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原双塔建于何年

太原双塔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中叶,大约在万历二十五年至三十年之间(公元1597——1602年),距今 38O余年历史

二、太原双塔是什么时候建起来的?有什么典故?

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位于太原市区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岗上。背依太行群峰,四周松柏拥翠,殿宇轩昂,双塔耸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别称

双塔寺

始建时间

明朝万历中叶

保护情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

山西太原城区东南郝庄村

永祚牡丹

永祚寺始创于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初名永明寺,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五台山高僧妙峰(福登)和尚奉敕续建,易名永祚寺。

清初又续建了山门,完善了禅堂和殿宇,形成了一座小规模的寺院。但在战乱岁月,古寺饱经沧桑,到民国末期,已是满目疮痍、遍体鳞伤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曾多次维修。

新建碑廊,仿建前院,广植牡丹,使古刹面貌一新。

太原市郝庄第23届永祚寺双塔文化庙会将于2011年7月18日在双塔寺文化广场隆重开幕,这是郝庄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庙会。

7月17日至22日,连续6天推出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庙会活动主旨是“来郝庄,逛庙会、看大戏、品美食、观社火、赏书画、登双塔、纳百福”。

永祚寺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依山而建,坐南向北,三进院落。自北面山门而入,第一进院是20世纪80年代仿明代形制扩建而成,两厢为配殿,辟为展室,称陈列院。

第二进院为“祗园胜景”,称牡丹院,遍植各色牡丹,具有北方园林的韵味;向东伸展建成的展室,陈列着从市内搜集来的碑刻、造像等。

第三进院为“永祚禅林”,称礼佛院,有大雄宝殿、三圣阁、禅堂、客堂等。

大雄宝殿五间为结构精巧的两檐楼阁式,全用青砖磨砌成柱、檐、斗,雀替、垂花柱及图案等,仿木结构筑砌,殿内施拱券顶,不用一钉一木,是明代典型的无梁式建筑,故称“无量殿”。

殿内正中供奉高3.85米的阿弥陀佛立式贴金铜像,两侧有释迦、药师佛铁铸坐像,是净土宗的礼佛场所。殿前有明代所植丁香和牡丹两株。

大雄宝殿顶上建有三圣阁,单檐歇山顶建筑,顶部用砖雕斗〖FJF〗拱〖FJJ〗,层层出挑,叠涩而上,形成套拱,筑成下大上小的砖砌藻井,是中国古建筑无量式殿阁中的珍品。

殿内原有“西方三圣”

三、双塔寺是由哪个朝代的人建造的?

双塔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中叶,大约在明历二十五年至三十年之间(公元1597——1602年),距今 38O余年。双塔寺,三晋名刹,本名永祚寺,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方向,距市中心四公里左右的郝庄村南之向山脚畔。这里,绿树红墙,宝塔梵殿,龛 阁玲珑,碑碣栉比,花卉溢香,松柏凝翠,肃穆幽静,古香古色。双塔寺共收藏了碑碣刻石二百六十余通,其中大部分是“文革”以后从太原各地收集来的散佚珍品。双塔寺“碑廊” 的最北端,镶嵌有宋代大文豪,一代书法家苏东坡的墨迹“ 赤壁怀古”刻石。双塔寺的明代牡丹植根于寺院主殿大雄宝殿前,在众多新植牡丹的簇拥之下更显示出它尊贵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