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拉梁与次梁的区别有哪些?
基础拉梁是指两端与承台或独立柱基相连的梁,与次梁相同之处在于基础拉梁也是没有抗震要求的、基础拉梁的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也为受拉锚固长度la、基础拉梁的箍筋也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要求与次梁不同之处在于基础拉梁的梁底钢筋也必须满足受拉锚固长度la的要求、基础拉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基础拉梁除按计算要求确定外梁内上下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不应少于2根(详见“地基规范”第8.5.20条)、箍筋不少于Φ6@200(详见《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第3.12.1-9条)
在实际的施工图中,设计人员容易犯的错误主要是将基础拉梁简单套用框架梁的平法表示,编号为JKL,对箍筋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来表示,如φ8#100/200等。而现有的国标平法图集中并没有专门针对基础拉梁的构造,如果设计人员想借用平法图集的话,将基础拉梁编号为JL较为合适,同时应在说明中注明JL的配筋构造应按“03G101-1”中次梁(非框架梁)的配筋构造执行,同时梁底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必须满足受拉锚固长度la的要求。
地基拉梁介绍?
什么是地基拉梁?现阶段,我国对地基拉梁有什么规定?基本情况怎么样?以下是中达咨询小编梳理地基拉梁相关内容,基本情况如下:
小编通过建筑行业百科网站——建筑网建筑知识专栏进行查询,梳理地基拉梁相关内容,基本情况如下:
地基拉梁基本定义:
拉梁是指独立基础,在基础之间设置的梁。可起到抵抗不均匀沉降的作用。一般按构造设置,而不按计算设置。基础梁是指条形基础的地基梁或筏板基础的肋梁,也叫地梁,地基梁,即柱下条形基础。
拉梁相关产品推荐:
连梁和框架梁
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基础拉梁与次梁
基础拉梁是指两端与承台或独立柱基相连的梁,与次梁相同之处在于基础拉梁也是没有抗震要求的、基础拉梁的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也为受拉锚固长度la、基础拉梁的箍筋也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要求。与次梁不同之处在于基础拉梁的梁底钢筋也必须满足受拉锚固长度la的要求、基础拉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基础拉梁除按计算要求确定外,梁内上下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不应少于2根。
基础梁主要承受上部荷载的压力!
基础拉梁主要承受拉力!
框架梁和次梁
一般情况下,次梁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这类梁是没有抗震要求的,因此在构造上它与框架梁有以下不同。
(1)次梁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受拉锚固长度la,而框架梁的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
(2)次梁梁底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一般情况下为12d,而框架梁的梁底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
(3)次梁的箍筋没有最小直径的要求、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要求,只需满足计算要求即可。而框架梁根据不同的抗震等级对箍筋的直径和间距有不同的要求,不但要满足计算要求,还要满足构造要求。
(4)在平面表示法中,框架梁的编号为KL,次梁的编号为L。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等概念
一、 基础梁的定义
1、 定义: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
称其为基础梁。
2、 称呼的由来: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
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AutoCAD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
3、官方出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6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P36
二、 地下框架梁的定义
1、 定义: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而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所产生,且梁的下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高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地下框架梁,简称DKL。
2、 历史错误:
顺便提一句,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它是用来托墙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将错就错,错到现在(注:这种梁原来错误翻译为基础梁,而实际上应为地下框架梁DKL)。
3、 官方出处:
(1) 明确的定义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第38页第2节第5.2.1条中阐述得明白: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0.000(室内地面)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
(2) 体现于有关钢筋构造方面的规定
看看(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9页关于DKL和JLL的构造要求,在右上图图名线下方的括号中,有“梁上部纵筋也可以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的告知,这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个DKL、JLL是随上部梁的要求进行连接和锚固,不是像“基础梁”那样上部纵筋在支座左右l0/4的范围实施连接(详见(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51页“基础梁JL纵向钢筋与箍筋构造”)。
