,都提到“努力做个好学生,做到身体好,功课好,品行好。”

自此,“三好学生”的评选活动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尤其是1963年2月,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后,“学雷锋、争三好”成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核心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