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最有名的饭馆
LA pizza
地址:三里屯路33号33室
parm ham salad
上面铺了作为意大利美味代表的生火腿,切成薄薄的半透明盖在上面。先吃一口菜,缓缓的唤醒味蕾,再夹起一片生火腿,带着奶酪碎浓郁丰饶的滋味像长了小触角一样爬满舌头。在咀嚼之后悄悄的消失,缓慢的离去,步调和它到来时一样不徐不疾,意犹未尽的顺着喉咙再来征服我的身体。
等待主菜上场的短短时间里,一盘沙拉被迅速瓜分,他把最后一片生火腿夹到我的碟子里,表情里带着一种溺爱,说,看你吃的这么高兴,最后一片是你的。
我欢快接受。
玛格丽特披萨
这家的意大利pizza,在高温的炉子里烘烤一分半钟即可上桌。 起先热热闹闹的聊天,然后就被服务员打断,pizza摆在桌子上,面前呼啦一下子就是香喷喷的热气。两个人一下子都忘了刚才的对话,迫不及待的抓起一角pizza,把长长的拉丝扯断,放到自己的盘子里。
他说,好吃的pizza就要用手抓着吃,指尖感受着炉子里带出的热气,嘴巴品尝着芝士的浓香和芝麻菜的清爽,牙齿咬着烤的脆脆的饼边,才是享用pizza正确的姿势。
我把pizza像卷饼一样卷着吃,咬一口,奶酪混着浓浓的番茄酱汁流入口中,微微的烫口,却让我觉得甘愿。有些美味的享受,你是乐意去承受它所负载的小缺陷的。
我吃的速度慢,很快pizza就被他吃去了大半,他趁着芝士变冷变硬之前,把最后一角pizza拿给我说,快些吃,最后一块也是你的,再慢味道就不好啦。
提拉米苏
完美的约会,绝对不能少了餐后甜点的。点了提拉米苏,端上来的时候上面撒了一层薄薄的咖啡粉。一人一只小勺子,一小口一小口的吃,那姿态比刚刚吃pizza的样子优雅的许多。层次分明的酒香、奶香、咖啡香、巧克力香,每一口都掺着拇指饼干碎融化在口中,让冬天的寒冷和阴郁都统统远离。
老井俄式餐厅
地址: 西羊管胡同甲1号御嘉置地1层
在北京想吃到地道的外国菜,在使馆区周边的小街里,跟随着那些最懂“家乡味儿”的老外们走保准没错。
这天晚上,和朋友一起走过俄罗斯大使馆附近,遇到老井的时候就再也迈不动步子。
温暖柔和灯光从木格子窗户照出来,打开厚重的木质大门,被服务员迎进去,眼里看到的酒红和原木色的装饰,空气里散发着热汤的香味儿,忽然有种走进森林里奇妙小木屋的童话感。
餐桌上有复古的凹凸纹路,白色的餐盘,银色的餐具,透明的高脚杯。每个桌子顶上都有个顶灯,仅用光线就营造出一股舒适自在的私密感。拥有了木桌前的一切,门外的烦恼和寒冷和自己再无关联。
看着身边不少高个子高鼻梁的白皮肤食客,听着陌生的语言,看着菜单上一个又一个新鲜的菜名,感觉一下子开启了关于俄罗斯的异域旅行。
男孩沙拉
一直好奇为什么取这样的一个名字,也没有细致问过。不过由于它的特别倒是永远不会与其他混淆,每次入座后点的第一道菜。
过油炸过的土豆丝和胡萝卜、烟熏猪肉、酸黄瓜丝拌在一起,乳白的沙拉酱给的一点也不吝啬,满满的拌在一个大碟子里。它的颜色并不那么诱人,但吃上一口,在未来某个失落的日子,你会回忆甚至渴望起这种味道。
像是记忆里永远存在的一个男孩,是一种安慰。
金枪鱼沙拉
造型可爱,色彩丰富,味道清爽。三层是金枪鱼胡萝卜和鸡蛋,荤素营养搭配用心,反正每次都舍不得破坏漂亮的造型,一旦开吃,又舍不得浪费一点点好味。