此外从(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8页、69页的DKL和JLL“图形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基础地基持力层的顶面与DKL、JLL的底面之间存在“空档”,没有“紧密接触”,因此,这种地下梁没有承受结构意义上的地基反力。
新版116G101-3图集中是否还有相关概念,还需考证。
三、 基础连梁的定义(又称为基础联系梁、基础拉梁)
1、 定义:
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而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所产生,且梁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低于基础(承台)顶面,起连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但不承担由柱传来的荷载的作用,这梁是基础连梁,简称为JLL。
2、官方出处:
(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9页有关于JLL的构造要求。
新版图集116G101-3 P92也有论述。
3、DKL与JLL钢筋构造做法的区别
(1)DKL 其纵向钢筋必须按照上部框架梁的相关要求锚入柱子。因为DKL梁与基础顶面存在一个≥0的广义空间,梁必须锚入柱子。
(2) JLL其纵向钢筋必须锚入基础,不是锚入柱子,因为在施工JLL时,KZ还仅仅只有插筋,没有形成柱子,所以不存在锚入柱子的说法。
四、地梁的定义
1、定义:
有人认为地梁是笼统的叫法,以前砖混结构基础下面的梁叫地梁,现在基础连梁(拉梁)、基础梁、地下框架梁也有叫地梁。
2、出处:
JCCAD模块中有地梁的说法,而且是按照承受地基反力的地基梁设计。
五、两种地下梁的混合
一根地下梁,两端锚入基础或桩基承台,其上仅仅只承受底层墙体的荷载,如果这根地下梁的下面有宽度≥700mm的“条形基础”,那么,它就是基础梁和基础拉梁两梁合一;如果这根梁地下未设置宽度≥700mm的“条形基础”,仅仅只有宽出梁两侧各25~50mm的纯混凝土垫层,那么,墙体的荷载还是通过这个地下梁传递到地下梁两端的基础或承台。
六、 各种地下梁的配筋计算方法
1、地下框架梁适用情况(与上面定义不矛盾)及计算方法
适用情况;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很大时,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
长度和底层的位移,可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地下梁,但不宜按构造要求设置,宜按地下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规定设置箍筋加密区。但就抗震而言,应采用短柱基础方案。
计算方法:按框架梁进行设计
2、基础连梁适用情况及计算方法
适用情况;
1)有抗震设防,基础埋深不一致
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
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
4)基础埋深较大
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
计算方法: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为,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第二种为,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此时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顶面之上,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内力组合计算。拉梁截面宽度大于等于1/25L~1/35L,高度大于等于1/15L~1/20L。如按0.1N法计算,配筋应上下相同,且不少于615平方毫米。(权威出处?????)
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保守地说,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发生。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配置一致。至于实际计算,1/15的长跨比在底层层高以及拉梁埋深总和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小点。
3、基础梁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
适用条件:一般在有基础梁的基础结构中,无承台,上部有框架柱,箍筋在基础梁上(即使是柱位置)都是满布。
计算方法:主要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进行计算,涉及地基模型与基本假设,梁有限元单元刚度矩阵,内力分析,以及一些修正等内容,可采用两种地基模型,即温克尔地基模型和广义温克尔地基模型。详细内容可参看JCCAD用户手册。
七、 关于基础梁的补充内容
(1) 一般工程无特殊要求时,基础梁顶标高取-0.050(与基础短柱顶平);
(2)基础梁的构造在图纸中注明:先素土夯实,再铺炉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
( 3 )在基础埋置很深时,可以在-0.05标高处设基础梁,这样可以降低底层柱的计算高度;如果基础埋置不深,明知基础梁拉在靠近0.000处会造成短柱,那就设在基础顶面;如果非得拉在靠近柱根处,那可以设基础短柱,加大柱截面,箍筋加密;
(4)不同意见:
“ 若基础埋深较浅时,基础梁设在某个靠近正负零的标高处,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柱就非常有可能是短柱甚至超短柱了”。这种说法在下有不同看法。所谓要避免短柱的出现,是为了防止地震时短柱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并发生脆性破坏。而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短柱由于在地面下所以并不受地震力的直接影响,这样做也没什么。但我会优先选择把基础梁设在基础顶面处。
以上说法存在问题:其实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短柱并不是因为其在地面下就不受地震力作用了,因为当嵌固端位于基础顶处时,基础顶以上部位都会发生水平位移,会产生水平剪力作用;同时由于地基土与基础间的动力相互作用也会产生水平剪力。
拉梁是什么?
拉梁,基础梁,地梁有什么区别
拉梁是指独立基础,在基础之间设置的梁。可起到抵抗不均匀沉降的作用.一般按构造设置,而不按计算设置。
基础梁是指条形基础的地基梁或筏板基础的肋梁,也叫地梁,地基梁。(地梁)基础梁主要起联系作用,增强水平面刚度,有时兼作底层填充墙的承托梁,不考虑抗震作用。
条基和地拉梁有什么区别
从受力的角度,条基是承受从结构上部传下来的荷载的结构耿件,而拉梁是设在地面以下的用来加强基础刚度,能承受部分荷载的构件;
在什么情况下设置拉梁
在下面情况下设置拉梁:
⑴单独柱基间宜设置拉梁 拉梁的实际作用就是将各单独柱基拉结成一体,以避免个别独立基础个体独自沉降,导致基础之间产生沉降差,对结构产生次生应力,致使结构产生开裂等其他不良影响;拉梁的截面尺寸要足够大,具备一定的刚度,拉梁的高度应为跨度的1/20~1/15.
