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欲擒故纵是什么意思
欲擒故纵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十六计,意为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成语出自典故,不论是考试还是写文章的时候,都可能需要使用成语,那么欲擒故纵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
详细内容
01
欲擒故纵,意思是“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
比喻为了达到进一步控制的目的,故意先放松一步。
02
擒:意思为“捉”;纵:意思为“放”。
欲擒故纵,即为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03
欲擒故纵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十六计。
原文为:“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义:逼迫敌人无路可走,它就会反扑;让它逃跑则可减弱敌人的气势。追击时,跟踪敌人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它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敌人士气沮丧、溃不成军,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
04
历史战例:石勒欲擒故纵除王浚,苏无名抓盗贼,郑武公“欲擒故纵”灭胡国,诸葛亮七擒孟获等。
05
古代常有采用欲擒故纵的战略,现代社会,可能经常在情感交往上,会出现有欲擒故纵的方式。
二、欲擒故纵的意思是什么?
欲擒故纵的意思是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亦是三十六计之一。
成语故事: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
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三、欲擒故纵什么意思
“欲擒故纵”是一个汉字词汇,使用频率非常高,所以平时要多学会如何使用“欲擒故纵”这个词哦。接下来就详细讲解一下欲擒故纵什么意思。
1、 “欲擒故纵”是一个很常见的成语,指的是“想要捉住某个人,那么可以故意放开他,使对方放松警惕。”
2、 欲擒故纵的概念:“欲擒故纵”指的是“想抓住他,反而要先放过他,让他放下警惕心,这样才能够一击即中”这在战场上是经常会用到的战术哦。
3、 欲擒故纵的出处:“欲擒故纵”的出处是《儿女英雄传》中的“无如作者要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令读者猜一猜。”
4、 例句:警察局这次释放了一名盗匪,只不过是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以便把他们一网打尽。
以上的就是关于欲擒故纵什么意思的内容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