奶油烤杂拌
芝士控最没抵抗力的一款。端上来就看到一层被烤的带着焦焦的金黄的表皮的cheese,用叉子拨开,里面确实藏了太多小惊喜。
软糯的土豆块,熏火腿,牛肉,蘑菇还有鸡蛋。浓郁的奶油香往上冒着,刚从烤箱里取出来,一切都是滚烫的。随便叉起一块,把丝拉的长长的,再沾上些番茄酱,吃着爽口。
反正,我所理解的幸福,就是被奶油挂在舌尖的感觉。
像欲说还休的一句情话,都藏在肚子里。
罐焖牛肉
战斗民族的经典菜式。分量给的足足的,食肉动物的最爱。牛肉炖的软软烂烂的足够入味,吃起来不会塞牙。附送一碗米饭,饱餐一顿连汤汁都不会浪费,非常治愈系的温暖口感。
红菜汤
口味地道的俄菜,红色的汤看着就让人高兴。汤头很香的淡奶油的味道,还有很多牛肉块和红菜丝,土豆长条很入味,搭配起来的口感层次很多样,喝起来暖洋洋的。搭配蒜香面包吃最好了。
蜂蜜蛋糕
俄罗斯的甜品,和朋友们最后分食一个,软软糯糯的一扇,可以咀嚼的木糠,柔软的面包,夹层里是甜甜的蜂蜜。愿意所有的好日子里都有它。
黑土印象
地址:北京市东三北路环南小街三源里小区6号楼
一说起东北菜,为什么一定是穿着红棉袄的翠花端上来的酸菜?
或者是穿着绿色军大衣在冰天雪地里几个人一起热热闹闹吃的杀猪菜?
NO NO NO~
东北风除了农业重金属的纯朴气息,也有既fashion又高冷的时尚范。
气质高冷,但内心火热的东北馆子,自然是不会让你一个人来这里享受“一人食”的,这家店的分量,一定要带胃口最好的吃货小伙伴一同分享。
进门这装修,头一回来的以为是去了哪家挂错了牌子的酒吧。
半透明的高脚凳和优雅的吧台,那是好看的。
再往里面走,敞亮的灯光底下,颇有现代感的桌椅,才是这一天用餐的地方。丝毫没有其他东北餐厅扑面而来的大红大绿。
好了,到这就先上菜。
豆角焖卷子
这菜和东北人一样实在,大盘上来,有菜,有主食,恨不得分分钟填饱肚子。豆角炖的软烂软烂的,混着汤来上一勺,一吃就停不下来。里面的长条卷子得在热汤里多泡一会,劲道也不会消散,等到泡的变深了颜色,吃下去有韧劲,还有豆角和肉汤的鲜美。
杀猪菜
在东北,杀猪菜在过去是过年才吃得上的大菜。丰盛又温暖,血肠,酸菜,再配上些猪的零碎内脏和肉,在慢火上炖着。咕嘟咕嘟的沸腾,热气往上冒着,似乎什么烦恼都给咕嘟咕嘟的冒走了。
酸菜炖出的高汤很醇厚,喝下去更开胃了。血肠吃起来浓香,猪肉吃着过瘾,这么一大份,小伙伴们一起肯定能吃的畅快。
锅包肉
食肉动物的最爱,东北菜的杰出代表选手。
外酥里嫩的锅包肉,炸得金黄,滚烫的端上来,外面裹的糖醋汁酸甜可口,最好的是肉要肥瘦兼有,一口下去软的硬的酸的甜的,瘦肉吃着结实,肥肉也不再油腻,喜欢的滋味都不少。
趁着热气和朋友们一起抢着吃,只是小心,这脆皮里的肉常常会让人烫了舌头。
大花卷
店里的必点主食,拍照晒朋友圈的装逼利器,通常都是大家手机先“扫毒”,再开动。
为什么叫“大花卷”,因为大呗。带上个小脸的姑娘去,没准和人家的脸一样大。
够大够分量,一起分着吃过大花卷,天南海北是朋友。
韭菜盒子
能够胜过一切香水的韭菜盒子,吃过了肉觉得还不过瘾的时候的黄金配角。
封边捏了好看的褶子,吃的时候,轻轻的把薄薄的面皮咬开,韭菜拌着鸡蛋的鲜味带着噗的声音冒出来。
一口一口又一口,分分钟一个下肚,任务完成。
拔丝地瓜
完美的聚餐怎么能少了餐后的甜品?