⑵加层屋顶各柱间同样要设置构造拉梁 用拉梁把本来各自为政的独立悬臂柱拉结为一个整体,即一柱受侧力,立即波及扩散到其他各柱,共同抵抗水平力。
⑶加固改造项目中后作构件与原结构构件均宜有构造拉结 改造工程中的原则:尽量少或不破坏原结构,即多保留少破坏。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承台拉梁属于承台梁还是基础梁还是其他什么梁?
承台拉梁属于基础拉梁,有抗拉功能。
基础拉梁是指两端与承台或独立柱基相连的梁。
基础拉梁布置在什么位置?
一般基础拉梁都是独立基础或者独立柱桩基础之间设置的构造性构件,一般情况下拉梁顶标高平基础顶标高
拉梁用什么字母表示
建筑框架结构,梁有主梁L和次梁CL。框架梁;拉梁;井字梁。
砖混结构中,有连系梁LL,边梁BL指阳台最外侧的梁;挑梁TL指阳台外挑主梁;门过梁MGL;窗过梁CGL;圈梁QL;
屋框梁指屋顶承重梁,起屋顶承重作用。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email protected]/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email protected]/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email protected](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email protected](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桩基础承台拉梁在什么位置
基础拉梁与承台或者与柱连接都可以,主要考虑受力,是简单的承受荷载, 还是承担基础的弯距来考虑,涉及到梁钢筋的锚固、箍筋设置等。
标高一般和承台一坪,详《地规》8.5.20。
基础拉梁的尺寸怎么确定?和框架梁一样确定么?
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基础梁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
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
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AutoCAD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
与基础梁相反,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说产生,这样的地下梁,就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基础拉梁”、“基础连梁”,或者是地下框架梁。
独立基础间的拉梁在钢筋中属于什么梁
拉梁应该就是基础连(联系)梁。我认为3C18是支座负筋,可以原位标注处修改,2C18是贯通上筋(仔细分析拉梁跨中、支座配筋可以得出上述结论)。2c12是腰筋,即构造筋。可以在侧面钢筋处输入相应信息。
在拉梁两侧。如果位置不明,可以问设计。
如何理解梁偏心受拉
你说说的梁偏场受拉是指梁轴向受拉还是竖向梁底受拉啊?梁轴向偏心受拉:拉力不在梁断面的中心。竖向梁底偏心受拉:梁上面的竖向荷载不在梁轴线上,有偏心距,梁会有扭矩产生
建筑中,梁有几种?分别叫什么?符号的表示?
建筑框架结构,梁有主梁L和次梁CL,框架梁,拉梁,井字梁。
1.砖混结构中,有连系梁LL,边梁BL指阳台最外侧的梁,挑梁TL指阳台外挑主梁,门过梁MGL,窗过梁CGL,圈梁QL。
2.屋框梁指屋顶承重梁,起屋顶承重作用,上翻梁指屋顶排水沟或雨棚边沿翻起的梁,作用阻挡水外溢,改变排水方向。
3.从功能上分,有结构梁,如基础地梁、框架梁等,与柱、承重墙等竖向构件共同构成空间结构体系,有构造梁,如圈梁、过梁、连系梁等,起到抗裂、抗震、稳定等构造性作用。
4.梁按照结构工程属性可分为框架梁、剪力墙支承的框架梁、内框架梁、梁、砌体墙梁、砌体过梁、剪力墙连梁、剪力墙暗梁、剪力墙边框梁。
5.地梁也叫基础梁、地基梁,简单地说就是基础上的梁,一般用于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中,框架柱落在地梁或地梁的交叉处。其主要作用是支撑上部结构,并将上部结构的荷载转递到地基上。
独立基础间的拉梁在钢筋中属于什么梁
拉梁应该就是基础连(联系)梁。我认为3C18是支座负筋,可以原位标注处修改,2C18是贯通上筋(仔细分析拉梁跨中、支座配筋可以得出上述结论)。2c12是腰筋,即构造筋。可以在侧面钢筋处输入相应信息。
在拉梁两侧。如果位置不明,可以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