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南科技大学迎新系统及网站入口 2021新生入学须知及注意事项

即将进入开学季,各位高考学子也在这段时间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下面我整理了西南科技大学迎新系统及网站入口、新生入学须知及各类注意事项,来看一下详细内容吧!

西南科技大学迎新网站入口

点击进入

西南科技大学新生入学须知及注意事项

报到流程

第一步:进入学校找到详细报到地点;

第二步:出示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刷校园一卡通,验明身份,打印报到单;

第三步:凭报到单在宿舍现场领取钥匙,入住寝室,报到结束。

二、西南科技大学新教务系统“初始密码”是什么?

西南科技大学新教务系统的初始密码是身份证倒数6位并添加SWUST。该新教务管理系统依据西南科技大学新教务系统的登录界面可知,其对应的登录账号为学号或者工号。该新教务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多平台的融合、统一登录以及提供西南科技大学一站式服务等。

同时首次登陆该教务系统以后, 需要在后台设置一个新的密码并补充完整相关个人信息, 包括电子邮件和手机号码, 用于查收以及接受学校教务对应的通知。

扩展资料:

一、西南科技大学新教务管理系统默认密码规则:

1、身份证号码末位不是X:例如身份证号码为123456198001011234 ,则默认登录密码的输入即为011234SWUST。

2、身份证号码末位是X:例如身份证号码为23456198001011234,则默认登录密码的输入即为01123XSWUST (X大写)。

二、西南科技大学新教务管理系统包含的内容:

1、含有服务门户平台、教务系统、实验教学综合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系统、科研系统、学工系统、OA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系统、图书系统。共计有54项服务事项(办事类10个,查询类11个,信息类2个,流程类31个)。

2、包括在职教职工请假、教职工相关信息查询、车辆预约、本科生及研究生成绩类证明、本科生转专业申请、学生相关信息查询等、补办毕业证及学位证申请等。

参考资料来源:西南科技大学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登录帮助

参考资料来源:西南科技大学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登录首页

参考资料来源:西南科技大学-智慧校园“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上线 解决师生办事“痛点”

三、西南科技大学

我是西科大的学生,西科大的重本还可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我们学校还可以,是不是因为地震的原因你妈老汉不准来啊,地震都过啦其实没得哈子好担心的,我给还是你发个我们学校的简介你自己看一下吧

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全日制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具有50余年办学历史。学校实行国家部委与省市共建,由四川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地区14所高校之一,四川省博士授权建设学校,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67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具有开展留学生教育及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和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设的国家大学科技园。2007年11月,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学校的发展目标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位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占地4088亩。校址原为清华大学绵阳分校。学校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碧水环绕,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学生2.6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政治学院、文学与艺术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和体育学科部。在工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农学、管理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设有65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有4个专业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所有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学校现有国防基础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防紧缺专业1 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部省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四川省精品课程25门;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校级科研机构20个。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00余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26人,有一批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学校以“艰苦奋斗,拼搏创新”为校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努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办学。学校成立了有省、市政府和与学校同处一地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四川九洲集团公司、西南自动化研究所、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等参加的校董事会。学校从董事单位聘任了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教授、副教授,建立了一支高水平、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与董事单位共建共享实验室16个。学校充分利用董事单位丰富且优质的人才、实验设备和科研课题资源进行合作办学,促进了学校快速发展和办学水平的迅速提升,形成了“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鲜明特色。学校重视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开展学术活动,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每年,都有一批两院院士来校指导工作和进行学术活动。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近20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合作科研、教师互访、学生交流等形式的合作。

目前学校承担了国家“十五”攻关、国家“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防科技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及部、省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300余项。已获国家级、省部级等奖励260余项。

学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校近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都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学校机器人小组在2004年7月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和最佳技术奖,同年9月代表中国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夺得亚军和最佳技术奖。学校是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和四川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和领导对学校非常关心和支持。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国务委员陈至立等先后来我校视察和指导工作。李岚清同志还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9年3月1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率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来我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并对学校发展寄予殷切希望。

目前,学校正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工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体制创新和教学改革为动力,不断深化国家部委和省市共建体制,践行“厚德、博学、笃行、创新”校训,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为尽早把西南科技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材料科学与工程简介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硅酸盐工程系,1991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1年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应用技术系合并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以传统的建筑材料为特色,开展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金属材料、材料物理、应用化学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下设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三个方向)、材料物理、应用化学三个重点批次招生的本科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应用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二级学科共七个硕士点和材料工程硕士授权领域,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材料学为国防重点学科和四川省重点学科中的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为西南科技大学重点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为四川省特色专业。

目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6人(含其他部门任职18人)。其中: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名、博士生导师3名。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65人,占56%;具有博士学位37名,占32%;45岁以下教师99人,占85%。学院师资90%左右来自于国内外著名院校和科研院所。

学院还充分发挥学校联合办学体制的优势,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董事单位聘请了包括多位院士在内的101位专家为我院外聘教师,如经福谦院士、涂铭旌院士、董海山院士、傅依备院士、武胜院士等。

近三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84项,其中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军工项目等 18 余项,累计到校经费 1425万余元。共发表学术论文455余篇,其中SCI、 EI、ISTP收录11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共20 项。2006年以来,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9 项。

四、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西南科技大学简介

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赞誉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路子。学校现任党委书记陈永灿、校长董发勤。

建校以来,学校几经搬迁,走过了创业、发展、壮大的不平凡历程。在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西部大开发和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大背景下,2000年8月23日,教育部批准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西南科技大学。学校校园现占地4131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学校现有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3亿元,教学科研研仪器设备值已达7.16亿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藏有纸质图书220万余册,电子图书781万余册。

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外国留学生3.4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6个学院(部),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专业78个;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有硕士专业学位类别8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有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群)2个、省级优势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有国防科工局批准的国防基础学科1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5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293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42人;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85人;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3人;有“*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等160余人次。有“核废物环境下的生物效应”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碳纳米材料”和“特种高分子”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以及“光电检测技术与研究”等10个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有“军民融合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学校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1个,有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3个,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有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等。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有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1个,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平台3个、省社科普及基地2个。近年来,学校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973”“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防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10多项。学校在最新自然指数中国内地高校TOP200的排名中位列第98名(统计时间节点为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学校有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管理学原理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3门,每年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开出各类课程3000余门。电子技术与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团等国家级和省级高校教学团队8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7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等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国防重点专业,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为国防紧缺专业,土木工程等5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8个国家级、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生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大学创业大赛”等科技文化体育大赛及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机器人小组荣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最佳技术奖,亚太地区亚军、最佳技术奖。在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学校荣登百强校之列,居全国第51位。学校已为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20余万人,近三年本科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2.24%。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建设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学校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定点联系高校之一,联合组建成立了“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在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技术转移和区域特色高端智库方面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学校拉美中心研究成果积极服务国家拉美战略,获得刘延东副总理充分肯定。学校充分发挥在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先进建筑材料、控制工程与智能系统、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环境安全技术、城市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核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农业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等科研特色和传统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30余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联系,特别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快提升。

“西南明珠出沧海,桃李春风物华新”。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学校将以为引领,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发扬“艰苦奋斗,拼搏创新”西南科大精神,践行“厚德、博学、笃行、创新”校训,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五、西南科技大学一站式服务大厅密码是什么?

只说重点:

西南科技大学一站式服务大厅密码,

可询问学校招生办。

以学校的说法为准。

六、西南科技大学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重置密码后怎么修改

1、首先打开浏览器,搜索西南科技大学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

2、其次点击进入,点击设置。

3、最后点击修改密码,输入密码,点击确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