端上桌就没人顾得上拍照了,趁着能拉起长长的丝,来上一块才不辜负的厨师的恩情。
软糯的地瓜外皮炸的金黄香脆,迅速夹起来沾下凉水,甜蜜蜜的吃下去,笑的也要甜蜜蜜。
石塘咀
地址:工人体育场北路4号机电研究院十号楼1楼
石塘嘴外面的装修极低调,简单的木色,屋顶一个黄色的招牌。用香港的地名来做店名,比起习惯用X记做名字的粤菜馆,更显得有香港气质,好像进了这道门,就到了这个地方一样。
我们了解任何一个陌生的城市,不都是从嘴巴开始的么。
室内也是老式港风的装修,怀旧的大理石地面,墙上挂框贴着香港的广告或者电影海报,背景音乐也是粤语歌。
好的就餐环境需要一种情境,在点完单的等候时间,听到周围几桌人在用粤语聊天。轻轻松松就让人回忆起香港那些密集狭窄的街道,里面迅速穿行的人和车,挤挤挨挨的高楼,还有街边茶餐厅透出的时光留下的沉淀。
金牌豉油鸡
鲜嫩的鸡肉浸在汤汁里,咸甜口的滋味。甜酱油的使用比例得当,让人爱不释口。一直觉得能做出好吃的鸡肉是很难的,因为很容易造成肉质发柴或者腥气过重,这里的金牌豉油鸡把这些雷完美的规避过去,我们欢欢喜喜的吃个不停,恨不得把空盘里剩余的汤也拌进米饭里吃干净。
菠萝咕咾肉
店里的招牌菜,放眼过去,几乎所有桌都来上一道。首先色彩亮丽鲜艳,颜值可打高分。酸甜的比例和谐,谁都没夺走谁的光芒。大块的肉被裹在酥皮里,口感很嫩也入味。酥皮带着浓稠汤汁微微的酸味,很是开胃。菠萝块和青椒块吃着爽口。一道菜能吃到许多种味道的综合,意犹未尽的时候,也吃的见了底。
金沙豆腐
算是一道有创意的菜品。外皮金黄酥脆薄薄的一层是面包糠,里面是嫩豆腐,要很小心的才能盛到自己的碟子里,用筷子不小心就把柔嫩的豆腐夹的粉身碎骨。吃起来有以往吃炸鲜奶的感觉,香香脆脆的入口,里面的嫩豆腐流淌出来,都是幸福的小惊喜。
腊味煲仔饭
在北京难得能吃到的好味的腊味煲仔饭,心甘情愿的等它迟迟才能上桌。如果肚子装得下,我恨不得一个人吃光一整份。面前的煲仔饭滋味十足又热气腾腾,米饭粒粒分明,劲道有嚼头,腊肠腊肉的香味满满的,倒上酱油,服务员帮忙均匀的拌好。吃到脆脆的锅巴像是中了奖一样的开心。
冰皮榴莲
港式的点心永远都是值得留下肚子在餐后去品尝的。石塘嘴的冰皮榴莲一定不会让榴莲控们喜欢,软糯的冰皮里面包裹的是整块榴莲,而非榴莲泥。这样需要自己慢慢咀嚼,花更多的时间用嘴巴和舌头去品尝榴莲的香味。哪有什么好味道是一步到位的,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对榴莲的评价。
喜欢与不喜欢,都是各自的选择。
东四民芳餐厅
地址:朝阳门内大街79号
在北京,总有些历史悠久的京味菜,怎么吃都吃不腻。北京朝阳门一带的东四民芳餐厅,听说已经营业超过20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民营餐馆。不大的门脸,每到饭点就开始排长长的队,屋里的装修已经很旧了,但这并不会给菜品味道打什么折扣。
菜单上的菜名没有什么浮夸与陌生,都是耳熟能详的家常菜,但是可以一吃再吃。
许久不来,还会想念,总是惦记着什么时候再回去解馋。
这些年在北京生活,几乎把菜单上的菜品尝了个遍。即便如此,每每走到附近,还想再去坐坐。
东北拉皮
冬天吃了爽口,夏天吃了爽口。端上来一盘拉皮觉得无功无过,用筷子拌起来发现惊喜都藏在下面。芝麻酱味道调的足够,加上萝卜丝、黄瓜丝、胡萝卜丝,和弹滑的拉皮拌在一起吃,多种口感的融合可以当做一个好的开端。
鱼头泡饼
