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苏是指哪三个人关系?
01
苏洵;苏轼;苏辙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 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039~1112) 。其中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爸爸,苏轼和苏辙是两兄弟。苏轼是哥哥,苏辙是弟弟,两人相差4岁。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北宋三苏指的是哪三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北宋三苏是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苏是唐宋八大家当中的三位。其中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北宋三苏简介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三苏的关系
苏轼、苏洵和苏辙三人是父子关系。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 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039~1112) 。宋仁宗嘉祐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基本简介
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又擅长绘画和书法。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现存2300多首诗,340余首词和散文。他的诗意境新、笔力壮、变化多。佳作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苏辙是个善于驾驭多种文章的散文家,其文“汪洋澹泊。深醇温粹,似其为人。”他的诗又受苏轼影响,风格也相近,现存诗1189首。
四、唐宋八大家里的三苏是什么关系?
父子关系。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 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039~1112) 。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扩展资料
个人成就
1、苏轼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
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的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宋代散文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2、苏洵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
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dài duò)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
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3、苏辙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
《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
《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宋八大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苏
五、三苏什么关系?
1、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和苏辙。因为在宋代散文方面的成就而并称,同属唐宋八大家。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苏辙为亲兄弟,苏轼为长兄,苏辙为弟。
“三苏”并称始见于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因为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有”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美称。
2、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
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又擅长绘画和书法。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现存2300多首诗,340余首词和散文。
苏辙是个善于驾驭多种文章的散文家,其文“汪洋澹泊。深醇温粹,似其为人。”他的诗又受苏轼影响,风格也相近,现存诗1189首。
扩展资料:
苏东坡、苏辙兄弟中举的同时,欧阳修把苏洵所著文章二十二篇,献给朝廷,受到重视。自此苏洵名动天下,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传诵他的文章、
当时的文风因之起了一个变化,造成了“苏氏文章擅天下”的局面。“三苏”,从此被人们叫开来。
这位年已五十、两鬓渐白的老人,与两位血气方刚、才华非凡的儿子,他们犹如聚然从西蜀冲过来的一股狂飙,以无比的威力扫荡着当时汴京文坛上所积存的腐朽的东西。
他们以具有战斗精神而个性鲜明的文风,宣布着在欧阳修所领导的古文复兴运动阵容中又增加了一股新生力量。
“三苏”从此积极地投入了文学战斗,揭示自己所拥护的与所反对的;他们又竖起了一面光采夺目富有吸引力的旗帜,宣布着现实主义文风的又一次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苏
六、三苏是指哪三个人关系,谁是兄弟
《三苏》是指宋代著名词作家苏洵和苏轼、苏辙三人。他们三个人是亲父子关系,其中苏洵是父亲,苏轼是苏洵的长子,苏辙是苏洵的次子。苏轼和苏辙是兄弟,苏轼是兄,苏辙是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