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候的魏国,蜀国,吴国,分别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蜀国:包括四川大部(白帝城以西,且不包括川西高原,也就是四川盆地加上北部的山地),汉中盆地,北方与魏国是以祁山和秦岭为界,南方拥有云南和贵州的大部
吴国:安徽合肥以南、江苏扬州以南、上海,湖北南部、湖南、江西、浙江、东南沿海、岭南,但不包括台湾和海南,越南北部、广西大部分也属于吴国。
魏国:包括华北、中原地区、荆州北部(今湖北省北部),山东半岛,辽西走廊(山海关位置),淮河以北全部,淮河以南的北部,外加陕西中部(西安、咸阳等地),新疆地区的大部分,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北部地区。
扩展资料: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221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由于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继承汉朝土地最多,国力也远胜于蜀汉和东吴,并且曹丕的皇位是汉献帝禅让的,所以有人认为魏国是汉朝的继承者,能够代表中央。
在曹丕篡汉的第二年,蜀中盛传汉献帝已被曹丕杀死。为延续汉朝国祚,刘备登基称帝,即为汉昭烈帝,国号依然为“汉”。后人为把它与东汉、西汉区分开,称之为“蜀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
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吴国的都城分别在哪
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吴国的都城分别如下:
魏国: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久汉献帝禅位,曹丕篡位,自立为帝,定国号魏,并定都洛阳,曹魏正式建立。
蜀汉: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吴国:孙权建立政权,国号为“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古代魏蜀吴三国在今天具体什么位置
1、魏国大致的国界在今天的长江以北,到今天的内蒙古东边,不超过山海关;西到今天的新疆一部分,甘肃一带;西南边到陕西一部分和蜀国接壤。
2、蜀国比较简单,就是今天的四川和重庆,北到陕西的汉中市附近。
3、吴国是长江以南,南部国界延伸到今天的越南北部,过海到台湾。这两点大部分的国土都属于吴国,之所以说大部分,是指有少数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未能完全控制。西边和蜀国接壤。
扩展资料
1、在魏蜀吴三国中,蜀汉在失去荆州和关羽,加上刘备的夷陵之败,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弱小的一方,也是最早被灭亡的。公元263年,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派遣大军消灭蜀汉。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
2、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是第二个灭亡的。”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对于魏国来说,占据北方中原地区,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方。
但是,因为曹丕、曹叡等皇帝的英年早逝,促使曹魏的大权逐渐落到了司马氏的受众。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通过除掉曹爽,从而彻底掌握了曹魏的大权。此外,曹芳和曹髦二帝曾先后计划铲除司马氏,但均以失败告终。
3、公元260年,司马昭使亲信贾充派遣武士成济杀害曹髦,事后成济被处死,而司马氏家则没受牵连,并另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其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于咸熙二年(266年)逼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遂亡。针对曹奂这位亡国之君,司马炎同样是善待。
曹奂禅让后,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享有使用天子旌旗,行曹魏正朔,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等权力。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司马炎优待曹奂,正如同当年曹丕对待汉献帝刘协一样,不仅没有除掉,反而是特别优待。
参考资料三国(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