真够味的鱼头泡饼,贴心的有大份和小份,可以根据饭局人数多寡来定。大大的一个盘子上桌,几乎要把桌子占满,还没吃到口中,心里已经得到美味的满足。大鱼头炖的香浓的汤里,泡着五花肉片、粉条和豆腐,吃起来都格外鲜美。烙饼都是现做的,金黄的切成菱形,外皮酥脆,泡到汤里浸软,鱼汤的味道全部渗进劲道的饼中,一份饼渐渐就会觉得不够吃,总要多加一盘。
如果是南方的主食党不习惯吃面食,点一份米饭浇上鱼汤也会很快吃到见底。
鱼香肉丝
几乎是所有厨师都会做的一道菜,但真正做的好吃的餐厅却为数不多。好像大家都觉得太普通了,反而很少在正式的筵席上见到它露面,而更多追求花哨的厨师,做出来的味道也并不可口。
民芳的鱼香肉丝,配菜的比例得当,鱼香汁的味道刚好,和老朋友聚会的最佳选择,没有什么虚伪和掩饰,大家都坦诚相待在饭桌前,吃最经典的菜肴,讲最真实的故事。
不会出错也不会遗憾。
宫保鸡丁
喜欢的人可以很多,爱的人很少。菜单上的宫保鸡丁很多,好吃的很少。如果不知道下一个选什么才好,那就吃宫保鸡丁吧。花生米炸的喷香酥脆,鸡丁软嫩可口,还有脆脆的青椒片,为什么不试试呢。
炒合菜
算是老北京菜的代表作品吧,豆芽粉丝和韭菜炒在一起,经典的蔬菜滋味搭配的鲜香美味,盛产韭菜的季节来上一份,尝尝舌尖上的北京的春天。上面来一个摊鸡蛋,配上个春饼卷着吃,刚好。
芝麻酱糖饼
我给芝麻酱糖饼的评价是,这是全北京我最爱的甜点,没有之一。
经典的味道像是一个体己的好朋友,无论多久没有见面,永远真诚,永远贴心,一张口,还是过去熟悉的老味道。
念旧的人觉得亲切,尝鲜的人觉得可口。
二、细数人气最高的北京美食老字号,吃了不后悔
来北京逛吃逛吃一定要找有特色的,尤其是在吃方面,不管爱不爱吃都得尝一尝才不虚此行。为了迎合多数人的口味,我这次精选了一批人气最高的北京 美食 老字号,打包送给你,希望在北京吃得开心。
一、北京市食品供应处34号
如果能吃到为国家领导人提供 美食 的34号,回老家可得使劲炫耀去。
北京市食品供应处34号供应部( 简称“三十四号供应部”)成立于1955年12月,做为新中国组建的国有商业企业,它因门牌而得号,因信誉而闻名。
北京市食品供应处34号供应部
三十四号供应部坐落于王府井的东华门大街上,门口只标示着“三十四号供应部”。其实是“中央领导生活物资特别供应处”的代称,这当然也是出于保密的需要。这个正处级单位,自此成为庞大特供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多年来,“34号”始终以特需供应为己任,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提供了高质量的食品保证,并出色地完成了历次重大国事外事活动的食品专供任务。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彰,为企业赢得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其特殊的 历史 使命,光荣的政治责任和出色的质量保证不仅成就了企业辉煌的 历史 ,也打造出国有商业领域中独树一帜的金字招牌。
二、桂香村
别一说北京糕点就只知道稻香村,其实咱还有个桂香村也很有名气。
桂香村南味食品店创办于民国五年(1916年),总店在前门外观音寺(今大栅栏西街),不久,又在西音北大街开办一家分店。
桂香村
说桂香村南味食品店得先简单讲一讲糕点行的北案和南案。清代时,糕点行称“糖饼行”。因为北京是全国的都城,首善之地,全国各省的工商业者争着到北京做生意,江南的糖饼行的人也不例外,最晚在清代康熙年间(因为以前的资料尚未发现)江南的糖饼行就在北京扎根立业。
