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宫皇太后是明宪宗首创,圣母皇太后与母后皇太后哪个大?

圣母是亲妈,母后是嫡母按理论说后者大,因为从他爹算后者是妻,前者是妾

圣母皇太后和母后皇太后谁大?

母后皇太后比圣母皇太后大。

作为先帝皇后,嗣皇帝嫡母,名正言顺的皇太后。圣母皇太后作为先帝妃子,嗣皇帝生母,母以子贵封为皇太后。正妻比小妾大,所以母后皇太后比圣母皇太后大。

基本介绍

两宫皇太后并尊始于明朝宪宗皇帝,在此之前只有先帝皇后能尊为皇太后,嗣皇帝生母一般也只是皇太妃头衔。明朝英宗钱皇后无子,宪宗生母周贵妃有意取代钱皇后无果。

宪宗继位后争着要做皇太后,宪宗拗不过母亲,将嫡母、生母并尊为皇太后,不过嫡母有徽号,生母干巴巴一个太后,还是区分了嫡庶之别,这就是封建礼法。

尽管钱太后不争不抢,周太后仗着皇帝儿子挣来了太后名分,但是明面上她地位始终在钱太后之下。清代最著名的两宫太后属于慈安、慈禧两位太后了,慈安为咸丰帝在位时皇后,同治帝继位尊为皇太后,慈禧作为懿贵妃,同治帝生母翌日尊为皇太后,这就是嫡庶之别。

且不说慈安早逝,后期慈禧独掌最高统治权,但是在陵寝选择上始终在慈安之次,这就是妻妾之分,嫡庶之别。

再者由于咸丰帝继位前有早逝的嫡福晋萨克达氏,追封孝德显皇后,也就她与咸丰帝合葬,这是她作为元配的权利,即便是追封的皇后,她在咸丰的妻妾里宗法地位排第一,继室慈安只能排第二,权势滔天的慈禧作为妾室,母以子贵追封皇后也只能排第三,这就是宗法制度,妻妾嫡庶。

母后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权力谁大一些

礼教意义上讲,母后皇太后的地位要较圣母皇太后高。在具体事例中,情况各有差别。

以明神宗为例,神宗年幼时,有关神宗的教育,生活乃至大婚都由神宗生母做主。

而在同光时期,慈安皇太后在对朝政,同治帝的学习,大婚都有着最终决定权。

扩展资料:

两宫皇太后即皇帝的嫡母与生母的称谓两宫皇太后:即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

母后皇太后是先帝的正宫皇后,母仪天下。圣母皇太后是母凭子贵当上皇太后的,也就是当今皇帝的生母,先帝的妃嫔。

两宫皇太后的封号初始于明朝,当时明宪宗的两位母亲,英宗正宫皇后钱氏和宪宗生母周贵妃被分别尊为两宫皇太后。之后在明穆宗驾崩后,神宗嫡母陈氏被尊为仁圣母后皇太后,生母被尊为慈圣圣母皇太后。

参考资料:两宫皇太后(名词解释)_百度百科

圣母皇太后和母后皇太后谁大?

礼教意义上讲,母后皇太后的地位要较圣母皇太后高。在具体事例中,情况各有差别。

母后皇太后是指皇帝的嫡母,先皇的皇后,圣母皇太后是指皇帝的生母。若是出现了皇帝的嫡母和生母都存在的现象,就是两宫并尊,同为皇太后,没有级别高低。

但是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当然也包括清朝),嫡庶尊卑有别,伦理上讲母后皇太后要比圣母皇太后尊贵,凡事要以母后皇太后为先。但圣母皇太后是皇帝的亲妈,往往更有话语权。

1643年,清世祖顺治皇帝登基。顺治皇帝的生母为清太宗皇太极的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皇太极的正宫皇后为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也是孝庄文皇后的姑姑。因而,孝端文皇后称母后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称圣母皇太后。

1661年,清圣祖康熙皇帝登基,也出现了短暂的两宫太后并立的局面。康熙皇帝的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被尊称为圣母皇太后,顺治的正宫皇后为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被称为母后皇太后。

清代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相比,谁的级别更高呢?

根据古代的礼仪和规矩来看,母后皇太后是远远高于圣母皇太后的,不管是在待遇还是在权力方面,都是母后皇太后更胜一筹,毕竟母后皇太后才是真正的嫡妻,而圣母皇太后不过是靠着儿子罢了。

首先,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从明朝时期开始的,由于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所以元朝并没有太后这个说法,而在明朝之前所有的汉族人建立的王朝中,其实是只允许有一个太后的,因为当时嫡庶尊卑分明,皇帝一般都是皇后所生的儿子,如果当皇帝的皇子不是皇后的儿子,那么这个皇帝的亲生母亲只能被尊为太妃,而只有中宫皇后,也就是皇帝的正妻、皇子们的嫡母,才能够成为太后。

其次,明朝时期虽然已经开始有两宫太后了,但是两宫太后之间的差别也是巨大的,其中皇帝的正妻、皇子们的嫡母,会在新皇帝登基以后被尊为母后皇太后,这是绝对的正统的皇后,而新皇帝的生母如果不是皇后的话,那么就会被尊为圣母皇太后,虽然这也是正统的,但是比起母后皇太后来说还是差一些,例如明朝明神宗时期,母后皇太后孝安皇后在出席宴会的时候,都是明神宗的皇后去搀扶,而圣母皇太后孝定皇后都是由贵妃去搀扶。

最后,清朝时期最出名的两宫皇太后,就是同治皇帝时期的两宫皇太后了,其中母后皇太后是慈安太后,慈安太后是同治皇帝的嫡母,而圣母皇太后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则是同治皇帝的生母,但是在慈安太后面前,慈禧太后永远都抬不起头,慈禧太后还需要去给慈安太后请安,所以说清朝时期的母后皇太后远比圣母皇太后更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