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谷杂粮是哪5种,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
通俗来讲,五谷杂粮指代的是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不过不同的历史书籍以及宗教解释都不一样。黄帝内经中的五谷指代的较为细致,本草纲目中以作物的生长方式区分,佛教则将地域性作物纳入五谷杂粮的范畴。
1、通俗指代
五谷杂粮是哪5种,目前通俗的理解含义为“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时也会将大米、面粉以外的粮食作为称作杂粮。当今五谷杂粮更多的是笼统指代粮食作物,是各种粮食作物的统称指代词语。
2、黄帝内经中的含义
在我国的《黄帝内经》一书中,五谷杂粮被称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五大种类。翻译为简写汉语,则是东北大米、红豆、小麦、豆类植物以及黄米。像是东北大米、黄米等指代的是“米”这个种类中更细分的品类。
3、本草纲目中的含义
在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中,谷类、豆类加起来有47种之多,其中的五谷泛指“悬、藤、根、角、穗”这五大作物。通俗来说,就是悬挂生长如苹果等作物、长在藤上如西瓜等作物、果实在根上如土豆等作物、果实长在角中如黄豆等作物以及穗状如稻谷、小麦等作物。
4、佛教解释
在我国佛教的祭祀中,五谷又被分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大麦、小麦比较好理解,稻指的是水稻的品种,小豆则是指的有色豆类,胡麻指代的是有料作物,一般在我国陕西、宁夏、内蒙古等地带产出。
二、五谷杂粮说的是什么五谷是哪几种东西
在《黄帝内经》中,五谷被称之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现代通常所说的五谷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时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因而五谷杂粮就泛指粮食作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推荐,每人每天需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谷类、米和面食占了食物比例的 50%~60%。
扩展资料:
五谷杂粮中的营养素非常丰富,其中的纤维素和矿物质是普通白米的数倍,所含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 和钙、钾、铁、锌等微量元素,更为丰富。
五谷杂粮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且大都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提供人体必需的大多数营养素。因而,可以说五谷杂粮是最具营养价值的食物群,是饮食中的基石,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五谷杂粮中所含镁和铁可增强身体能量活力,加速体内废物的代谢;丰富的膳食纤维具有持水作用,在肠道内吸附水分子,使粪便体积增大,促使食物残渣或毒素在肠道内运行,并迅速排出体外。
五谷杂粮中的蛋白质,有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功能,可提高脑部代谢活动,增强效率;还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如赖氨酸能活化脑部,对于记忆力减退的老人和大脑正值发育期的儿童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吃五谷杂粮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