桂香村
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六月初九日立的《马神庙糖饼行行规碑》刻记:“十六年重修大殿一座,京南两案,合行共捐资钱二千三百二十一吊。”其中的“京南两案”,京案是以北京为主的北方糖饼行,南案就是江南至北京糖饼行。又如同治元年(1862年)六月立的《糖饼行万古流芳碑》刻记:其中有记载江南糖饼行在北京的 历史 一段文字“如我江南糖饼行,在京贸易已久,所有铺户杠案人等,向于康熙年间,即在沙窝门内道左之马神庙,捐助银两,并置坟地,为供奉香火之费。”记录这两个资料有什么用呢?因为近来有些工商史研究者认为现在的稻香村是江南食品店迁人北京较早的一家。如一篇文章写:“桂香村的前身如稻香村,原址在前门外观音寺街,大约在前清末年,由一个名叫郭玉生的南京人创办,是迁入北京较早的一家南味食品店。”
三、听鹂馆
想不想吃宫廷皇家菜?那来这里准没错。
听鹂馆
听鹂馆,一个颇有 历史 价值的中华老字号宫廷风味饭庄、国家级特级餐馆、北京市 旅游 局五星餐馆和中国药膳名店,以经营正宗的宫廷风味菜肴、满汉全席、宫廷御膳、宫廷寿膳、宫廷滋补药膳闻名于世。因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之优美动听,故名“听鹂馆”,听鹂馆饭庄始建于乾隆年间,是慈禧太后常来欣赏戏曲和音乐的地方,牌匾是由慈禧太后亲笔手书,它位于举世闻名的皇家行宫颐和园内,新中国成立后,听鹂馆被定为专门接待中国中央首长和外国贵宾的场所,满清皇族溥杰先生曾为听鹂馆题字:“宫廷寿宴”。
听鹂馆
听鹂馆为著名的宫廷风味饭庄,多年以颐和园寿膳房膳单为基础,经过挖掘整理推陈出新,现已制出了集满汉精肴为一席的满汉全席,祝 养生 健体的万寿无疆席,像征万事如意的福禄寿禧席,注重营养保健的延年益寿席,还有全鱼席、全鹑宴以及各种不同功能的滋补药膳、加之传统的活吃昆明湖大鲤鱼更令宾客惊叹不已,听鹂馆烹饪技术力量雄厚,技艺高超,在菜品烹吃中突出宫廷风味,色、味、形艳丽,可口,逼真,倍受国内外客人青睐。
四、宝兰斋
这可是老北京高规格的宫廷糕点,皇帝都爱吃。
宝兰斋
宝兰斋创建于清朝咸丰年间1851年,创始人是内阁学士那桐府的总管王联五,原地址在王府井北口路西,分号设在东直门外东华路南。是老北京城的四宝之一(即:宝兰斋饽饽铺、宝华春酱肘铺、宝瑞天酱菜铺、宝泉堂浴池)。该铺主要生产奶油类糕点,宫廷贡品,重大节日、婚丧嫁娶礼品。如有名的萨其马、酥合子、香油杏仁酥、小麻饼等。产品做工精细,选料讲究。如萨其马的丝条均匀,浆液饱满,晶莹嫩黄,蛋香浓郁,入口即化;酥合子皮酥馅细,色泽鲜黄油亮。
宝兰斋
据传清朝有一位皇帝路过此铺吃了酥合子连声说好,后来酥合子就成了民间娶亲嫁女的礼品。清朝四大军机之一的李鸿章娶儿媳时,曾派人来宝兰斋订做32种龙凤喜饼。解放后,1956年公私合营时,宝兰斋就停止了营业合并到东城糕点厂。
五、正明斋
想吃最好的萨其马,得买正明斋的。
正明斋
正明斋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创办人孙学仁,山东掖县人。早年家境贫寒,清道光初年(1821)年掖县大旱,孙学仁的父亲只身一人来到北京谋生,向同乡借了一些银钱,在前门外肉市摆酒滩。由于买卖实在,待人热清,生意越做越好,后来把儿子孙学仁招来帮助经营,父子省吃俭用,几年后有了积蓄,在肉市南头路东开设了正阳楼酒楼,经营菜肴和酒,生意十分兴隆。于同治三年五月(1864年5月),又在前门外煤市街开设了“正明斋饽饽铺”,聘请名师,精选原料,精工细作,自产自销满汉饽饽(糕点)。由于货真价实,质地优良,产品问世后,备受各界青睐,并很快进入宫廷御膳。
