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苻坚
苻坚草木皆兵的典故出自一场著名的战役,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堪称以少胜多战役中的典范,淝水之战中前秦九十万军队还是败给了东晋八万精兵,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跟苻坚草木皆兵,自己吓自己有关。
草木皆兵古诗典故
草木皆兵的典故最早见于《晋书.苻坚载记》。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以势如破竹之势一统北方,就在他准备挥师南下,去攻克东晋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
苻坚原本率领的是90万大军,不过他并没有把小小的东晋放在眼里,所以只轻装简从的先率八千骑兵前往寿阳。苻坚满是胜利者的从容不迫,到了寿阳,他先派了一个叫朱序的人去劝东晋投降。
谁曾想朱序本来就是东晋人士,他将苻坚的排兵布阵情况全部出卖给了东晋的将领谢石。谢石出其不意,趁机偷袭了苻坚的军营,果然大获全胜。
而吃了败仗的苻坚也乱了阵脚。他登到寿阳城楼上远远眺望,只觉得横亘着的山脉十分险峻,当他听闻东晋的局怒地就驻扎在这些险峻的山脉下的时候,他心中顿时没有了底气。此时就连风吹动的山上的草木,苻坚都觉得是东晋的军队在伺机而动。苻坚的疑神疑鬼也让前秦的军队在淝水之战中溃不成军。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又重新分裂。
二、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三位国君(357年—385年在位),惠武帝苻洪之孙、丞相苻雄之子。
草木皆兵的故事
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
苻坚得知兵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
苻坚简介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草木皆兵造句
1、我们要营造一种氛围,让敌人心惊胆战,草木皆兵。
2、两军对垒时,最怕草木皆兵。
3、听说上级要来检查,大家都人心惶惶,草木皆兵。
4、他经常疑神疑鬼,草木皆兵,搞得周围的人都跟着担心。
5、经历上次的挫折,他整天草木皆兵,疑神疑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