正明斋
民国时期,袁世凯、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等军阀、政客,也喜吃正明斋的糕点。1914年、 1915年该店的帐本上,还有袁世凯欠帐未还的记载。京剧名演员郝寿臣等也经常光顾。清末崇彝在《道成以来朝野杂记》里,把正明斋誉为北京有名的三家饽饽铺之一。
张学良将军居京时,常派副官到正明斋去订做玫瑰饼。玫瑰饼是老北京的传统糕点,又称为“内府玫瑰火饼”,清初就已成为宫廷细点。此饼的与众不同之处是用玫瑰花瓣做糖馅。京剧大师郝寿臣先生则最喜爱食用正明斋的鸡油饼,在旗的主顾们也爱到正明斋买奶油萨其马、杏仁干粮、风味月饼、蜂蜜蛋糕等。蜂蜜蛋糕是用白面、鸡蛋、白糖、蜂蜜、青梅、桂花、瓜仁,经过打糕、灌糕、烘烤、冷却等工序精制而成,有滋补养身、清火润肠的功效。
六、六必居
六必居的酱菜,大到国家盛宴,小到百姓饭桌都备受青睐。
六必居
六必居是全国闻名的老字号,其咸甜适口、味美的小菜人人称赞。“六必居”牌匾相传是明朝大奸臣、又是书法家的严嵩书写的,结构匀称、苍劲有力。自从严嵩手书“六必居”的黑地金字大匾挂出后,原来无名的小酱菜身价倍增,六必居的名声很快传遍北京城,来买东西的越来越多。由于酱菜卖得快,以后就专营酱菜了。
商人给自己的店铺起字号和人们为自己的孩子起名字,从古至今都是一理,图个吉利、叫得响。像店铺的字号以带“庆”、“福”、“顺”等字的居多。可是,六必居的掌柜为什么给自己的店铺起个“六必”的字号?这“六必”两字如何解释呢?
六必居
对“六必”的解释有两种是可信的,其一是,最初六必居是个酒锅坊,它们酿酒必须齐全,下料必须优良,泉水必须香甜。其二是有人说,最早六必居的后厂酿酒,前店除卖酒外,还卖柴、米、油、盐、酱、醋等六样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用品。所以叫“六必居”。
七、仿膳
70多年 历史 的宫廷菜老字号,满足你对“满汉全席”的遐想。
仿膳饭庄
原在清宫御膳房当差的赵仁斋和他儿子赵炳南,邀请原御膳房的厨工孙绍然、王玉山、赵承寿等人,在北海公园北岸开设茶社,取名“仿膳”,意为仿照御膳房的制作方法烹制菜点,经营的品种主要是清宫糕点小吃及风味菜肴。
仿膳饭庄由北岸迁至琼岛漪澜堂、道宁斋等一组乾隆年间兴建的古建筑群中。这里背山面水,游廊怀抱,景色十分秀美,在此用餐别有一番情趣。仿膳饭庄由三个庭院组成。共有大小餐厅15间,餐位500个。厅内装饰均以龙凤为主题,饰以大型彩绘宫灯、配以明常黄色的台布、餐巾、椅套,餐具采用标有“万寿无疆”字样的仿清宫瓷器或银器,陈设古朴典雅,宫廷特色浓郁。
仿膳饭庄
仿膳饭庄经营的宫廷菜肴约800余种,其中凤尾鱼翅、金蟾玉鲍、一品官燕、油攒大虾、宫门献鱼、溜鸡脯等最有特色;名点有碗豆黄、芸豆卷、小窝头、肉末烧饼等。仿膳最著名的菜肴当属“满汉全席”。满汉全席选用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等名贵材料,采用满人烧烤与汉人炖焖煮炸等技法,可谓汇满汉南北口味之精萃,丰富多彩蔚为大观。完整的满汉全席需分4-6餐食完。为满足不同客人的需要,饭庄又推出“满汉全席精选”餐式,客人食一餐便可略领满汉全席之精美。
三、北京最有名的饭馆是什么?
最有名的饭馆是北京饭店。
具体分析如下:
北京饭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0年,但1900年的北京饭店可不像北京宝格丽生来就含着一把金钥匙,出生的第一天就星光闪闪。事实上,直到1920年,北京饭店才终于完成了它的成人礼——从一家开在胡同里的无名小酒馆,历经二十年,几经易主和搬家,终于在1920年2月凭借一栋法式风情的超级摩天大楼的落成,成功跻身世界顶级酒店之列。
位于北京市中心长安街的北京饭店是座历史悠久的大型豪华饭店,紧邻市中心王府井商业街。饭店交融了东西方文化,曾接待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
饭店房间高大宽敞,豪华典雅。北京饭店拥有七百余间规格各异的客房,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设计、浓重而不失活泼的色调、奔放且大气的布局、近似自然优美的线条,给每一位客人豪华舒适、至尊至贵的体验。
一百年前的北京饭店,书写了北京酒店进化史中最精彩的黄金序幕。
全聚德烤鸭店,从创业到现在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以经营挂炉的烤鸭为主。现分三店,前门外肉市的老店门脸面向繁华的前门大街。在和平门建的新楼,称全聚德新店,有大小餐厅40多个,可以同时接待3000人。
在王府井帅府园是全聚德分店,其特色菜除烤鸭外,还有鸭全席、拌鸭掌、琥珀鸭膀、红油膀丝、炸肫肝、葱爆鸭心、芙蓉鸭掌、炒全鸭、口磨焖肫、鸭油黄菜、烩鸭四宝、全鸭舌等。
东来顺饭庄,位于东安市场北口,是一个具有80年历史的老店。不少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总统、首相、总理及其他一些知名人士都曾品尝过东来顺的涮羊肉,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烤肉宛,位于宣武门内,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以烤牛肉为主。清真烤肉宛店匾是国画大师齐白石所题。
四、北京最火的50家餐厅分别在哪里?
北京最火的餐厅有 满恒记,李记白水羊头,羊大爷涮肉坊,麻辣诱惑,黄门老灶,火火猪蹄,祥云轩,松鹤楼,绿茶,华天峨眉酒家,万兴居,老城一锅,那家小馆,东来顺,张妈妈特色川味馆等等。
1、 满恒记
满恒记总是人山人海,堪称北京最火爆的清真餐厅,有靠谱的涮肉,肉是8个月以内的西蒙苏尼特羔羊,终日以牧草为食,瘦肉率高。此外也有精彩的羊蝎子火锅,我还特别喜欢这里的主食以及小吃,芝麻糖饼和牛肉饼。
地址:平安里西大街14号
2、羊大爷涮肉坊
羊大爷算是北京涮肉界的老字号。这里喝酒论碗,吃肉论米,点菜论筹码,各种部位的鲜肉,羊二两切的极薄,可以生吃,别人是烤羊肉串,这里是涮羊肉串,别有风味。这里也有一些还原老北京风味的小吃,比如炸馒头片蘸王致和臭豆腐,就是许多人儿时的记忆。
亮马桥店地址: 麦子店西街39号
3、黄门老灶
黄门火锅开得很多,最早的一家在百子湾。这里的火锅是地道九宫格,厨师都是从重庆调来,各种原料也是重庆货。锅底暗红浑厚,似乎带着一种丝绸般的光泽。北京不少火锅店,还没有进屋,就能闻到浓郁的香味,这里不是,需要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那种特殊的香味才愈见浓烈。原因很简单,这家店不用飘香剂,只求本味。
双井旗舰店地址:百子湾路37号(双井京粮大厦北侧对面)
五、北京最火的50家餐厅都是哪些?
北京最火的50家餐厅有:小西堂猫咪主题餐厅、老船坞、邓丽君音乐主题餐厅、一坐一忘丽江主题餐厅、MustGuette红邮筒餐厅、屋根里女仆主题餐厅、木马童话黑暗餐厅等等。
小西堂猫咪主题餐厅:隐匿在南锣鼓巷东棉花胡同里,亲切的店员加上温馨的氛围给您忙碌生活中带来最温暖的慰藉;店内甜蜜吐司和重口榴莲为主要特色产品,最重要的是可以撸猫!简直就是给那些“有心铲屎,无力养猫”的人最大的慰藉。
老船坞:店内分船座和卡座,环境清幽,在这样的氛围中食客们也不自觉的细声细语起来。店中央一道又长又窄的水渠,承载着四艘老船。菜品种类很多,湘菜、粤菜、台湾菜⋯菜量很大,摆盘精致,特别有情调。上菜时船会有些晃动,晕车或晕船的朋友要注意咯。
邓丽君音乐主题餐厅:很有情调的一家店,门口是邓丽君的照片,一进门就是一架钢琴。还有人表演邓丽君唱歌。主打台湾菜,很精致。店内环境非常不错很有旧时代的风格,墙上有邓丽君的照片,感觉整个时空都沉静在那个年代一样。